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的身边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每逢双休日,许多孩子会出现在各种兴趣班,甚至还有的孩子两天休息日只有半天可以休息,这半天还必须完成学校、兴趣班、家长额外的作业后,才能拥有自己的一点点时间。有的家长、老师经常叮嘱孩子:要和学习好的同学玩,不要和‘坏’孩子玩;要各种菜都吃,不要挑食;要认真听讲积极发  相似文献   

2.
您的孩子报了兴趣班吗?这是很多幼儿家长之间讨论的热门话题。关于兴趣班,有的家长认为是培养孩子琴棋书画样样兼通的绝佳途径,有的家长则是别人报,我也报,让孩子成为跟风的牺牲品……极端的例子是,山东潍坊在2008年通过教育局发布一纸禁令才退了兴趣班的高烧。为了解目前幼儿家长对兴趣班的态度和看法,本刊编辑部自拟调查问卷对200多位家长进行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3.
提到幼儿园教育,部分家长会想到的是认字、算数、阅读、做作业等,至于幼儿园所提倡的"游戏性学习活动",在他们眼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因此出现了有的幼儿园迫于"家长的需求"从小班开始认字、写字、算数的"超前"现象;家庭中也出现了不顾幼儿兴趣把幼儿的生活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双休日、晚上都要参加兴趣班……当家长们对这种教育的成果而欣喜和得意时,我们是否想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2011,(1):4-5
“您的孩子报了兴趣班吗?”这是很多幼儿家长之间讨论的热门话题。 关于兴趣班,有的家长认为是培养孩子琴棋书画样样兼通的绝佳途径,有的家长则是“别人报,我也报”,让孩子成为“跟风”的牺牲品……极端的例子是,  相似文献   

5.
学校实行双休日以后,缩短了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学生的闲暇时间也相应增多了,这样闲暇教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一个崭新的教育课题。何谓闲暇时间?从广义上看,闲暇时间应该是一个人一生所有的空闲时间;从狭义的角度来讲,闲暇时间主要是指日常的工作学习之余,按照个人意愿休息、娱乐和满足多种需要的时间。何谓闲暇教育?闲暇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闲暇教育即在闲暇时间里自觉有目的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的,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闲暇教育,主要指学校的闲暇教育,它应当是学校教育的整体的一部分。目前,许多家长和一部分老师认为,学生闲暇的时间一多,必定会影响学习,把闲暇生活和学校教育对立起来。因此,一到周五,老师就布置很多书面回家作业,规定双休日第一天完成所有的家庭作业,第二天练字、画画,读一些课外书(主要是作文选),意在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担心学生周六、周日玩得开心,到了周一周二难以收心,而家长大都也希望老师多布置一点家庭作业,这样,可以让孩子乖乖地呆在家里,不至于到外面惹是生非。因此,闲暇教育尚未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足够重视,造成了一些角色错位。  相似文献   

6.
《家教指南》2006,(6):32-33
幼儿时期本是人一生中最放松、最自由的阶段,但很多塑子成龙的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幼儿园或杜会上办的各种兴趣班,有的该子竟报了6个兴趣班,周末还要上课。这些家长无奈地表示:你不学,别的孩子就在前面了,一些幼儿教育专家表示,在幼儿阶段,要尽可能让孩子获得能力的发展,而不是知识性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教育导刊》2005,(12):F0002-F0002
广州开发区第二幼儿园视家长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平等的合作伙伴,专门成立了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其成员作为家园合作互动的“领头羊”.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各项活动,如在“孩子上兴趣班好不好”的辩论赛、“家长园地”专刊、科技小发明大比拼,幼儿冬季运动会,幼儿毕业汇报演出,家庭义务植树日、为灾区孩子募捐等活动中,都留下了家长们的汗水和足迹。  相似文献   

8.
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也给家长们带来了很多困惑,如兴趣班对孩子的成长是利大还是弊大?家长应该如何为孩子选择兴趣班?如何才能让孩子保持对兴趣班的兴趣?本文试从一些具体事例入手,作一些分析。要不要报读兴趣班家长甲:“我们周围有很多孩子都在上兴趣班,我也正和先生商量给我家辛辛报个班,可孩子自己似乎对这事儿一点兴趣也没有,整天只顾着玩。我们挺着急的,这样下去孩子会不会就和别人有差距了?”分析与指导:幼儿阶段,孩子身体各方面机能日益成熟,尤其以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发展最为迅速,这使得他们可以接…  相似文献   

9.
双休日家园郊游活动文\滕红健怎样使孩子的双休日过得愉快又有意义,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以各个家庭为单位的双休日家园共育活动,即双休日组织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参加的郊游,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中,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24):178-179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孩子的艺术技能、知识储备,并给孩子报名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训班,让孩子的节假日变成另一种"上学日",被这些"兴趣班"掠夺的,除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还有家长与孩子一起的"亲子阅读时间"。为此,本文从如何让家长明确阅读目标、如何提供亲子阅读的机会及亲子阅读中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以期待形成家园合力,增强家长的亲子阅读意识,激发幼儿更浓厚的阅读兴趣,促进家园共同为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努力。  相似文献   

