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开辟了苏南、皖南、皖中、皖东、皖东北、豫皖苏、苏中、苏北、豫鄂边9块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新四军的兵力增长了12倍;武器装备增长了11倍。八路军自诞生到1940年,兵力增长了8倍,武器装备增长了4倍。可见,在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发展速度不比八路军慢。那种认为新四军发展比八路军发展慢的观点是不准确的。新四军的发展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新四军执行了党中央正确方针的结果,也是新四军与敌伪顽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审时度势选派人员去南方各游击区联络并指导工作,全面领导中共代表团和南方游击队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顺利解决新四军主要领导人选,编制,薪饷等一系列棘手问题,抽调干部充实新四军领导力量,指示各地建立新四军后方留守机构,对新四军的成功组建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加强党的政治工作、如何定位新四军的性质以及如何完善军队中党的组织工作。新四军落实党建工作的主要措施是巩固政治委员制度、加强党的组织工作、提高干部党性、加强锄奸工作等。这些措施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贯彻了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又结合了新四军的具体情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对新四军的长期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曾提到当时江南的新四军在陈毅领导下建立了苏南抗日根据地,江北新四军在张云逸领导下,建立了皖东抗日根据地。在“皖南事变”中,提到江南的新四军移师北上,只有项英、叶挺部遭国民党顽固派围歼,而未提陈毅。重建新四军军部时,陈毅任代理军长。许多同学不明白,“皖南事变”时苏南根据地情况如何?陈毅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正确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战坚决,胜利不断、深得民心。叶挺、项英等领导把军部放在云岭,有利于南方的爱国知识分子及归国华侨青年就近参加皖南新四军。来到这里的知识分子,被这里的抗战激情所感染,又呼朋唤友共同来抗日。他们积极地对外宣传,进一步扩大了新四军在海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为新四军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贡献。文章阐述了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机构、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海外侨胞等对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的贡献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最近在各电视台热播。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剧中的新四军指战员都佩戴着一种写有“新四军”字样的臂章。在新四军的光辉历史上先后使用过两种臂章。一种是写有“新四军”字样的臂章,另一种是写有“N4A”字样的臂章。根据剧中的情节判断.这部电视剧叙述的应该是皖南事变之后的故事,此时,新四军佩戴的臂章应该是“N4A”字样。  相似文献   

8.
新四军在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苏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创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向东向北发展,巩固扩大了苏南解放区,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十九个解放区之一。新四军在日寇占领的政治经济中心的上海。南京之间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反顽斗争,其贡献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本文对新四军在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以及它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概述,作为对抗战爆发6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9000余人从浙江云岭驻地遵命北移,行至皖南径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战士英勇拼杀,奋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除2000余人突围外其余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被无理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并声称要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同时,令汤恩伯。李品仙等部进攻江北新四军,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一事变掀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  相似文献   

10.
“皓”电前后新四军北移计划形成的背景和经过说明,项英没有较早地将新四军北移,并没有违背中央的指示,也不是因为个人决策失误造成的,而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周恩来对新四军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了别人难以替代的杰出作用,其重大的历史贡献在于:请叶挺出面组建新四军;协调叶、项关系,商定新四军发展方向;时刻关心新四军安危;“皖南事变”前后的英勇斗争;努力使中原部队胜利突围。  相似文献   

12.
1 父亲曾是一名新四军侦察连战士。记得我小时候,父亲经常对我说道:“作为一名新四军侦察连战士,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才能在险恶的战斗环境下,打败敌人,保全自己,取得战斗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在新四军战略重心北移的推进过程中,陈毅领导新四军率先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向长江以北发展的战略基础;率领苏南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打开苏北新四军抗日的新局面,使中共中央战略重心北移的目标得以实现。陈毅在军政方面表现出的杰出才能,赢得了中央的高度信任,成为中央在华中军事指挥寄予厚望的不二人选,对党中央新四军战略重心北移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四军成立后,开创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在这一重要的地区发展壮大,离不开服务良好的后勤保障.而新四军的卫生工作又是极其重要的,新四军设立了军医处(部)、建立医院、招募培养医护人员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确保药材药物的稳定来源,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新四军卫生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四军将文化建设作为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充分发挥新四军中知识分子与知识青年的文化特长,积极宣传抗日,激发全国军民爱国热情,为抗日战争乃至于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从新四军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入手,阐述了新四军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并总结了新四军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由开始的一些小小游击队发展到5万多人的正规部队,英勇抗击了武汉及其外围日寇3个师团、8个旅团的大部或一部及全部伪军,成为鄂豫边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并有力地配合了华北、华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17.
学习“皖南事变”时,教材的表述与地图册的相关内容有明显区别,同学们莫衷一是。教材讲“1940年秋,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第二年初,新四军9000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移师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而《中国近代现代史地图册》上,茂林地区在泾县云岭南部,新四军并非先“移师北上”,而是先“移师南下”,这是何故呢?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于皖南事变发生的原因已做了多方面的探讨,真知灼见迭出,使笔者也产生了继续探讨这一问题的兴趣。笔者以为,国民党之所以在皖南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除了众家论述的多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事实,这就是皖南1940年秋季反扫荡的胜利,使蒋介石等清楚地看到,皖南新四军同苏北的新四军一样,发展较快,实力强大。苏北新四军黄桥一役,已使蒋介石骨鲠在喉,紧接又是皖南新四军反扫荡的胜利,新四军如果继续留在皖南,实为其心头之大患。于是发出皓电,强令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开始了第二次反共  相似文献   

19.
叶挺作为新四军军长,在传统认识里他为新四军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是,具体了解实际情况之后,不难发现叶挺处于国共两党斗争之间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四军中他的领导指挥权力难以实现,再加上两次出走长达15个月,其聪明智识和军事政治才能在新四军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由开始的一些小小游击队发展到5万多人的正规部队,英勇抗击了武汉及其外围日寇3个师团、8个旅团的大部或一部及全部伪军,成为鄂豫边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并有力地配合了华北、华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日斗争、同时,开辟了东起皖西之宿松、太湖及赣北之彭泽、湖口、瑞昌,西达襄西之宜昌、荆门、当阳,北自豫中之叶县、舞阳,南抵湖南之南县及鄂南之通城、通山,纵横9万多平方公里、拥有38个边区县政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新四军第五师在抗日战争中创立了如此辉煌的业绩,是李先念等五师广大指战员坚决贯彻执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