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建300层“摩天楼”纯属子虚乌有。2001年2月上海某报报道,上海正设想建造一座可容纳10万人的300层摩天大楼,造价估计逾100亿英镑。上海市规划局有关专家指出三个“不可能”:高度不可能,技术不可能,投资不可能。揭开“夜换夫妻30年”假新闻的秘密。2001年3月广州某报报道,湖南两对恋人,30年前违背其父母的意愿错位相爱,却被双方父母在洞房花烛夜“调包”拆开。但4人日间为夫妻,夜晚换妻共枕长达30年。据调查,这是湖南一作者凭空编造的故事。“猪吃娃”惨剧记者核实纯属捏造。2001年7月西安某…  相似文献   

2.
上海建300层“摩天楼”纯属子虚乌有。2001年2月上海某报报道,上海正设想建造一座可容纳10万人的300层摩天大楼,造价估计逾100亿英镑。上海市规划局有关专家指出三个“不可能”: 高度不可能、技术不可能、投资不可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上飞碟”的报道太离奇10月8日山西某报周末版刊登了一篇《中国人应邀上飞碟》的报道。报道说,今年六七月份,在黑龙江省五常县山河屯林业局红旗林场的凤凰山南坡发现不明飞行物。报道介绍说,6月9日,林场工会主席周颖带领机关人员30多人由青年工人孟照国...  相似文献   

4.
高价挖人才     
华西都市报的待遇很是让人羡慕。然而,竞争对手许以更高职位、更好待遇、更优的办报条件,两年挖走40个人当了总编辑,四个当了副总编。某报竞开价“每人两亩地的一栋别墅,每人一部车。”  传媒决战关键在人才,某报老总说:“我要用的人,6000元起步。”央视和北京电视台聘请了大批策划人,撰稿人月收入万元以上,如果是兼职,30分钟节目稿费不低于1500元。(据《新闻知识》)高价挖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新闻界面临各种新闻侵权诉讼,“新闻界的新闻”受到社会格外关注的今天,天条另类新闻引起了疲顿中的新闻工作者的莫大兴趣。 据红网报道:网报道:2001年9月20日,湖南衡阳日报社主任记者甘建华,以损害赔偿为由将曾经状告他名誉侵权纠纷而败诉的C夫妇二人告上了法庭。衡南县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并定于2001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二个记者节)开庭审理(注),从而在司法实践中开创了一条全面保护当事人双方合法权益的新路径。 这是中国记者第一次向错告他人者发起的进攻,也是一次捍卫“中国记者”的荣誉之战。 …  相似文献   

6.
常读报,新闻一般都是字顺意顺,但有时也会被某些新闻难住,感到在理义上有点违背逻辑。 比如7月11日上海某报上刊登一稿,题为《教育部称严查高考舞弊案——郴州作弊考生可能重考》。从此则新闻的正副题上感到有一点逻辑不顺,既然是考生作弊,按常理当然应重考,甚至可取消考生资格。现在来了个“可能重考”,这种口气与处理方法是否有点让人难以理解呢? 另外一则也是有关这次高考的新闻,消息来源于一家电视台,刊发在7月11日上海某报上,题为《高考语文卷发现两处错——据称不影响考生成绩》,文中援引有关人士的话说:“上述…  相似文献   

7.
据法国媒体报道,世界首例成功“换脸”手术中的捐脸女子系上吊身亡,而换脸女子迪努瓦尔对这位供脸的妇女则表示“非常感谢”。就是这么一则新闻,国内某报在发布消息时竟然做了这样的标题:“换脸”女新面孔来自“吊死鬼”。  相似文献   

8.
剖析美国新闻霸权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2001年4月12日在参加“中国与她的邻国”研讨会报告首发式时呼吁,美国媒体应该负起应有的责任,力求公正和没有偏见地报道中国。他援引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所做的统计指出,从1996年之后的5年时间内,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时代周刊》等在内的美国主要媒体出现的关于中国负面报道与正面报道的比例高达30比1。2001年4月1日美中撞机事件发生后,白宫与美国主要媒体合演了一处绝妙的双簧:布什推卸责任,媒体跟着百般狡辩;白宫指责中国,媒体争相呼应,向中国发出种种威胁;…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曾见一漫画,至今记忆犹新:画面上有两人在浴室门口相遇,一人对另一人笑脸相迎曰:“×局长,您亲自来洗澡?”这实在是对“好谀者”的绝妙写照和讽剌。遗憾的是,有些新闻工作者也经常有意或无意地沾上了“好谀”的陋习。例如,1988年湖南某报就曾报道过某区长的女儿在一家工厂只当了个电工的事,其言外之意无非是:“这个区长多么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可明眼人一看则知,这是“谀  相似文献   

