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梅盈盈 《科教文汇》2007,(10S):165-166
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不是近代的产物,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都曾对下层人民实行一定的救助。历代的许多思想家也纷纷提出有关社会救助的思想。虽然这些思想和实践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其以民为本,实行仁政,重视社会救助的思想,对今天社会工作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不是近代的产物,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都曾对下层人民实行一定的救助,历代的许多思想家也纷纷提出有关社会救助的思想.虽然这些思想和实践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其以民为本,实行仁政,重视社会救助的思想,对今天社会工作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反贫困工作仍然艰巨,面临挑战。面对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原有的获新生的贫困问题,通过分析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战略需求、战略资源供给及其瓶颈,确定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内容及主要任务,我们需要从管理体制、财政支持、队伍建设和法制保障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社会救助的多元化主体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我国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中,国家承担着第一责任主体角色。此外,由慈善机构、扶贫机构、社会救助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成员之间开展的社会互助是我国社会救助的又一重要主体,是对政府救助必不可少的补充。承认并确立社会救助的多元主体,给予社会互助以必要的扶持并营造其良性发展所需的社会环境,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慈善组织是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之一,其介入社会救助能够有效弥补政府救助的不足。然而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社不分、公信力缺失和社会慈善文化淡薄等原因,我国慈善组织在介入社会救助过程中面临着“领军式”组织少、救助效率低、专业人员少、筹资能力不足、彼此缺乏协调互助等现实困境。为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仅要优化慈善组织介入社会救助的外部环境,更要加强慈善组织的内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关乎民生问题,完善的体系建设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都有着积极意义。近几年来,经过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努力,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建立且日趋完善,但现阶段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相关建议,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机会均等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贫困农民、下岗失业者、进城民工等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内弱势群体的主体构成部分。弱势群体的子女在义务与非义务教育阶段均存在着教育机会均等严重失衡的现象,这主要是由弱势群体的经济状况贫困、文化素质低以及社会政策制度等方面原因造成的。在解决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阜新市经济转型以来,城市低保边缘户大量涌现,该群体是指非农业人口中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但由于未充分享受长期性救助政策,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城市低保对象,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的城市居民家庭.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唐钧等专家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和研究城市低保边缘户的相关社会救助问题,但其研究限于宏观层面,对某一地区或城市低保边缘户社会救助匮乏问题的研究还不多见.在阜新市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阜新市城市低保边缘户社会救助匮乏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面向发展是现时代社会救助的根本价值,帮助救助对象获得发展能力是社会救助的基本方法,本文从生命机体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能力三个方面对救助对象与非救助对象的能力进行比较,并据此提出了一种社会救助对象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弱势群体为着眼点,以构建公民社会为历史时空背景,探究在此过程中弱势群体的权益诉求机制。结合近年来弱势群体维权实例进行分析,笔者提出弱势群体通过非政府组织、网络舆论、法律援助等权益诉求路径或机制,在实现弱势群体权益诉求的同时,对弱势群体的公民意识、公民责任的培育和熏陶以及公民社会价值理念的弘扬以期为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也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本土社会工作视角对社会救助政策实践进行了考察。首先提出社会救助对象是被建构与自我建构的。其次,从传统文化层面分析了"社会救助"与"人际—社区救助"的内涵和差异,提出了目前社会救助政策文本的局限。最后认为,要构建新型社会救助系统必须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输入社会工作元素,采取整合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形成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三位一体、惠及城乡居民的救助体系。社会救助的“托底性”、“安全网”作用越发明显。但也还存在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服务专业性不强等问题,这就将社会救助的专业化提上了日程。本文以北京市T街道为例,分析了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社会救助专业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若楠  吴忞钰  丁雯玉 《科教文汇》2013,(1):206-206,208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对缓解被害人引发的社会矛盾的作用日益重要,主要手段育社区帮助与社区调解。社区帮助包括被害人的心理救助、经济援助、法律帮助,社区调解的完善对社会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若楠  吴忞钰  丁雯玉 《科教文汇》2013,(2):206-206,208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对缓解被害人引发的社会矛盾的作用日益重要,主要手段有社区帮助与社区调解。社区帮助包括被害人的心理救助、经济援助、法律帮助。社区调解的完善对社会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整体水平下滑,成为制约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建立新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迫在眉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逐步完善。内容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教育救助。  相似文献   

16.
杨红燕 《中国软科学》2011,(1):25-33,66
政府间包括社会救助在内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划分,有集权与分权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这些主张为各国多样化的社会救助实践提供了理论解释.而最优的政府间社会救助支出分担模式取决于各国的国情.据此对1999-2008年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间社会救助支出划分的科学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社会救助支出责任以中央财政为主承担"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昕  林晓璇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119-122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是在不断地演变与争论中发展起来的,为克服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模糊性以改善研究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企业社会回应、企业社会表现概念相继被提出。企业社会回应的提出,代表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从道德维度转向管理维度。而企业社会表现则兼容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回应,被看作是实证研究中企业社会责任测量的操作性定义,从而成为规范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之间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物理学的社会和谐方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和谐程度的测量和评价,无论对于研究者还是对于管理者都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社会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认为:社会的运动和变化取决于社会能量的强度、方向和组织性。作为社会平均动能标志的"社会温度",当其高于和谐状态下的数值时,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无序和劣质化,度量社会无序和劣质化的水平和趋势,就能对社会和谐的状态和走向做出判断和预测。本文通过对社会"活化能"与"社会温度"的理论分析,揭示了社会系统劣质化的过程和水平,在此动力学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和谐方程,进一步完成了社会和谐指数的系统设计,从而把正向约束变量与负向痛苦变量之间差值的定量表达,以及社会心理状况和各类随机突发事件的多重订正,容纳于一个统一的理论范式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