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关爱老年人     
《青年记者》2012,(30):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涉老话题越来越受关注。媒体如何推动社会关爱老年人、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如何树立老年人积极的媒体形象,报道原则是什么?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丰  相似文献   

2.
社会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的,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利益、兴趣密切相关的、有一定报道价值的事实报道。因为社会新闻来源于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所以,它拥有广泛的读者、听众、观众。正因为如此,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也就成为各新闻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社会新闻因其具有浓厚的平民色彩和较强贴近性,能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在新闻媒体竟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采写刊播社会新闻成为各家新闻媒体争夺受众,扩大影响力的主要运作手段和追求的目标。在社会新闻中常有一些诸如车祸、火灾、坠楼、溺水、遭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与阐释,不能仅仅以消息或信息的短平快形式来反映,而应适应新时期受众对社会事件思考与评价的需求,注重深度报道,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媒体“解疑释惑”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在公众中所具有的信任度。这种公信力来源于新闻媒体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是否能够遵循及时、客观、准确的原则。一般来讲,信任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没有人们相互间享有的普遍的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前  相似文献   

6.
朱俊良 《视听界》2007,(4):103-104
电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与阐释,不能仅仅以消息或信息的形式短平快地反映,而应适应新时期受众对社会事件思考与评价的需求,注重深度报道,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媒体“解疑释惑”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挖掘法治热点,并在热点事件报道中承担社会责任,日益成为法治新闻领域关注的关键问题。本文以热点事件报道为基础,对法治新闻报道的社会责任加以探讨,以彰显法治社会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张耀平 《新闻通讯》2008,(12):56-57
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有着不同的心里期许。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有其特定的报道领域和报道风格,尤其是作为专业新闻类报刊来说,要改变“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不爱看”的老大难问题,只有将专业新闻通俗化才能与受众的期许相吻合,才能赢得受众,担当起承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各电视媒体的新闻利器,已成为各新闻媒体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舆论监督、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有力手段。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为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提示新闻本质、追踪和探索新闻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之后,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和成型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陈瑜 《青年记者》2007,(2):75-75
我国新闻媒体历来把正面报道作为新闻传播内容的主流,以灾难新闻为代表的负面报道一般被视为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无益于鼓动群众激情的新闻题材。章认为,信息透明公开化、准确前提下时效性的加强、报道中人关怀的倾注都有利于负面消息的正面效应塑造。1、宣传指导原则:“宁慢勿抢”;2、报道模式的固定化可以看作是人关怀缺失的表现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2亿。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涉老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促进老龄化社会和谐进程中,涉老新闻起着传递信息、意见沟通、舆论监督、社会引导等重要作用,而研究和把握涉老新闻的规律,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水平,则是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的基础。笔者通过10余年的采访实践,对涉老新闻报道规律有一些认识,归纳如下。一、涉老新闻的主线是——养老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报道经济领域最新变动的经济新闻,在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经济新闻往往蕴含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最新信息,因此也日益成为广大受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 然而,作为经济新闻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新闻,地位却在江河日下。工业生产建设的成就、经验与模范人物等依然具有报道价值的方方面面,已很难构成能够引起新闻媒体重视并赢得强烈社会反响的景观。 这种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既有国家经济全面发展、产业结构重新调整、工业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  相似文献   

13.
全景报道的产生有社会需要和媒体自身竞争需要两个方面的基础。面对大量的信息流不断的视觉、听觉冲击,人们对新闻事件广度和深度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不再满足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总结式.概念式报告,受众既要知道新闻的结果,也要知道新闻发生的过程,甚至是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这就要求电视人展现生活的原汁原味,同时.尽可能传达同一时空下事件发展中的多层面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4.
“宜黄强拆事件”对新闻媒体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英 《新闻世界》2010,(12):22-23
本文反思了在对江西省宜黄县强拆事件的报道中,新闻媒体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新闻媒体在报道危机事件时,应坚持报道真实原则,及时跟进事件进技为改善政府决策提供全面信息,选择积极有建设性的角度,维护改善政府形象,利用评论为政府建言,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徐迅 《新闻三昧》2004,(9):50-51
法律正在日益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新闻媒体的市场化行为逐渐增多,因此而应对诉讼,打官司、当被告早已不是新闻了。一旦出现纠纷和诉讼,任何人都可能倾尽资源,争取胜算,媒体也不会例外。那么媒体对自己的话语优势应当如何把握?这是一个涉及法律和职业道德的问题。笔主张:不在自己的媒体上发表自己涉诉的报道和评论。这是媒体案件报道的第十条自律规则。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资源共享越来越普遍,新闻媒体的域外新闻事件报道也日益增多。所谓“域外事件”,主要是指发生在本地以外的新闻事件,它是相对本地新闻而言的。对地市报来说,在“厚报”时代,要增加信息量,拓宽报道视野,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除了抓好本地新闻的报道外,域外事件的报道也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7.
在风险社会中负负面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其内容的震撼力也日益增强。新闻媒体在满足群众绅社会动态知情权的同时,也要孝虐社会大众的承受力等因素,注意把握负面新闻报道的尺度·在社会大众对负面消.忽的知情权以及负面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之阐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18.
关爱生命:灾难报道的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庭 《视听界》2006,(3):94-94
灾难报道就是灾难事件报道。灾难事件是具有很大破坏力和伤害力的突发事件,很受社会关注,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它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虽然许多媒体在张扬“人文关怀”,但在报道中,有时“人文关怀”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人文关怀的缺失尤为突出地表现在灾难报道中。火灾、车祸等灾难事故往往造成血淋淋的惨不忍睹的现场,带给人们的往往是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因而,在报道的用词上,…  相似文献   

19.
郝佳 《新闻窗》2013,(4):18-18
在突发性事件中,新闻媒体不仅仅只是事件的传播者,同时还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媒体从业人员如何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把握新闻的倾向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陈霞 《新闻前哨》2012,(9):78-79
新闻媒体在洞察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规避社会风险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如何以人为本,做好社会问题的报道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实际,从人文精神的视角,探讨社会新闻的报道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