10.
姜薇 《传媒》2000,(7):44-46
3月14日,一家颇具影响的晚报,在其国内新闻版上刊登了一条题为《错位夫君夜换娇妻30年》的署名文章.作者钟方在文章中说,湖南省洞口县青龙乡的两对恋人被父母调包错配夫妻,直到儿女知情才姻缘圆满.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电视记者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以揭露和抨击丑恶现象为主要内容的批评性报道,虽然在采访制作中可能遇到阻力,但播出效果肯定是如石击水,反响巨大;而以褒扬先进,弘扬主旋律,解疑释惑为主题内容的正面报道,则往往是“易做”而“难工”,难以引起太大反响,正面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电视评论正面报道的舆论引导功能,成为电视评论从业人员必须加以重视的“难点”和“重点”。 2001年,北京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龙头栏目《今日话题》相继推出几个大型系列节目《迁喜》(2001年1月4日-2001…  相似文献   

12.
前一段时间,北京各报报道了首都某报一名记者因涉嫌敲诈18万元被捕的消息,死活不肯说“某报”是谁。类似“为同行讳”的报道还看到过不少。看来不得公开媒体名,似是传媒界的“行规”。媒体如何对待同行短处呢?我不把媒体想得多复杂———被人摆平了,如果真那样,媒体可能稿子都不发了。但因是同行,碍于面子,手下留情的事确是有的,要不为什么不敢点媒体的名呢?也可能想给自己留条后路,谁敢保证属下众多记者不出“丑闻”,以免到时被别人“报复”。新闻界有问题该不该揭,有没有勇气曝光同行“家丑”,这是对每个媒体职业道德的挑战,也是检验媒体…  相似文献   

13.
东东 《现代传播》2001,(6):124-125
2001年11月4日在北京召开了“再现历史瞬间──一种新型的电视形态暨《东方时空》特别节目《记忆》研讨会”,这是关于历史题材纪录片摄制及制作的专题学术性研讨会。会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副主任赵微主持。《记忆》自2001年8月18日开播以来至9月30日,平均每集收视观众人数达到3860万,最高收视纪录达到4250万人。1998年,《东方时空》总主持人白岩讼提出了《记忆》的创意:选择若干位在20世纪昭示和影响了中国人言行和思想的人物,将节目的基本情节限定在人物最精彩、最具戏剧性的一年,进而展示出主…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30日,北京某报一版刊发了“五一”长假期间北京天气情况的报道。该报道的标题是“京城五一沙尘‘休假’”,其中“沙尘‘休假’”这一说法不妥当。  相似文献   

15.
4月17日.北京某报在21版报道16日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时.醒目的标题是:《最血腥校园屠杀“撼”全美(主标题)有报道称凶手可能是中国留学生.至少33人死20多人伤(副标题)》;另某报在A27版《美国校园屠杀33人惨死枪下》的报道中说,“据芝加哥太阳报透露.枪案凶嫌身份初步认定.是一名执学生签证来美就读的中国留学生.”但后经新华社报道证明凶犯是韩国23岁的留学生所为。  相似文献   

16.
客观与真实的异化——电视纪录片《英与白》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被驯化、可以上台表演的大熊猫,唯一与人居住在一起的大熊猫。“白”是武汉杂剧团的一位女驯化师,她有着一半意大利血统,至今已经和“英”生活了十四年,为了遵守国际公约,“英”已经多年不能公开上台表演,“白”每天的工作就是精心照料和进行可能并无意义的训练。湖北电视台编导张以庆(下文简称张),在十个月的时间里拍摄和制作了反映他们生活的纪录片《英与白》。这部纪录片入选2000年上海国际电视节、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获得2001年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创意奖、最…  相似文献   

17.
《经济观察报》(以下简称《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因其成功的市场化运作,获得了业内外的普遍认同。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两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各自成功的秘诀又在哪里?我从2003年1月6日出版的两报内容大致相似的两篇文章来作一评析。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同一内容、不同思路2003年1月6日,也就是上海开通磁悬浮列车的第六天,两家报纸相继进行了跟踪式报道,…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1994,(4)
法制宣传要符合法律规定报刊上的法制宣传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法制宣传中存在法律用语不准确:1、某报消息《上海“5.29”案罪犯吴永祥被判死缓》,文中所说的“死缓”,是一种习惯用语,大家也都明白所说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但我国刑法没有“死缓”这一刑...  相似文献   

19.
1948年10月,从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城里走出来一对年轻的夫妻和一个“村姑”装束的女孩子,这三个人,说话三种口音,年轻的“村姑”却喊那一对夫妻为“表兄”、“表嫂”。这样“表兄”、“表妹”通过了国民党军队封锁线。这位“村姑”就是后来的人民日报的名记者王金凤。王金凤原名叫蒋励君。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城一个书香门第。1946年,金凤在上海交通大学上学时,她参加了地下党组织,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1947年,她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曾被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拘留了一天一夜。后因在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不出“农门”的于沛华黄俭1994年10月25日,文汇报一版,有一条感动人又激动人的表彰会消息,导语用的是上海市副市长孟建柱在会上的一段讲话:“为从事农村报道30年的文汇报记者于沛华颁发荣誉证书、发金牌,说明记者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于沛华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