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教了十几年的语文课,每接一个新班,常感到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尽如人意,别说有感情地朗读了,就连唱读、顿读,添字、掉字,句子读不通顺的现象都屡见不鲜。课文都读不好,其他的岂不免谈?于是,我的语文课就从抓朗读入手。一、课前预习——爱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  相似文献   

2.
我们班有一名性格内向的女孩雯雯,不爱回答问题而且声音特别小。一次接力朗读课文,轮到她了,我心里一犹豫,还是决定让她读。我用目光暗示她,她怯怯地看着我说:“老师,我读得慢。”我笑了,抚摸着她的头说:“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着急,慢慢读。”她读得真的很慢,几乎是一字一字地读下来的,而且声音也很小。读完之后,我第一个鼓起了掌,孩子们也都为她鼓起了掌……课下我想,假如我不给她朗读的机会,也许这个孩子会把自己永远“包裹”起来,封闭起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每个孩子的心灵都需要教师加倍呵护。这节语文课,我学会了…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让我感动不已。上课内容是《锄禾》,老师利用多媒体营造了非常好的学习气氛。孩子们边看图边欣赏老师优美的朗读,学得轻轻松松,兴趣盎然。在教学生字“知(zhī)”时,老师先让自己认为有把握读准字音的学生来读。全班36位学生,有30位能借助拼音正确地读出知(zhī)音来,然后老师组织同桌相互读。在经历了自读、互读之后,老师又随机点了一组同学来读。第一位、第二位……一直到第四位,每个同学都读得非常准,第五个同学站起来了,她轻轻地念到:“chī。”老师一听,问道:“她读得对吗?”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  相似文献   

4.
我的老师     
正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换了一位女班主任,她中等身材,长相很美。新学期第一节课,她走上讲台,对我们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教数学,我姓胡,叫胡宝琴……"然后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胡"字。写完,她笑了,笑得像一朵花,她微笑的表情异常生动。刹那间,她有意无意地征服了我们。在这之前,我是很不愿意上数学课的。我的作文写得好,老师常在班上读我的文章,我也因此而沾沾自喜。自从胡老师教我们数学课以来,我渐渐喜欢上数学课了。其实,只有我自己心里明白,我是希望听见胡老师讲课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正>我刚上小学接受启蒙教育时,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是位女老师,她教我们识字是从用教棍指写在黑板上的字开始的。她手持一根教棍,站在黑板的右边,用教棍一个一个地指着字,她读一声我们跟着读一声,她用方言,我们跟着学她发声的方言去读。如果我们读得不好,她把教棍在讲桌上敲两下,就知道她对我们读的不满意,生气了,教室里就鸦雀无声,过一小会儿,她就要批评我们几句。有时,她会拿上教棍去敲打不听话的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这学期,我新接了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第一次改到柳莹同学的作文《记一件难忘的事》时,我一眼就看出她的作文是抄袭的。思虑较有代表性的作文,加上柳莹的这篇,然后,先把前面的几个作者叫到了办公室,我对他们说“:你们的作文写得很有特色,老师打算推荐给大家,不过,这次不是老师来朗读,而是让你们自己来朗读。现在,你们就把作文拿回去读通读熟,明天朗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也点评点评。”接着,我又单独把柳莹叫过来,我对她说:“刚才老师已经叫了好几位同学去准备明天读他们的优秀作文了,老师感觉你的这篇也很不错,所以,你也准备一下!”她没…  相似文献   

7.
你我她     
《初中生》2009,(12):14-14
一天,先生教学生认“你、我、她”三个字。先生作了一番解释说:“你、我、她,就是你我她。比方说:你是我的学生,我是你的先生,她是你的同学。”先生一边说,还一边指着小胡图身旁的一个女同学。  相似文献   

8.
未末 《班主任》2005,(1):46-46
小学一年级我是在老家农村读的,教我们的是一个民办老师,姓魏,算起来和我还是远亲.当时,魏老师是学校威信极高而让所有学生都感到害怕的老师.据说,她常常用教鞭体罚学生.  相似文献   

9.
我的愿望     
过生日时,妈妈让我许一个愿望。我说,长大了我要做一名老师。读幼儿园时,我的铅笔断了,老师帮我削铅笔;我的本子破了,老师帮我把本子粘好。现在,我读一年级了,老师教我学生字、唱歌,还教我讲卫生、懂礼貌。我爱我的老师,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老师。我的愿望$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  相似文献   

