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春的龙舟活动,是全市城乡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宜春龙舟活动致力于继承和弘扬宜春龙舟传统文化,倡导文明、健康、激情、活力的精神,为宜春市的群众体育提供一个沟通平台和桥梁,为开发宜春旅游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新的思路。宜春有丰富的水源优势。开展龙舟运动和竞技比赛是我们朝着打造“旅游休闲之城,全民健身”理想目标的最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顺德龙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它继承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特色与个性,兼容了中原文化的内容,逐渐形成了顺德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和体育运动,并取得丰硕成果。2005年,顺德获得"全国龙舟之乡"的称号。"团结合作,奋勇拼搏,一往无前"的龙舟精神,更升华为顺德精神。顺德龙舟已经成为顺德一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通过对宜春学院体育学院学生对龙舟运动的认知情况,结合宜春学院龙舟运动场地、师资和龙舟队的发展现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体育学院开设龙舟选修课程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对宜春学院体育学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宜春学院体育学院开设龙舟选修课程提出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岳阳龙舟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岳阳龙舟文化内涵的创新、龙舟文化品牌的打造、龙舟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及龙舟文化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入手,提出了龙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龙舟竞渡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之一,但对高校来讲却是一门新兴的科目。宜春学院是江西一所普通地方高校,但是在培养优秀的体育运动队方面却有着不普通的成果,龙舟队就是其中的一支优秀运动队。本文探讨了在高校发扬龙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促进宜春学院龙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的措施,以弘扬民族精神,将校园文化、体育精神与龙舟竞渡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传统风俗的历史传承并非一成不变,由于社会政治、地域环境、经济形态、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传统风俗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往往展现出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态。大澳龙舟游涌在传统风俗传承过程中,依据地方环境、配合地方社会的转变呈现出不同的民间理解以及内容变化。这种极具地方色彩的诠释与再解读,令当地居民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更自然地接纳及认同本土传统风俗习惯,促进他们对地方传统风俗的坚持和传承。本文基于香港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与佛山九江传统龙舟的比较,对两地传统龙舟文化及民俗风情进行实地采风,考察二者之间的袭承关系与发展变革,旨在探究潜藏其中的文化根源与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7.
傅建东 《文教资料》2013,(16):143-146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国人一直自许为"龙的传人",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与龙文化一脉相承的龙舟竞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龙舟竞渡在我国或华人居住地是较为风行的一项体育活动,是中华民族龙文化的表现形式[1]。龙舟竞渡是我国民间所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应是当今高校的职责之一。"校地合作"模式为高校龙舟特色课程体系的创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龙舟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健身项目,是龙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我国高等院校里开展龙舟运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经费投入问题,缺乏场地设施,缺乏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龙舟运动在高校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高校应从课程建设、科研研究、训练竞赛和学生社团四个方面加强龙舟运动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2010年中国天津“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九江学院龙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了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三方面指标共19项,利用SPSS数据包分析各项指标在训练前后的变化,为今后九江学院龙舟队科研人员和练员提供训练、比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记忆视角看,舞龙和龙舟运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二者都是龙文化的衍生及延伸,都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在近代也都遭遇困境,面临传承问题。应通过“非遗”、竞技和学校三种路径传承龙文化记忆。“非遗”路径关键要保持“正宗”,保证“血统”的纯真;竞技路径必须在制度、价值和技术层面进行规范、改革和创新,提高竞争性和激烈程度,争取“入奥”;学校路径可从思想教育、体育学科和共同体意识三个层面入手传承龙文化记忆。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整个传承过程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张一龙、张子沙撰文《龙文化与龙舟竞渡发展研究》指出,龙文化对龙舟竞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5种解说:一、图腾崇拜说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人们心目中吉祥的象征。在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龙舟记录,在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载:"天子乘鸟舟龙卒浮于大沼。"晋代郭璞注:"沼,池。龙下有舟字。舟皆以龙、鸟为形制。"屈原的诗中也多次写到龙舟,如《九歌·湘君》中有"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到当今龙舟运动的社会背景及需求,以及我国高校开设龙舟运动课程的现状,找出我国高校开设龙舟运动课程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及其对策,为龙舟文化在我国的继续传承和龙舟运动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华龙是史前期一个农耕物侯标志,其生物原型是个体特大的南蛇;古人的龙图腾源于对规律性冬眠后出土蛇类的崇拜,人们据此确定农时。辰溪的"辰"字在古记时十二生肖中表象为龙,境内出土过距今7 800年的龙形图案,且龙舟竞渡等龙崇拜文化源远流长,多学科证据表明辰溪是中华龙文化的重要起源地。  相似文献   

14.
王康 《知识文库》2024,(7):139-142
<正>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青阳板龙文化进行研究,探究其在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研究发现,青阳板龙文化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美好的乡村建设,在文明规范、和谐凝聚、文化教育、身心娱乐、社会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价值作用;青阳板龙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对大学生具有明理润德、共情共鸣、固本培元、躬身力行的道德价值。高校应积极拓宽渠道,创新联动,加强大学生的德育实践教育,充分发挥以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德育教育,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功能。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龙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现代社会,必然会融入现代体育文化的氛围,使其传统的民族文体活动,具有现代竞技体育与健身的双重内涵,形成了包括发展地方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在内的龙舟文化。借龙舟文化树立水城旅游城市形象,加强水城旅游的内涵性建设。  相似文献   

16.
龙舟划行     
上午,东方绿舟的教官叔叔们为我们安排的活动是划龙舟。到了一条河边,我情不自禁地惊叫起来:“哇,好清的水!”的确,阳光洒在清澈见底的河面上,河面宛如泛起了点点碎银。 我看上了一条“龙”舟,那翘起的尾巴挺神气的,好像在说:“看哪,我是龙族的骄傲!”龙头高高昂起,似乎也十分期待此次活动呢!  相似文献   

17.
《九江师专学报》2009,(5):38-38
8月24日至26日,由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承办的2009年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九江学院顺利召开,来自日本、台湾、韩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近60人出席了会议。九江市副市长李伟、九江学院党委书记陈绵水、校长甘筱青、副校长欧阳春分别出席了开幕式及德安考察座谈会。  相似文献   

18.
龙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现代社会,必然会融入现代体育文化的氛围,使其传统的民族文体活动,具有现代竞技体育与健身的双重内涵,形成了包括发展地方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在内的龙舟文化。借龙舟文化树立水城旅游城市形象,加强水城旅游的内涵性建设。  相似文献   

19.
结合优越的地理区域条件和深厚的龙舟文化积淀,从环鄱区龙舟文化现有的旅游资源生态形式入手,提出了开发的设想,从而促进环鄱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实现江西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20.
8月24日至26日,由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承办的2009年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九江学院顺利召开,来自日本、台湾、韩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近60人出席了会议。九江市副市长李伟、九江学院党委书记陈绵水、校长甘筱青、副校长欧阳春、校长助理杨耀防分别出席了开幕式及德安考察座谈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