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考试焦虑是一种情境特定性的特质焦虑,在面临大量考试情境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考试焦虑的形成和发展受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父母作为对儿童和青少年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环境因素,在考试焦虑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行为和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家庭功能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均可能参与儿童和青少年考试焦虑的形成。未来研究应从纵向发展和病因学视角探究父母对考试焦虑的作用机制,并聚焦于父母在考试焦虑的预防和干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农村癫痫患儿父母中焦虑情绪的流行情况及心理干预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14岁农村癫痫患儿父母80人进行焦虑评定,选择在本院同期体检的农村儿童家长30例为焦虑对照组。并对癫痫患儿父母存在的焦虑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比心理干预1个月前后SAS评分的差异。结果:癫痫患儿父母SAS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前后癫痫患儿父母的SAS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癫痫患儿父母焦虑情况比较严重,控制患儿癫痫发作的同时对父母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癫痫患儿父母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高三学生考试焦虑与家长焦虑、父母意识的关系,本文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福建、陕西三省的在读高三学生与其家长19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考试焦虑检出率为14.6%,家长焦虑检出率为39.1%;家长焦虑对学生焦虑的直接效应为0.44,子女中心对学生考试焦虑有直接效应,子女中心、沟通困难对家长焦虑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17与0.29,并通过家长焦虑对学生考试焦虑产生间接效应(P<0.05).结论:学生年龄、父母意识、家长焦虑与学生考试焦虑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54名孤独症儿童的父亲或母亲进行测量,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社会支持与焦虑的关系。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与常模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的得分也无显著差异;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父母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孤独症儿童父母社会支持与焦虑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对200名在校高职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程度、社交焦虑进行了测查。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与社交焦虑三者两两呈显著相关,且自我和谐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焦虑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应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随机抽取保定市265名18岁-20岁青少年,探讨了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青少年焦虑障碍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表明,青少年焦虑检出率为29.85%,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在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五个因子中差异显著,焦虑组与非焦虑组青少年的应付方式问卷测定结果差异显著。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的教育方式与青少年焦虑情绪有关,因此从家庭角度进行青少年心理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父母的育儿焦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结合当前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章分析了父母育儿焦虑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梳理出影响父母育儿焦虑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指导.  相似文献   

8.
况驰 《母婴世界》2014,(3):130-131
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关系中.说到“分离焦虑”,习惯上都会先想到孩子的焦虑情绪。而事实上,孩子的焦虑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在需要暂时与孩子分别时,父母并不会比孩子更轻松,那我们要如何处理好和孩子的“分离焦虑”呢?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家庭适应性对青少年交往焦虑的影响及可能的路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283名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家庭适应性在父母过度保护对青少年交往焦虑的影响上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家庭适应性越高,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交往焦虑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父母教育焦虑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及父母心理控制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对619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父母教育焦虑与父母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心理控制在父母教育焦虑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为预防父母教育焦虑对子女不同方面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父母应积极培养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避免自身的教育焦虑影响子女的人际关系质量;相关机构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实践中,应把家庭教育环境作为重要的干预维度之一。  相似文献   

11.
手机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增添了许多焦虑。文章从一位高一学生妈妈针对孩子玩手机,自己很焦虑的来信谈起,分析了父母的焦虑是如何产生的,论述了如何缓解焦虑以及如何帮孩子管好手机。  相似文献   

12.
刘丹 《父母必读》2009,(1):134-134
在孩子发展的“旅途”中,父母总是比孩子更焦虑。适度焦虑,是对孩子成长的最好保护;然而过度焦虑,则会制约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就业焦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7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关系.结果发现女生在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偏爱被试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大学生在就业恐惧和就业不安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就业焦虑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和严厉、偏爱被试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焦虑和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亲过度保护和父母惩罚严厉对就业焦虑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适度的育儿焦虑能让父母敏感地觉察孩子的需要,及时做出反馈,能促进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但如果焦虑过强,草木皆兵,则父母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疲惫不堪。我们选取了三类妈妈,对她们的焦虑“症状”进行会诊。  相似文献   

15.
你是否感觉现在养个孩子为什么这么难,弄得你焦头烂额?你是否曾经面对一大堆问题束手无策,“投诉”无门?你是否为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的孩子忧心忡忡?从吃喝拉撒到选什么特长班、上什么幼儿园,父母没有不操心的。成天要面对这些烦恼,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而辛苦忙碌。父母对孩子如此的高关注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压力引发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育儿焦虑”。其实,育儿焦虑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关键是积极地化解它。本期,我们一起来讨论育儿焦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患儿的父母罹患心理危机与障碍的可能性高于正常儿童的家长,其中,焦虑是孤独症儿童家长的普遍心理.研究以罗杰斯个人中心治疗理论、认知疗法理论和新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设计了孤独症儿童家长焦虑团体辅导方案,并将活动方案实施于11名孤独症儿童家长组成的团体,共进行8次团体辅导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对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焦虑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对降低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焦虑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将在考察学前儿童焦虑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拟从儿童的气质特点等内部主体因素和家庭环境、父母心理健康、父母教养行为等家庭背景因素两个侧面为切入点,深入系统地考察学前儿童焦虑问题产生的内外部原因。这不仅可以揭示影响学前儿童焦虑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分布情况,以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等相关的因素.方法: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和“一般资料问卷”,按现状研究整群抽样的原则调查荆门职业技术学院两个专业学生共350人.结果:大学生焦虑形成有关的危险因素有:父母的拒绝否认(FF5、MF3)、过度保护、干涉(FF3、FF6、MF2)、父母的惩罚、严厉(FF2、MF4)以及独生子女或早期有与父母隔离的个体.结论:大学生焦虑与父母养育方式有关.父母应改变对子女早期教育哺养方式,学校应重视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及早期有与父母隔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温瑞梅  王丽  王月月 《考试周刊》2012,(40):150-151
本文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烟台市四所大学的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的焦虑水平进行描述统计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①被试的焦虑水平总体在43.16±9.105,与全国普通成人的焦虑水平(33.80±5.9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关心与学生焦虑有显著相关(|R|〉0.181即P〈0.01),母亲过度干涉、母亲拒绝否认、父亲拒绝否认与学生的焦虑也有相关(|R|〉0.138即P〈0.05);③父母亲文化、工作与学生的焦虑水平无相关(|R|〈0.138即P〉0.05),从而得出结论:父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能帮助学生降低焦虑,而母亲过度干涉、母亲拒绝否认、父亲拒绝否认将很容易导致学生焦虑。  相似文献   

20.
张青梅 《课外阅读》2010,(11):93-93
当前中国的学生存在七方面的压力:学习压力、教师压力、同学朋友压力、社会文化压力、家庭压力、父母压力及自我压力。这些压力都会让学生在考试当中产生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作为一种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学生在考试时学习成绩的真实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