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二物理中,常用的演示电流热效应的实验装置有两种,一种是用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在平底烧瓶中加热煤油,并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的示数大小来判断各金属丝上产生的热量多少;另一种是用焦耳定律演示器来演示,该装置是通过导体加热密闭容器中的空气,  相似文献   

2.
《科学》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中,有一个探究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与吸热的关系的活动:取两个完全相同的锥形烧瓶,其中一个烧瓶的表面用烟熏黑,装同样多的初温相同的水,塞上带温度计的橡胶塞,温度计的液泡要浸没在水中。把两个烧瓶放在太阳光下晒10分钟左右,从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黑瓶里的水的温度比另一个瓶里的温度高,说明黑色物体吸热的能力较强。这个实验,效果还可以,只是如果做学生分组实验,一般的学校都没有这么多现成的仪器,而且烧瓶要用烟去熏黑,实际操作不是很方便。因此,我们另行设计了如下几个效果很好的实验,而且对器材的要求更低,既可用作演示实验,也可以作为学生分组实验。1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水来显示颜色与吸热的差异1.1器材250mL的烧杯2个、相同的温度计2支、长方体木块2块、水、黑色墨水1.2实验步骤(1)在两个烧杯中各注入100mL的清水,将其中一个烧杯里的水染成黑色(滴入几滴黑色墨水)(2)两块长方体木块的中间分别打一个小圆孔(孔的大小比温度计的横截面略小),并把温度计分别插入两小孔中,再在温度计上扎上橡皮筋,以防温度计接触烧杯的底部,最后把长方体木块和温度计架到烧杯上。(3)装置放在阳光下,经过7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3.
何海清 《化学教学》2001,(4):44-44,42
图 1是中学化学中证明HCl、NH3等气体极易溶于水进行喷泉实验的装置 ,实验中水往往不能充满烧瓶 ,喷泉结束后烧瓶中会余下较多的气体。若以50 0mL的烧瓶集满氨气 ,即使成功的实验通常也会余下 30mL左右的气体。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当然不能仅简单地以装置可能漏气而论。在装置不漏气的前提下 ,有些学习资料以及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一现象进行过以下的一些解释 :( 1 )烧瓶中的水有一定的高度 ,水柱产生的压力对大气压有一定的抵消作用 ,总要余一些气体。( 2 )氨在水中的溶解是可逆性的 ,烧瓶里的氨水中总会有氨气逸出 ,水不可能充满瓶。( …  相似文献   

4.
“水在常压下沸腾”与“水在低压下沸腾”两个演示实验,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对该实验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和改进:1 材料  250ml沸腾烧瓶,单孔橡皮塞,酒精灯,注射器(100ml),小气球,铁架台各一个,温度计一支,橡皮管一段。图12 制作组装见图13 实验内容31 液体在常压下沸腾。32 液面气压增加,沸点升高。33 液面气压减小,沸点降低。4 操作过程41 向沸腾烧瓶中加入约120ml的热水,用带有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塞好,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水中,再把沸腾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给…  相似文献   

5.
喷泉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在实验室中 ,利用气体和溶剂的某种性质 ,在一特定装置中 ,也能模拟自然界的现象 ,形成美丽的喷泉。1 探讨喷泉形成的原因1.1 总结回顾高中化学课堂上分别用氯化氢和氨气做过的两次喷泉实验 ,不难总结出用该装置能形成喷泉的原因。只要从滴管挤入的液体或溶液 ,能将烧瓶内的气体大量溶解或与之反应 ,使烧瓶内气体大量减少 ,造成烧瓶内处于低压状态 ,此时打开弹簧止水夹 ,烧杯内的液体或溶液将受大气压的影响迅速涌入烧瓶内 ,形成美丽的喷泉。例 1:(1994年上海高考题第 9小题 )都能用图 1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  相似文献   

6.
初二物理四章热现象的第七节《升华凝华》一节的实验教学 ,往往不容易被学生接受 ,加之农村中学实验室里缺碘 ,实验往往难于开展 ,既使有条件做这个实验 ,效果也不很明显 ,可见度低 ,不便于学生观察 ,更不便于碘的回收和对烧瓶的清洗。对此 ,本人对教材中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仅供同行们参考。图 11 演示实验 1  在烧杯的底部均匀的放层较薄较细的碘粒 ,并按如图 1所示的装置组装好器材 ,烧瓶里装的冰水混合物 ,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对烧瓶的底部微微加热 ,并让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师问 :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答 :有紫红色的碘蒸气产生。…  相似文献   

7.
最新版初中物理第一册P166关于“沸点随气压改变”的演示 ,若能测定某些特定气压下的沸点值 ,定量研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因此 ,本人在教学中对这个演示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图 11 所需器材烧瓶 ,双孔橡皮塞 ,一孔插入温度计(最大量程在 1 1 0℃左右 ) ,一孔插带有支管的玻璃管 ,酒精灯、火柴、铁架台、石棉网、热水、乳胶管、无液气压计、两用打气筒。仪器装置如图 1所示。2 实验步骤2 1 在烧瓶中注入半瓶 80℃左右的热水 ,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2 2 在玻璃管中接入打气筒和气压计 ,当水温达到 90℃时…  相似文献   

