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通过超学科概念的梳理,认为超学科是以模式3知识生产为基础的知识创新,涵盖了编码知识和默会知识,突破各单一学科固有知识边界和学科本身的藩篱。超学科没有范式,复杂性研究为其共同的学术硬核。在信息化网络社会,超学科注重学科与非学科知识的融合,注重不同层次间的整合,是多层次、多维度的知识集群。人居科学的超学科性质,在于人居本身的复杂性、多维性和多价值观。人居的概念几乎包含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不同学科的视线均可在“人居”这个研究对象上交叠。人类居住是人类从自然中分异出来,并独立于世的助推器,是人类思维形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人居科学是研究者、设计者、建设者、使用者等共同表述新愿望、共同达成从理论到方法的一致、共同产生新知识的过程。人居科学的超学科特征,是以复杂性研究为内核,以人居地域系统、社会信息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众多的知识集群和学科集群为主体,共同构成的开放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非嵌入编码知识因其处于较低层次的基础性而渗透到较高层次的知识中;因其抽象性而可以和各种语境相结合;因其与任何特殊的价值无关而成为各种特定的善和美的共同基础。非嵌入编码知识构成与传统社会的知识体系及人文知识之争。非嵌入编码知识销蚀、推翻、抹平作为传统权力之基础的嵌入编码知识和隐性知识,挑战这些知识的权力。非嵌入编码知识沿知识序列向上渗透,构成对人源于自然的行为和关系的“促逼”,使之建立于非嵌入编码知识的基础之上。非嵌入编码知识的权力有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依据。只有最具普遍性的知识方能穿透所有知识体系的独特性和历史性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基础。这就是非嵌入,也就是吉登斯的“脱域”。非嵌入编码知识的权力不属于任何人,与语境无关,而又作用于所有人。无论接受与否,非嵌入编码知识的权力源于其本身,总在潜移默化的发挥作用。知识的权力范围与其嵌入的范围成正比,知识权力的强度与其嵌入范围成反比。随着非嵌入编码知识的最新发展,既产生出专业知识和选择的权力,也在消解非嵌入编码知识原有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学会》2017,(11)
学会是社会知识活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知识活动各主体间交流合作越来越强,科学学会以知识转移为主,具有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培养等功能,日益需要深化和扩展知识的生产和知识的应用职能。本文结合辽宁造船工程学会发展实践,基于社会知识活动系统全息性理论,分析了科学学会职能扩展的特殊规律和实现机理。  相似文献   

4.
科学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所承担的重要功能已经广受关注,有必要考察我国科学学会功能的演化过程及其未来演化趋势。本文采用纵向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力学学会和辽宁造船工程学会20年功能演变的历程进行考察,得到以下结论:一是科学学会所从事的知识活动具有"全息性",即科学学会不仅仅从事知识转移活动,还同时发挥了促进知识生产和应用的作用;二是无论偏重基础科学研究还是偏重应用科学研究的科学学会,在坚持知识转移作为科学学会核心功能的同时,还应看到知识生产、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三类功能均衡发展,实现三类功能之间互促和耦合,这种耦合关系伴随学会的发展呈现趋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张学东 《科协论坛》2005,20(1):25-26
学会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织。不论什么学会,学术性是它的重要特性,是学会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的最根本属性。开展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科发展,是学会最主要任务。学会要通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并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推广先进技术等等。  相似文献   

6.
科学系统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既是一种认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科学作为认识现象,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从各个不同方面揭示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指南;科学作为社会现象,它是关于科学活动的组织、调控和管理的社会建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利用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因此,科学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发挥着极其丰富而又十分独特的巨大功能。  相似文献   

7.
顾昕  郭凤林 《科学学研究》2020,38(7):1153-1160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社会治理离不开有效的科学传播。传统的科学传播是“赤字模式”,旨在通过科普以填补公众在科学知识上的赤字。这种模式割裂了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对所传播知识的准确性要求高而时效性要求低,缺少科学界与公众的对话。这种传播模式的缺陷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理中显露出来:科学家对知识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对科学传播的相对忽视,影响了科学界对政府和大众决策所需知识的供给;在有限的科学传播中,科学用语与社会语言的隔阂,引发了大众对疫情风险的误解。因此,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需要科学传播从赤字模式向对话模式和知识共同生产模式转型,融合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在传播中充分考虑社会情境与科学情境的差异,实现及时和有效的科学传播。  相似文献   

8.
杨文志 《学会》2005,(5):7-10
学会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结社的社会团体,是科学家共同体的一部分,它通过其价值观和利益聚合的纽带把同行的科技工作者联结起来,成为有一定同质性的科技工作者同行群体。学会与政府、企业等组织有所不同,承载的组织功能和作用不同,政府往往靠公共权力来管理社会,企业靠商品、利润来诱惑社会,学会则是价值中立的社会机构,靠科学家共同体的共同愿景、科学精神和高尚的志愿精神共同来管理和运作。  相似文献   

