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科苑》2014,(10):12-12
<正>中国科协号召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向杨衍忠同志学习,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学习他务实进取、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大公无私、甘守清平的高尚情怀。中国科协要求各级科协组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习杨衍忠同志的先进事迹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杨衍忠同志为榜样,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  相似文献   

2.
<正>杨衍忠(1938年-2014年),江西瑞金人,物化探高级工程师。1956年9月,杨衍忠高考失利后由瑞金市政府组织部介绍,到江西省从事煤、铁、铜等矿产资源勘查的最早一支地质勘探队伍——萍乡市中南煤田地勘局128队工作,开启了为国找矿的矿物人生。"为党和国家的地矿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他终生的追求和目标。作为一名普通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2014年10月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来到攸县黄丰桥镇吉林桥村,你每天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棋牌室里,老人们惬意地下着棋;阅览室里,老人们安静地看着书;健身房里,老人们进行各种健身运动……而他们能有这样闲适的生活,不得不提到一位功臣——攸县黄丰桥镇吉林桥村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老科协")会长董超华。在吉林桥村,人们说到董超华,就会想到他在"三农"服务上的成就。在吉林桥村158名老年人中,有27人是离退休的"五老"老人,他们曾经是  相似文献   

4.
冯伟钢 《今日科苑》2008,(11):36-38
他一生与科研结缘,选择了科研管理,也就选择了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有别于其他人的人生驿路。他说他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当他回首往事时,说了这么一句朴实无华的人生格言:"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与地奋斗,其乐无穷。"这就是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常务副会长张大力,一位能够彰显老科技工作者独有含金品质的一个人;一位能够张扬着老科技工作者生命活力的一个人;一位能够忘记年龄犹如夸父追日一般生命不息、奔跑不止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拿过无数的国内外大奖,至今仍然在为事业进行奔波、奋斗;他是一位科研工作者,研制出了能够超前检测癌症的高科技测定仪;他又是一位管理者,带领着自己的企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记者有幸见到他,是源于今年10月29日中国发明协会的颁奖大会.他获得了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发明创业奖".他,就是史光辉.  相似文献   

6.
李雪 《今日科苑》2009,(9):21-22
云南省祥云县老干部局大楼内,在一间"祥云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办公室里,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忙碌:他时而打电话联系人员、车辆,时而主持召开会议,时而抱着一大摞资料出门,时而静静地伏案疾书……周围的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赵主任",他是谁?他就是祥云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推广研究员赵祖龙。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是依然无私地奉献着,愿将自己的热诚奉献给祥云人民,奉献给这片曾经养育了他的红土地。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14,(10):13-15
杨衍忠同志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为我国地矿事业发展无私奉献了一生。退休前,他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38年一直坚持在野外从事地质找矿工作,先后承担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大找矿项目,他的足迹遍及赣南的山山水水,搜集了大量地质矿产、物探遥感资料,为发展祖国地矿事业作出重要贡献。退休后,他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依旧执着坚守,继续发挥余热,20年如一日,以每年30万字的编写速度与时间和生命"赛跑",编写了近600万字的《江西南部地质、物化探找矿文稿》并无偿捐献给国家,为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两个比喻来概括他的人生:如果说20世纪是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处"险滩",他就是挺立在这段激流中的弄潮儿:如果说石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躯体里的"黑色血液",他就是源源不断为之输送"新鲜血液"的"造血人".他就是我国炼油工业科技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两院院士侯祥麟.  相似文献   

9.
<正>晨光熹微,在娄底涟钢的青山公园里,经常可以看见一位精神矍铄的白发长者带着一群人做祛病强身功能操。这位老者就是省老年科技精英王昌汾。而在前不久,在全省的"健康长寿之星"、"健康长寿老人"表彰会上,93岁的王昌汾被授予"省健康长寿老人"称号。而这都归功于他自创的一套健身操。时间倒退到27年前,这位曾担任过涟源钢铁总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的王昌汾刚退休时,身罹10  相似文献   

