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性观与心理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心理治疗理论的领域里,人性观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不同的心理治疗学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建立了各具独特风格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本就三大心理治疗派别的人性观作一阐述,以帮助心理治疗和咨询有一个清晰的理论取向,从而使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更富成效。  相似文献   

2.
秦赟 《文教资料》2010,(25):138-140
"来访者中心"理论是一种人本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理论,本文通过对此理论主要观点的梳理,阐述了借鉴理论中相关观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积极人性观"对转变学生观的启发;"自我理论"对提升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启迪;"咨访关系"对建构师生关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一、心理学的人性观(一)心理学:顾名思义,心理学就是研究人性的科学心理学方面的学者,不同的学派都建立在人性观的基础上,对人的行为和内心都有着相同或者相悖的见解。所以,一般而言,不同心理学派的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对"人性"这一关键词的不同理解,它的首要因素就是人性假设以及人性思想。研究心理学要知道心理学的起点与终点是归一的,起点是人,而又归结于人。从人出发的目的就  相似文献   

4.
王蕾 《重庆师专学报》2003,2(4):103-105
行为治疗法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可操作性疗法,被称之为心理治疗的第三个里程碑。本文一是论述了行为疗法的基本观点争操作步骤;二是重点论证了行为疗法的最新进展并对其进行了评述。尽管该疗法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形式,是当代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指人普遍具有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不同的人性观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的。对教育心理学诸学派不同人性观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明晰教育心理学的人性发展趋势——整体人性观。  相似文献   

6.
心理治疗是指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致力于化解心理症结、促进当事人生活适应和人格健全的专业的人际帮助活动。是一种解决心理困扰和心理异常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人性观,认为这三个理论都有自己的不完善之处,进行治疗时应结合我国实际,创新学习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阿德勒治疗法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最早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以其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几种心理治疗方法之一。这一治疗方法对弗洛伊德开创的古典精神分析治疗既有继承,更有发展。一方面,它继承了古典精神分析治疗许多基本的思想与方法原则;另一方面,它提出了许多不同于古典精神分析治疗的概念、观点和具体技术。文章对阿德勒治疗法与古典精神分析治疗的这种复杂关系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现象学的角度探讨了罗杰斯的人性观、心理治疗理论、临床实践和研究主题,对罗杰斯人本心理学的哲学渊源和理论内涵给予了重新审视,这将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则、实践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人性观是心理治疗及研究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及以人为中心三大心理治疗学派人性观的总结、评论,梳理了三大学派人性观的取向及其不足,同时指出了人性观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欧阳常青 《天中学刊》2007,22(1):132-134
理论心理学有应然和实然两种功能。理论心理学应然功能的实然化,需要科学的方法论、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学术大师的推动等条件,其实现过程为:人性观的重塑,人性观的传播,人性观的实践以及人性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是关于“人”的科学,自然与关于人的本质的“人性观”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人性观”之所以能呈现出理性主义、自然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等形态的演变,并统制着西方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形态.根源在于“人性观”具有西方心理学理论形态滋生与演绎的哲学前提。因此,追问和探寻西方心理学更替的根基所在以及发展脉络势必为拓展西方心理学理论研究视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罗杰斯健康人格观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也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和教育改革家。他接受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对人性的看法不仅是乐观的,而且是富有积极性的。在长期的心理治疗实践中,罗杰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健康人格观,并将此理论应用到教育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罗杰斯关于人格的基本假说是: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实现”(Self-Enhance-ment)的动机,它表现为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潜能的趋向。也就是说,一切个体生来就具有寻找某些维持和增强他们生命现实的趋向,这种趋向驱使个体朝更加复杂、更有独立性、创…  相似文献   

13.
罗洛·梅在精神分析理论和现象学的影响下形成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理论是对当前心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罗洛·梅心理治疗理论中在存在观、焦虑观、人格观、治疗观等方面将人作为独特的个体,充分体现人的存在的意义,为心理治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超个人心理学及其与中国传统心理学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提出了一种最具包容性的人性模式,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与中国传统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心理学的应用问题上,它发展了新的心理治疗技术,拓展了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崇尚宁静、和谐,追求超越和神圣的精神生活样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后现代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人性观的批判的基础上,探讨了后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它对永恒不变的人性进行了讨伐,包括人的中心性、绝对性、自然性及为多数人所认可的人本主义的人性观:性善论。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观对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积极心理学观有助于强化高校心理辅导的积极取向,对心理辅导者积极人性观的构建,对心理辅导方法和策略的价值拓展等,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积极心理学观对改变人们对贫困生的消极认知,为贫困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心理支持,消除其心理困扰等,提供了新的解决视角。一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首先兴起的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趋势。积极心理学对人性持积极评价取向,研究重心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其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7.
人性以两面性或二重性的方式对立统一地存在着。人是"关系人",人性在关系中生成与实现。当代人的关系境遇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性表现方式也有差异。教育必须直面人的关系存在方式与当代人的关系状态。"关系人"的人性观有丰富的教育意蕴:一是对关系"场"作用的认识使我们获得一种教育智慧;二是教育目标与内容的设定要指向"关系人"的完满实现;三是道德教育要重视培养人的"关系"意识。  相似文献   

18.
人性观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它决定着心理学研究的观点、证据的收集和解释,以及心理学理论的构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本能论"、华生的"决定论"和罗杰斯的"实现趋向"的人性观,是三大心理学派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19.
从构造主义、行为主义到精神分析,主流心理学在理解人的高级心理现象时,显得贫乏和无力,面对现代人道德迷失、生命失重,主流心理学难以回答。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个人心理学,超出了人本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对人性的狭隘理解,把对人性的理解带到一种宏大的范围,弥补和校正了传统心理学之不足,并整合了其有价值的东西。使得被主流心理学所抛弃的,但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信念和价值观,又重新受到了心理学的关注。笔者通过对主流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的反思,得出如下启示:(1)心理学对人性研究和理解应遵循下列模式:最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中性的一面-健康高级的一面-超个人的一面(最健康高级的一面),(2)心理学对人性的研究应融合东西方人性观。(3)超个人心理学忽视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属于理想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心理学,或人本心理学,是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心理学新思潮、新学派。作为对传统心理学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反叛,它弘扬历代人本主义"尊重人性"的精神,倡导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研究,强调社会文化应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和普遍的自我实现,以解决现代人所面临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的二律背反,成为代表心理学发展趋势的"第三势力"。人本心理学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而且直接影响了教育。对教育心理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本心理学家主要有马斯洛、罗杰斯和库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