9.
浅谈如何做好旅游专业的特色化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核心点在于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体系进行科学整理的学习方法;成立旅游专业教研组,加强合作,共同探讨各专业课的教法;丰富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创新化发展;建立旅游专业兴趣小组或社团,建立导师制来实现旅游教学的特色化发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团体——学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夏东荣 《学会》2007,(4):3-7
从社会理论来说,学会是一个社会团体,而从哲学角度来看,学会又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由此,学会应是社会团体与科学共同体的联合组织。本文想着意探讨学会作为科学共同体的诸多特征,特别是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共同体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会的一些特征,以及科学共同体对科学发展和科学革命的影响和作用,并认为学会只有在社会团体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作用,学会的前景才会更加远大。  相似文献   

11.
全国学会科技期刊的出版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出版目的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这是由全国学会的办会宗旨所决定的;二是出版性质具有非营利性的显著特征,这是由全国学会自身的非营利组织性质决定的;三是出版模式立足于科技社团实际,注重利用科学共同体的资源和力量;四是出版地位在科技界和出版界不可替代,这四点从中外科技期刊的发展中均能得到印证。准确把握全国学会科技期刊的出版特点,对于推进全国学会科技期刊的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玲 《科教文汇》2009,(2):44-44
1996年,国际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明确指出,21世纪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四个支柱之上,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当前,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职业生存和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社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职业岗位变动日益增加,知识技术周期逐渐缩短,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3.
胡祥明 《学会》2016,(2):5-16
本文运用前苏联国际知名科学史学家米库林斯基的科学史综合论和雅罗舍夫斯基的科学发展"三维观"方法论分析研究我国科学学会发生、发展、演化的规律问题。研究结论是: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的动因是襄助学会发展的外推力;科学具体逻辑发展的动因是襄助学会发展的内应力;科学学会领导人素质的动因是襄助学会发展的内生力。研究发现:科学发展"马太效应""木桶效应""外溢效应"也适用于科学学会发展。据此阐释了科协以学会为"主体"的学理依据及实践意义,并依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的人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合作,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之中,要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提升,让学生的身心和社会三个维度在学习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在于传递给学习者确定性的知识,而在于让他们学会把知识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以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21世纪国际科学教育发展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指向,以培育科学素养为目标,注重渗透科学本质教育,关注通过深度与连贯的课程搭建科学学习的"共同基础",利用技术激发和融合科学教育创新,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发挥非正式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国际评估提升质量。对于科学教育及其重要性的新认识推动着国际科学教育的持续变革,这些趋势对于我国科学教育的战略转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会》2003,(4):33-33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是中国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科学技术工作的学术性社会团体 ,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1979年由钱学森、宋健、关肇直、许国志等 2 1名专家学者共同倡议并筹备。 1980年11月 1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由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钱学森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经济学家薛暮桥担任名誉理事长 ,充分体现系统工程跨部门 ,跨领域交叉学科性质特点。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关肇直 ,第二、三届理事长许国志 ,第四、五届理事长顾基发 ,第六届理事长陈光亚。宗旨 :团结广大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科技工作者 ,促进系统工程的发展 ,繁荣系统科学事业 ,…  相似文献   

17.
倪瑛 《学会》2013,(3):25-30
<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推进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进而确保科学发展的一个重大命题。作为社会不可或缺的各类各级学会,既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军,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依靠和协同力量。新形势、新任务下,学会的能力培育和提升问题日趋凸显,学会的平台建设和策略研究工作亟需加强。本文围绕深入贯彻省  相似文献   

18.
科学共同体内部奖励代表了社会力量设奖的较高水准,在学术同行、行业领域乃至全社会都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科技奖励是中国科学共同体内部奖励的主体和典范,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共207家,已设立108个科技奖项,占全部社会力量设奖的49%。与其他社会力量设奖相比,科学共同体内部奖励在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直接推荐国家科技奖励、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设奖数量、国际开放程度、奖励方式、评审程序、奖项管理、社会认同度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促进科学共同体内部奖励的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发展,需要有关政府部门、中国科协、设奖学会三者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给学会奖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科协应积极引导,大力扶持,有效监管;学会奖自身应强化管理,扩大影响,树立品牌。  相似文献   

19.
正学会是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枢纽组织,学会紧密团结会员和科技工作者,及时向各级领导反映他们的呼声和建议,把党政领导对广大会员的关怀通过学会工作体现出来;学会倡导《学会科学道德规范》和《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不断提高会员的道德水平和社会公信力;学会支持会员参与各类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社会活动,帮助广大会员解决科研立项、职称晋升、专  相似文献   

20.
<正>5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德国马普学会共同主办的"科学隧道3.0"科普展览在中国科技馆开幕。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束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德国马普学会副主席Martin Stratman,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谭铁牛出席开幕式。束为对德国马普学会"科学隧道"展再次来到中国表示欢迎,他介绍说,从2001年首次亮相中国科技馆到今天,两国科学家合作设计推出反映最新科技发展的"科学隧道3.0",十几年间中国科协与马普学会在科学传播领域的合作取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