10.
<正>在衡阳市城区北大门的一大片蔬菜地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位老人在忙碌着,他就是去年被评为湖南省老年科技精英、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原副所长向卓英。虽然年近八旬,但一说起他的蔬菜研究,向卓英比许多年轻人还精神。他摆弄着自己培育出的优良蔬菜品种,就像端详着最珍贵的宝物,而这些都是他"绿色"之梦的结晶。  相似文献   

11.
黄莹 《今日科苑》2011,(21):50-51
<正> 在湖南省洪江市黔城片及周边县(区),十里八乡的农民都认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长年扎根农村,上山采药,下乡出诊,还在家里开设科技"110",为养殖户排忧解难,深受村民的爱戴。他就是中共党员、洪江市老科协理事、高级畜牧师毛和松。一毛老家的科技贰"110"前年的一天深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沅河镇鄢家溪村养羊户唐存军向毛老告急,他饲养的59只山羊快不行了。毛老天未亮就背着药袋,抄小路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奋斗了半个世纪的科技工作者,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教授,一个77岁仍坚持深入生产第一线的老人,是什么让他执着一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一位科技工作者所发表科技论丈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他创造性劳动效率和成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陈燕芬 《金秋科苑》2010,(15):76-79
七十四岁的巴山老人,现在仍然是“空中飞人”一族——主要利用自己固有的一些影响力,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捐助等,造福社会。听到《今日科苑》意图挖掘有艺术才能的科技工作者,大为赞赏:你们的视角很独特,很多科技工作者在艺术方面真的很有才华,也有成就。他笑眯眯地说,“作为科技工作者与科技型企业之间的缔结者,为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找到投资方,为企业家寻找适合他们的项目,你们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5.
申福林是我校汽车系77届毕业生,是一位在西安公路交大土壤中“土生土长”的科技工作者,十几年来一直默默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现在他是汽车工程教研室主任。在教研室是领导又是科技带头兵。几年来他先后6次被评为省、部级优秀科研工作者和校优秀教师称号;他参加承担的20多项科研、科技服务项目也获得丰硕的成果,并被授予“交通部‘七五’科技攻关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称号。  相似文献   

16.
彭先觉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科学家,他功底扎实、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善于创新、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在老一辈科学家眼中,他是一名颇受器重的佼佼者、小字辈;在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眼中,他是一位备受敬重的师长、领路人;在同龄人当中,他是一位公认的冒尖者、学术领头人。彭先觉的成才之路是艰辛的,可以用“八分汗水,二分天智”来概括在他成功背后艰辛与汗水。  相似文献   

17.
张丛 《今日科苑》2011,(7):139-141
余姚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任祖伊研究员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三次荣获浙江省先进工作者称号。从1964年至今,他连续当选余姚市人大代表;1998年至今一直担任宁波市人大代表;1993年当选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8.
<正>在隆回县羊古坳乡的光荣栏里,10多年来都挂着他的照片;在县委下发的嘉奖令中,也年年有他的名字,他就是羊古坳乡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老科协")会长肖利民。父母给他起名肖利民,旨在望子为民谋利。自197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潜心从事农技推广,用行动生动地诠释了这个名字的内涵。他先后获得"隆平科技二等奖"、"老科技先进工作者"、"三大粮食工程一等奖"等各类奖励达60余次。肖利民与粮食真正结缘是在1996年。当时,他  相似文献   

19.
<正>为展现老科技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抒发老科技工作者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迎接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中国老科协将于6月18日-24日举办首届全国老科技工作者书画、摄影展。此次展览邀请到了第十五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同志题写展名,他亲手为中国老科协篆刻—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字样的印章。展出期间,李岚清同志的珍贵作品,以及特约作品和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为了他钟爱的水文科学,依旧跋涉在长江两岸,黄河上下,即使回到办公室,也整天伏案不歇。他的同事对我们说:刘总的工作时间是"5+2,白加黑。"即一周工作7天,白天晚上都在办公室。他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