10.
曹悦 《少年文摘》2015,(4):40-43
我没有变成一个另类的孩子,因为有两个好老师,给了我那样的关爱。1我读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去世了。我开始变得十分神经质,经常会因为跟妹妹一言不合,便泼掉她碗里的牛奶。那时候她患着严重的肾炎,家里只能每天拿出三毛钱,打一斤牛奶给她补充营养。而我就那样,泼掉她的牛奶,让她靠墙站着。那时候的我,浑身充满暴虐的火焰。我的学习越来越差,妈妈每天疲于奔命地赚钱,顾不上管我,于是,我开始逃学。  相似文献   

11.
马新民 《师道》2014,(10):25-27
师:同学们好!许艺(一名在座的学生)老师好!(学生坐下)为什么我要说“许艺老师好”呢?因为刚刚上课之前咱们班的许艺同学教了我一个字。(展示ppt中的“逋”字)就是这个字,我问一下你们.这个字该怎么读啊?(有的读fu,有的读pu,还有的读bu)有了三个读音,好,我们让许艺同学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2.
张挥 《师道》2003,(6):38-38
前天,我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从学校带回两张明信片,一到家作业没做就急着要填写,寄给她的老师。她先填了第一张,由于有字写不出,寄语里只写了这么六个字:“彭老师,祝福你。”我觉得这是孩子一个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方式,于是我鼓励她,并且帮她寄出去。没想到昨天她又在埋头写她的第二张明信片,在大部分字写不出来让我在一旁现教的情况下,她艰难但却顽强地写出了可能是她平生第一次要说的那么长的一段话。起初她还遮遮掩掩,不想让我看,但一边要问字一边又要写,所以最后她还是极无奈、极不情愿地给我看了。她写了一段什么话呢?还是…  相似文献   

13.
[创作感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文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能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笔汇成一曲曲动听的歌,就是最美的文章。[我话我师]谢老师,幽默风趣,语言生动。她能将一篇干瘪的文章,朗读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她能将一件平凡的小事,解读得那么有意义,是谢老师让我爱上了语文。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是有魅力的。语文的魅力首先来自于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于"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高朗读水平呢?除了方法的指导外,对于学生朗读的即时评价也是一项很有  相似文献   

15.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味蕴藏在朗读里。朗读是教学语文的根本大法,丢掉一个‘读’字,几乎什么都不会有了,包括‘人文性’。"教学中,我们应创设美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情意绵绵的朗读中读活文本,读出诗情,读出画面,品出诗味,感悟诗韵,使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香。教学《山雨》一文,我巧引学生读文想画,品味雨声,体味雨景,读出醇美的语文香。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那个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从学校领回两张明信片,一到家作业没做就急着要填写,寄给她的老师。她先填了第一张,由于有字写不出,寄语里只写了这么6个字:“彭老师,祝福你。”我觉得这是孩子一个很好的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于是我鼓励了她,正准备给她寄出去。没想过了几天,她又在埋头写她的第二张明信片,在大部分不会写的字让我在一旁现教的情况下,她艰难但又顽强地写出了很长的一段话。起初她还遮遮掩掩、忸忸怩怩不想让我看,但一边要问字一边又要写,所以最后她还是极无奈、极不情愿地给我看了。她写了一段什么话呢?还是给她班主任的:“彭…  相似文献   

17.
一个星期五下午,读小学的女儿哭丧着脸放学回来。我忙问她怎么了。她嘴撅得老高,满脸的不高兴:"老师让我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题目是《她真令我难忘》,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师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经典教例, 说的是于永正老师在丹阳师范附小上的一堂公开课"新型玻璃"。课堂上,于老师请一位女学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结果请的不巧是位"学困生",可想而知课文是读不下去的。一个句子一连七遍,都没读正确,女学生很急,失去了信心,想坐下。于老师却抚摸着她的头,让她深吸一口气,然后一字一字地把这句话在心中默念一遍,并鼓励道:"第八次准能读正确。""第八次"学生终于成功了, 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到小学里听一位一年级老师教《她是谁》一课。有两个小镜头可把我吸引住了。当这位老师教了部分生字词让小朋友自由读课文以后,问:课文里的“她”说的是谁呢?有一个小朋友答:“她”说的是“老人”。另一个答:“她”是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朗读教学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目睹了朗读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导致农村小学生朗读水平较差。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都能真正读起来。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都能真正读起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