8.
一、演示液体蒸发温度降低的实验现行初中物理课本的第二册第四章第三节,讲述了一个演示液体蒸发温度降低的实验。按书上的做法是能说明问题的,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它的不足之处是温度的变化难以让全班同学看清。另一方面,温度计液柱高度的变化需要时间,跟不上教学的节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制成了一支伽利略温度计,其构造如图一所示。实验方法:可利用比较法进行演示。教师先用手掌给烧瓶里的气体加热,气体温度升高,明显可见液柱下降;反之液柱上升,气体温度降低。然后将被酒精浸湿的棉花在烧瓶上涂抹几下,立即可以清楚  相似文献   

9.
方法:在原装置(见初中物理第二册79页图4-5)中烧瓶的橡皮塞上钻一个孔,插入一支温度计。改进后的优点:①学生可直接读出低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从而加强对沸点随气压降低而降低的认识。②增大烧瓶中气的压强,学生可观察到温度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最后有一个小实验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并画出其变化曲线。可是一般学校并不配备气压计更何况学生。下面介绍一种“水气压计”,一般学生都可以制作,并可测得气压变化曲线。工作原理:一定量的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则体积的变化反映了压强的变化。实验器材:带有橡皮塞烧瓶(可用盐水瓶)、50厘米左右长的玻璃管、塑料尺、温度计(一般家庭用就可以了),能容下烧瓶的杯或盆。  相似文献   

11.
(课前谈话)师:大家上语文课的时候来过这个舞台,与今天比,这个舞台多了一个什么东西?生:多了一个摆!师:这个装置叫摆?你们在哪里看到过用个绳子挂个重物。生:钟。师:还有哪些地方?生:秤上看到过。师:你还要说,是吧?生:婴儿床上有个玩具摆来摆去的!师:像这种装置,我们把它称作摆  相似文献   

12.
如图装置是初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上演示气体热膨胀的一个实验装置。本人对这个实验进行扩充取得良好的演示效果。一、演示物体的微小形变如图为了避免用手接触烧瓶,会给烧瓶加热,双手用厚纸或木块挡住,再用适当大的力挤压烧瓶,可明显看到带色液柱的移动,从而说明烧瓶的微小形变。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这里介绍一则用水灭声的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演示用水浇灭声音.在大烧瓶内装水10~15 mL,在穿过橡皮塞的橡皮条下端悬吊一玩具小铃,将套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给烧瓶加热,烧至玻璃管上端橡皮管口排出水蒸气时(尽量赶出瓶内空气).关闭夹子,摇晃烧瓶,就  相似文献   

14.
初中化学中氧气性质实验的准备,操作较费时,且个别实验现象不甚明显。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设计了一套装置,克服上述缺点。 1 实验装置 (1)烧瓶的改制 取500mL圆底短颈烧瓶,左手用坩埚夹烧瓶颈部,在酒精喷灯火焰上加热至熔化状态,右手用粗铁丝在瓶底打一  相似文献   

15.
经实验探究指出,蒸馏烧瓶中上下各处温度存在差异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传热导致了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降低了温度,二是温度计水银线受热的长短不同;实验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持平;提出了四条降低蒸气测定温度与蒸气实际温度间误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在烧瓶里放入少量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的变化”.(图1为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我认为此实验应作如下改进:“将少量碘放入烧杯内,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再将装有适量的冷水的圆底烧瓶放在烧杯上,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碘的状态的变化.(图2为改进后实验的装置)图1       图2  教材中实验存在的问题:1.用手拿着烧瓶并用酒精灯对其加热不当.用手拿着演示,教师距…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及现象首先做下面实验 ,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装置三个连通的烧瓶里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气体。然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 ,把左边的烧瓶放在热水里 ,把右边的烧瓶放在冰水 (冷水 )里 ,把中间的烧瓶放在室温水里 ,观察混合气体颜色的变化。可以看到左边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变深 ,右边混合气体遇冷颜色变浅 ,中间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图 2 盐的溶解热效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然后依照上面的实验操作继续实验 ,装置如图 2所示。先将三个烧瓶分别放入盛有室温水的烧杯里 ,可以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 ,接…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初中物理第二册《辐射》一节中的实验作了些改进,实验效果直观、明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两只烧瓶涂成黑色和白色;用一根细玻璃管把两只烧瓶连通起来,玻璃管内封入一段红色水柱。两烧  相似文献   

19.
我们认为,本实验的关键是:(1)充足的二氧化硫气体发生装置;(2)三氧化硫的反应装置要绝对干燥;(3)反应的温度控制好。 1> 实验装置 要有充足的二氧化硫气体发生,反应器要有较大的底面积。我们选用φ=20cm的三角烧瓶。先把粉末状亚硫酸钠放入三角烧瓶中,加入几段玻璃搅拌子,用少量水湿润亚硫酸钠粉末,发生气体时浓硫酸由滴液漏斗中加入,浓硫酸遇水放热,使反应快速进行,不断摇动三角烧瓶,并及时滴加浓硫酸,可使二氧化硫气体连续发生。注意:亚硫酸钠中水不能多加,因为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1体积水能溶  相似文献   

20.
解析(A)装置是洗气瓶,使用时应由长导管进气.因HCl易溶于水,故用(B)装置吸收HCl会发生倒吸.(C)装置用于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因NH3难溶于CCl4,而易被H2SO4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