11.
有专家认为,目前,家长们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由于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年轻父母便肓目地给幼儿灌输一些与孩子年龄不符、超出其认知水平的知识,逼孩子进各类兴趣班、特长班;还有的家长一味地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身体的成长发育;而他们却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使孩子们小小年纪就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了身心健康地成长。为了帮助家长朋友正确对待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认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特请俞国良教授就此进行分析、指导。  相似文献   

12.
5位家长观点——观点一兴趣班应该上。对于孩子是否应该上兴趣班,我的本意是该给孩子一个快快乐乐的童年,但我的想法被一个刚上小学孩子的妈妈说的一番话动摇了。她说孩子进入小学面试时因为比不上其他上过兴趣班的孩子能歌善舞、博学多才而被刷了下来,所以这学期兴趣班一开,我就赶紧给孩子报名了。 中(一)班 袁奕敏的家长观点二上兴趣班不能跟风,我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很多父母都是出于攀比的心理送孩子上兴趣班。我相信对孩子的教育要符合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宝宝曾经读过一个兴趣班,但他似乎并没有多大兴趣。这个学期,面对各种兴…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幼儿园幼儿参加兴趣班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2005年与2007年上海市幼儿园幼儿参加兴趣班内容、时间安排、教师来源、家长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观念和目的等情况的比较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分析了产生变化的原因并提出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琴 《甘肃教育》2020,(6):124-124
现今社会信息发达,年轻父母大多离不开手机,手机不知不觉占用了年轻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们疏于对幼儿的陪伴和辅导。其中最不容乐观的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幼儿也喜爱上了看手机、玩手机。幼儿如同一张白纸,你画什么就是什么,最容易接受有目的的启发教育,所以说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是孩子真正的"启蒙教师",幼儿启蒙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这里谈谈家长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幼儿自制玩教具制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影子教育",指的是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与的课外补习课程,因其补习内容基本与学校课程类似,因此被称为主流学校的"影子"。在我国,学前期的幼儿已经被迫开始了"影子教育",幼儿上兴趣班已经成为家长们必不可少的选择之一,或上几门,或专攻一门,很少有一门不上的。各类"影子"般的兴趣班,充斥着幼儿的生活。但兴趣班不等于兴趣,家长为幼儿选择兴趣班必须理性对待,以幼儿的自主意愿为主导,不要让幼儿走进"影子教育"的影子当中。  相似文献   

16.
熊丙奇 《上海教育》2007,(6B):25-26
在本刊近期进行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家长负担调查中发现,家长负担依lEl过重,集中体现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陪同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与兴趣班占用大量的时间。另外,55%的家长每天为孩子布置的课外作业时间超过半小时,而36%的家长每天要布置超过一小时的课外作业,几乎所有参与调查的家长都为孩子选择了辅导班或兴趣班。但同时,家长用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上的时间又明显偏少,高中学生家长平均每天仅有不到12分钟与孩子进行交流,与孩子共同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周不到45分钟。而在参加调查的家长中,能坚持进行家庭教育学习的不到总数的一半,平均时间一周不到一个半小时。  相似文献   

17.
乍看题目,也许不少家长会诧异,因为很多孩子听见上兴趣班会如临大敌,大多家长对兴趣班"爱恨交加",感到无奈。儿子爱上兴趣班,其实是爱上他感兴趣的兴趣班。这一特殊爱好,还得从头说起。儿子3岁多时,我们常在双休日带他去儿童乐园和动物园玩。一个周末,我们路过一所幼儿园,看到草地上一群小朋  相似文献   

18.
如何指导孩子过好双休日唐光明1995年下半年始,中小学普遍实行了双休日制度,学生在家时间多了。我在走访学生家庭中了解到,实行双休日制度后大部分家长感觉经济与思想负担加重了,孩子更难管了。家长们的担忧主要来自:一、孩子两天在家,而一些家长(主要是个体户...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意识增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也与时俱增。媒体对各类神童的宣传,也在不断刺激着家长对孩子早教育、早培养的意识。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早早就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到各类兴趣班、特长班中,或学琴像书画,或学英语奥数……希望借此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当然,也有的家长还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有些家长让孩子一两岁就开始认字背诗、学这学那,有些家长甚至同时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可是效果怎么样,那就很难讲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全国千万儿童在本该享受童年生活的时间里不得不来往于美术、舞蹈、乐器、外语等各种兴趣班。常说现在的孩子比从前的幸福,可这些真的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吗?家长们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不知已在不知不觉中以爱的名义将孩子的童真和童趣完全绑架。幼儿教师在引导儿童家长正确看待兴趣班概念的同时,也要将教授幼儿知识的课堂真正"游戏化",用游戏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重拾童真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