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视剧《三国演义》改编艺术手法琐谈马宝记,黄凌峰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电视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编导在本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精心加工、改造,对人物、故事、情节本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原则增减、渲染、夸张。所谓有联系,是说电视剧基本上符合小说原著;有区...  相似文献   

2.
明代冯梦龙的原著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影响,其创造的杜十娘悲剧形象也深得世人同情和怜悯.依照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原作的基础上,也有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上都有相异之处.应该说,两者都是成功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石,后者是前者的推广.笔者在对两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更深地体会到杜十娘千百年来经久传诵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小说形象在现代审美文化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中主要表现:一是不仅《西游记》小说形象在民众事象中广泛延续,而且在社会重大变革中也可见其影响,毛泽东屡次引用便是显著例子;二是小说文本被改为戏剧、诗词、电视剧各种形态;三是现代小说创作包括鲁 迅、张恨水的小说创作都不同程序受到《西游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手机》塑造了三类中原农民形象,分别以奶奶、黑砖头和路之信为代表,通过这些形象可以看出当下中原地区农民所特有的品质。这些农民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得电视剧《手机》对都市人性的批判更加深刻,审美味道更加浓厚,也使得电视剧《手机》反映了当下中国正在发生着的深刻的变化和所处的特殊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2):114-118
香港著名导演张彻拍摄的电影《荡寇志》采用在节选原著的基础上加以虚构的改编方式,重点展现了小说《水浒传》"征讨方腊"一节中攻取杭州城的曲折情节。影片通过原著情节重构中的英雄形象彰显、水浒英雄阴暗面的影像淡化以及方腊一方形象的反面化塑造,不仅投射出一代武侠电影宗师张彻对于《水浒传》人物精神内涵的特殊理解及其在影像实践中一以贯之的"阳刚电影美学",亦体现出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电影对于包括《水浒传》在内的古典名著的独特影像诠释。  相似文献   

6.
王锦 《华章》2007,(10):182-182
今年来,小说与影视的关系日益密切,众多知名作家的小说都被改编成为影视作品.但大多影视作品的改编,都忠于小说,变化甚微.而电视剧《康熙王朝》却一改以往改编模式,抛弃了小说原著,只摘取其中有限的素材,开创了小说到电视剧转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及物性为工具分析小说角色形象:首先论述了及物性在小说评价中的作用,然后结合原著中的语料,分析《荒野的呼唤》中巴克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东周列国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重要作品,在1995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改编成为电视剧《东周列国》。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富于创新精神的改编式塑造,通过剧中史实的有机融入、人物活动的适当虚构、人性化的深入开掘、女性形象的别样塑造等艺术手法使这些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学界关于《水浒传》中"宋江征方腊"的历史史实问题争议颇大,不少专家学者也对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证。根据历史记载,可推断《水浒传》中的"宋江征方腊"实乃虚构。但不排除《水浒传》作者在编撰"征方腊"细节之时,以历史事件为框架,参照了朱元璋征张士诚的某些历史史实。《水浒传》中"征方腊"的某些细节也与历史中的朱元璋征张士诚非常相似,从某一方面支撑了这种设想。  相似文献   

10.
《隋唐演义》与《说唐全传》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重要作品,在1996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改编成为电视剧《隋唐演义》。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隋炀帝杨广的形象进行了较其他人物更为深入地改编式塑造,通过史实渗入与情节虚构的双向并举、人性化诉求的有意深化、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等艺术手法使其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拍摄于1996年的电视剧《隋唐演义》作为古典小说《隋唐演义》国内的首次改编,在相时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秦琼的形象进行了较小说中其他英雄人物更为深入的改编式塑造,通过人物独特的出场方式、人物形象的反复皴染等方面的艺术表现使其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这一艺术实践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据(新闻晨报)报道,在根据巴金小说《家》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发布会现场,北京电影电视局给剧组颁发了“优秀电视剧”证书。评价是“忠实原著,改编成功”。电视剧未播先发奖,记者们还是头一次碰见。而这部改编自经典的电视剧,也引起一些争议。新版《家》以觉新、瑞珏、梅表姐之间的三角恋作为故事主线,中心人物觉惹想要冲破旧势力束缚的内容被淡化。这样处理名著。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在明清小说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扈三娘是书中及其突出的一位女性,她有十分显著的特点,武艺高强、面貌清丽,婚姻身不由己。但单从原著中看扈三娘的形象相对单薄,98版电视剧由原著改编,与原著在人物语言刻画和结局方面稍有不同,结合两者的比较分析,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分析不同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小说与剧本的方面不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多维视角审视,神探夏洛克具有英气逼人的绅士形象、知识渊博的天才形象、机智勇敢的侦探形象、理性至上的教徒形象以及残圭断璧的维纳斯形象。研究夏洛克的多维形象,既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更深层地理解和欣赏《神探夏洛克》作品,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探究《神探夏洛克》这一电视剧的成功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形象,其中以主人公哈利为代表的勇者形象最为核心。小说以其独特的主题和经典化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风靡全球,人们对其中的勇者形象无比钦佩和感慨。通过对这种魅力和勇者形象进行分析,希望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成功塑造的正义形象进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有鲜明象征主义色彩的《老人与海》,以其文本意蕴的隐含、丰富、含蓄、模糊具备经久不衰的魅力。教授这篇课文,教师和学生对文本意蕴认识的不同,决定了文本个性化阅读的多样性。作为小说,理解人物桑迪亚哥形象应是教授此文的重点,通过教师有效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搭建学生持续深入发掘原著丰厚意蕴的平台,才是衡量这篇课文教学是否高质高效的发端。  相似文献   

17.
周晓春 《家教世界》2013,(4):241-243
根据六六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庭伦理电视剧《双面胶》作为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典型,近两年来备受争议和关注,其小说中的情节与人物性格刻画与电视剧的出入之处也引发了关于家庭伦理电视剧改编的思考,《双面胶》以其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极端的表达方式,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最具争议的几部家庭伦理剧之一,它所呈现出的中国式家庭伦理与生活化的情节叙事也成为了比较的重心。评论的热点在于六六原著小说中的残酷性与电视剧改编后呈现的不同于小说的"缓和"局面。小说与电视剧各有各得叙事方式、叙事语言,两者的互动,使的文字与影像相互补充,使得受众扩大了感知范围,开阔了接受的视线。电视剧的繁荣景象也带动了小说新理念的催生,因而两者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共生互赢。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塑造了中国古代小说画廊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薛宝钗即是其中之一。薛宝钗的形象历来存有争议。从小说人物的外在形象入手,兼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细节中感悟薛宝钗这一艺术形象内在的丰富情感,以期达到对原著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塑造了中国古代小说画廊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薛宝钗即是其中之一。薛宝钗的形象历来存有争议。从小说人物的外在形象入手,兼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细节中感悟薛宝钗这一艺术形象内在的丰富情感,以期达到对原著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小说《红高粱家族》与电视剧《红高粱》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艺术文本。电视剧编导采用以重构式为主、建构式为辅的改编方式,在大体尊重小说原著创作意图的基础上,从叙事手段、人物形象到情节运用、人物语言等诸方面,都进行了艺术重构,电视剧与小说相比产生诸多变异。产生变异的原因可从艺术媒介本质的差异、创作主体的艺术修养特长与兴趣、时代文化影响以及受众心理与爱好等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