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煮酒论史     
血腥的大清算:二战后法国惩处法奸运动来源:铁血论坛作者:双子座的猫1944年八九月间,与德军合作的法奸被草草定罪,在这场自下而上的清算中,有些人罪有应得,有些人无辜受过,还有  相似文献   

2.
《暴风骤雨》全面揭示了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具体过程。主人公肖祥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艺术和统观全局的斗争策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访查实情,领导开展群众斗争、分房、分地,推翻地主统治,彻底清算封建势力。在他的及时正确的指导下,元茂屯的土改运动才不走弯路,步步深入,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面貌。他自己也在运动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最终成为无产阶级的优秀战士。  相似文献   

3.
1 2 0世纪 5 0年代 ,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 ,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C .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D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理解这四个概念的内涵。BCD三项措施已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故排除。对A项教材虽未明确表述 ,但学生应理解到土地改革运动对所有制关系的变化是从地主私有变为农民所有 ,仍是私有制。2 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性质的认识 ,正确的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B .社会主义改造的性质C .资本主义革命的性质D .…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党在新解放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但是,当时农民的政治觉悟不高、阶级观念淡薄和参与意识不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不高和工作方法不当,地主富农的抵触情绪和破坏活动,都严重地妨碍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党在农村开展了切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不仅推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也为此后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划分阶级成分是土地改革中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是决定土地改革运动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苏南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复杂,地少人多,平均占有量少,工商业及副业发达,又兼有田底权、田面权之分,义田、义庄、义仓、义宅比较普遍。因而苏南农村虽然也存在封建剥削,但在表面上阶级矛盾得到了缓和,农民对地主的仇恨心不强,给土地改革的发动带来了困难。针对苏南农村的特点,苏南区委对各类阶级成分的划分制定出了详细的规定,通过农民与地主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充分地发动了群众。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斗争过火和错划、漏划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苏南区委对此偏差进行了纠正,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苏南土改通过划分阶级成分和反封建斗争,消灭了地主阶级,摧毁了苏南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开始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习》2001年第9期刊登了梁砚峰老师的一篇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中是否分土地给地主的文章,梁老师认为“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法中,都规定要分配土地给地主和他们的家庭,中国共产党要消灭地主阶级,消灭封  相似文献   

7.
本主要探讨了鸦片战争时期汉奸所起的恶劣作用,以及平民充当汉奸的原因。鸦片战争时期,沿海一带平民从奸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经济、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以来,拉丁美洲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土地政策的变动,第一次是20世纪初期墨西哥革命以来在拉美各国持续了几十年的土地改革运动;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以来作为拉美国家新自由主义经济调整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选择巴西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债务危机以来出现的无地农民运动和卡多佐实行的新自由主义土地改革的历史考察,分析这两种土地改革运动模式的不同背景和内涵,找出制约巴西土地改革失败的原因,并对这两种土地改革运动给予客观评价,认为无地农民运动并非反国家,卡多佐政府实行的土地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不仅没能缓解因土地配置不公而造成的贫困问题,反而导致无地农民人数不减反增。本文强调在土地问题上国家应发挥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湘西苗区属土地占有相对分散地区。苗区各阶级土地占有极不均衡,地主与贫农占地的多寡与好坏差距悬殊,地主对苗民采取各种经济剥削及其他剥削,“‘官匪霸’三位一体统治集团”对苗民进行残酷统治。这决定了像湘西苗区这样的土地占有相对分散地区同样有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对土地改革的功绩必须肯定,对土地改革的质疑必须澄清。  相似文献   

10.
半个多世纪以来,大陆民国史学界对发生在1946年奏的反苏运动及其性质的认识上,一直持否定态度或讳莫如深。在解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在系统阐述这一运动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就以往学界认为国民党操纵运动,运动中的反共口号及《新华日报》被砸事件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反苏运动的性质及主流做出了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1.
辛亥首义之区的武汉是清革武力对决的关键地区,战事紧张之际,防奸锄奸成为当务之急。湖北军政府力求在确保军事胜利、政权稳固以及树立文明形象之间取得平衡,颁布相关的法律军规,由专门执法机构严格掌控汉奸的指认及其处置,有效地防止了滥捕乱杀,为光复各省提供了防奸锄奸的重要经验。只是战事失利的情况下,必须有人承担罪责,以便稳固军心民心,而坊间传闻和媒体报道不免道听途说,加上汉奸是政治指称而非法律罪名,加剧了汉奸如鲫的乱象,使得首义之区的汉奸问题极为凸显。  相似文献   

12.
读贵刊2001年第9期梁砚峰老师的《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中是否分土地给地主》一文,他认为“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法中,都规定要分配土地给地主和他们的家庭”,对此认识我基本赞同(抗日战争时期呢?)。但据此认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必修)》下册第66页那道选择题无正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江苏启东县针对土地日益向不在地主集中,佃农负担沉重现状,进行土地改革试验,制定了扶植自耕农政策,但因地主的反对和抗日战争的爆发,扶植自耕农土地试验夭折。  相似文献   

14.
张学强博士所著《乡村变迁与农民记忆——山东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以下简称《记忆》)一书,2006年7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山东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基础上稍加整理而成的,全书共分九章。该书以客观中立的学术立场及丰富翔实的历史实证材料,以近似白描的场景式还原手法,真实再现了莒南县长达十年的土地改革历程,读来令人颇感震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不同意有人对西汉时期商品经济的水平和性质给予过高的评价,认为西汉商品经济主要服务于地主,官僚和贵族的统治及奢侈享乐的需要,它的繁荣不是建立在商品生产高度发展基础之上,它的发展受到封建政府的严重束缚。  相似文献   

16.
刘永康是抗日杀奸团的成员,那一年,他刚刚17岁,正是梦一样的青春年华。抗日杀奸团是一个1938-1940年期间活跃在平津两地的抗日组织,主要目标就是以刺杀和爆炸为主要手段,清除日伪政府中的汉奸。  相似文献   

17.
中唐时期,随着山东士族的复兴,古文运动蓬勃发展。在骈文盛行的中古时期,山东士族有不废古文的优良传统。古文运动的精神实质与山东士族的家学门风相契合,同样具备宗经的传统、反佛的立场以及尚功用、重实际,反对浮华风气的特点。山东士族对古文的勃兴居功甚伟,参与并引领了古文运动。  相似文献   

18.
农民阶级———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富农 :农民阶级的一部分。一般占有土地 ,有较充足的生产工具及活动资本 ,大都兼收地租和放高利贷 ,带有封建或半封建剥削的性质 ,是农村的资产阶级。但富农自己参加劳动 ,生活来源不是全部靠剥削所得 ,所以不同于地主阶级。其剥削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请长工 )。在民主革命时期 ,他们在反帝的斗争中可能参加一份力量 ,在反对地主的土地革命斗争中则可能保持中立。因此对其不应采取消灭政策。中共对其采取了限制政策 ,解放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就采取了经济上的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中农…  相似文献   

19.
清查韩奸在韩国有着相当广泛的民意基础,但这种民意基础难免没有交织着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情绪。除了官方考量,那么民间对于清查韩奸抱持何种心态呢?据韩国社会舆论研究所(KSOI) 2004年7月27日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有61.4%的被调查者对澄清亲日真相等清算历史的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期间,随着革命形势和斗争力量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土改策略,先,后进行了和平赎买和强制剥夺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等土地改革尝试,最大限度争取革命力量,孤立敌对势力,最终迎来新中国的建立。这也为建国后的历次土地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