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是学生喜爱的素材,对于寓言故事的教学要进行寓意的理解性教学,教师要进行适合的引导,使学生在寓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寓言与生活相连接的过程中,寻找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寓言特性相契合的内容,进行自我道德观的反思与审视,引导学生生成良好的道德智慧,获得道德思考的加强与思维的扩张。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之中融入美育,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美育,教师要有"美"的教学观念和"美"的修养,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教材中的"美",以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育人先育德,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即从道德知识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意志、道德行动。而习惯属于道德行动的范畴。如果一种教育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就是不完全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因此,教师要抓住思品课这一主阵地对学生“炼之以志,导之以行”。思品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紧扣教材“,以人为本”,融会贯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道德理论、行为规范等标准正确指导自己的言行,…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陶冶人的情感,增长知识和才干,树立和发展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有深刻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要积极创设课堂情境,使美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同时,要走出课堂寻找美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寓教于乐,注意联系对比,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又以理性回到感性,切实提高美育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  相似文献   

5.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时代风云、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充满道德实践、引领学生明理悟道的综合性课程。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讨论的契机,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以教材为基本依据、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生生、师生讨论,在课堂预设与生成、课堂节奏把握、教师引导与评价有效性等方面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6.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法治观念,在生活中感悟道德价值,在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在体验中提升思辨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进行准确的法治指导,引导学生向远处行;创设真实的道德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向深处行;拓展多元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向宽处行;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向亮处行。  相似文献   

7.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整合教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传授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系统性指导,促使富有成效的课外阅读成为提升学生的认读水平、写作能力以及道德品格的助推器,成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永动机。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的必要性,道德引导行为在专业课教学中的体现.要进一步提高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道德引导重要价值的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做到言传身教、深挖教材内容,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实现专业教学道德引导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品德与生活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增加生活体验,以此拉近书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生活化",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设计等方面都要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99):148-150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加以重视。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授课教师无法将教材与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实际上,对德育课程而言,教材内容能够有效引导教学从简单的知识学习升华至日常的生活建构。因此,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设置了大量引导学生生活建构的栏目,这些栏目能够使小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然而,仅仅依靠教材引导是不够的,授课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反思。  相似文献   

11.
<正>道德与人及其生活是一体的。道德与法治课就是要通过学生生活本身去引导他们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进而成为有道德的人。1.提取生活元素,感知道德要义。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视角去解读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使教学内容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帮助学生理解道德要义。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教学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主角,教师、教材、教学方法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存储器",他们是能够能动地发挥自己潜能的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陈巧慧 《教育》2013,(12):38-39
语文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教材中凝聚着作者的爱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显然,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品读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之中融入美育,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美育,教师要有“美”的教学观念和“美”的修养,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教材中的“美,”以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的载体是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依靠传授教材中的知识完成的."全等三角形"中探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对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读教材,整体上把握全等三角形一章的知识结构、具体安排;明确这一章教材的编写特点;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不断深入,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更为注重对学生学习思维的训练,更为注重对学生综合性素质的培养.问题支架式教学是近年来所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支架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链,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就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构建问题支架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一、围绕学习主体,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定要紧密的围绕着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问题支架教学模式时,首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去设计合理明确的教学过程.许多教师在进  相似文献   

17.
李艳 《天津教育》2022,(4):170-172
社会的发展需要以文明为基石,小学生在处于价值体系形成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展现课程的魅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基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价值的引导,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养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时下数学教学的普遍观点。一节课,学生参与的程度如何,质量如何,重在引导。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靠教师的“引导”得以体现;学生学习积极性靠“引导”得以调动。因此,如何在“引导”上做文章,提高学生“参与”的质量,值得研究。 一、从分析教材着手。 知识有它的内在结构和外部联系。要提高“引导”、“参与”的质量必须先深入实际,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分析教材,教师要向自己提出三个问题:1.新知识生长点在哪里?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旧的思考方法是教师解析新知识的起点,也是学  相似文献   

19.
育人先育德,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即从道德知识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意志、道德行动。而习惯属于道德行动的范畴。如果一种教育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就是不完全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因此。教师要抓住思品课这一主阵地对学生“炼之以志.导之以行”。思品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紧扣教材。“以人为本”。融会贯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道德理论、行为规范等标准正确指导自己的言行。使他们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故事是通往儿童内心的幽径,可以成为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一项内容,也可以成为小学品德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择选已有的或运用自编的故事可以无痕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认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入的故事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用活教材、超越教材,故事要源自生活,回归生活,通过故事完成的道德成长是一种柔性的内化方式,因而是一个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