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字》主人翁海丝特·白兰悲剧人性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红字》是对悲剧人性的深刻挖掘,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所处时代的铺叙和对主人公心理发展历程的挖掘与分析,揭示了悲剧人性的真正原因在于人与社会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悲剧观在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小说里始贯其中,这不仅与作者的自我个性、人生经历相符,也与整个大的社会、时代环境息息相关。从婚恋悲剧、社会悲剧、人性悲剧三方面切入,剖析并比较二者小说中的悲剧观,发掘悲剧观所揭示的思想内涵,应该直面这种悲剧观。  相似文献   

3.
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讲述了她那个时代纽约社会的一个悲剧爱情故事。本文试图从小说题目的寓意入手,对“纯真”一词的含义进行剖析,以揭示老纽约“纯真”面纱背后的残酷,以及其社会风俗礼仪和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教参从“‘悲剧’就是美的毁灭”的观点出发,认为“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是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种分析显然不到位.其实,透过文本表面的“毁于愚氓之手”的时代悲剧,我们看到的是作者潜藏在文脉之中的关于时代、价值观和自身作为孤独者的三重悲剧.  相似文献   

5.
曹禺先生的《雷雨》演绎着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和抗争,是受压抑的人性向天空的一声呐喊,也是一出被怜悯的爱情悲剧。封建资本家周朴园无奈放弃爱情的悲剧,下层妇女(侍萍)被离弃的悲剧,上层妇女(繁漪)错爱个性受压抑的悲剧,青年男女(周萍、四凤)得不到正常的爱情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是一部以悲剧艺术见长的小说,它标志着悲剧艺术小说走向了成熟.《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悲剧的,“这种悲剧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天理与人欲、礼教与人性的冲突.在传统礼教的压抑下,人性被严重扭曲,众多人物在传统礼教的圈子里无法摆脱,构成了白鹿原这个“鏊子”上人物命运的悲惨景象”.本论文将从《自鹿原》中黑娃与白灵的悲剧比较,从更深层次挖掘出这个时代里面巨大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7.
《祝福》悲剧内蕴的难以理解,跟缺少一定的理解“支架”有关。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可以承担此“支架”工作。乡土本色是《祝福》中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差序格局是其悲剧的深层原因;礼治秩序是其悲剧的直接推手。  相似文献   

8.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的命运是有悲剧性的,《活着》是有悲剧意识的,这一悲剧意识揭示了人或生命的巨大的承受力;余华以之揭示了人性的苦难性质,肯定了生命的的韧性与生活的自在性,以及人活着的责任与“必须”  相似文献   

9.
张灿 《考试周刊》2014,(18):14-15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揭示了主人公祥子的悲剧命运。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骆驼祥子》的悲剧原因加以分析,即人性的堕落、社会的黑暗和婚姻的不幸。  相似文献   

10.
《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三部小说都写到了神职人员的爱情,写出了“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其中《巴黎圣母院》重在描写追求“人性”的过程中对“人性”的扭曲;《红字》侧重表现内心处境与外在处境的抗争中“人性”的戕害与毁灭;而《荆棘鸟》所展示的则是抗争胜利后结局的失败,但在充满悲剧的追求中所表现的无所顾忌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振奋,使人的形象变得崇高伟大起来,从而赋予了宗教禁欲主义背景下的爱情悲剧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悲情之旅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小说《十八春》中悲剧结局的分析,试图揭示那个时代的女性在社会中艰难的生存处境和身不由己的悲剧命运,并挖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展示人性本身的残缺。  相似文献   

12.
简评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主题意义、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三方面分析欣赏奥尼尔的著名悲剧《榆树下的欲望》,从而揭示了在以金钱为主的社会里,物欲横流,人性被压抑以及导致情感扭曲的社会现实,并且指出拯救人类自我的,也只能是人性的升华与灵魂的净化。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安娜、卡列尼娜,追求凸现人性、张扬人性,追求“人性”的解放,但是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不同时代的社会性因其社会先进与否或多或少地限制了人的人性,一个具有先进性的时代是不会出现悲剧的,相反,落后的时代必然产生悲剧,安娜·卡列尼娜就是时代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神史》以悲悯的心态和冷静的思考抒写现实的悲情,在反思和感悟中,对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和挽救的无望性进行了毫不伪饰的呈现。在浓郁的悲凉氛围中,作品完成了对社会、时代、人性、个性等悲剧的揭示。  相似文献   

15.
论《半生缘》人物的悲剧根源与悲剧折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生缘》将人物自身的内在因素与时代、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糅合,以此揭示了盘根错节的人物悲剧根源;《半生缘》在悲剧叙事中折射了作者的生命观、爱情观、审美观、时代观、社会观。《半生缘》体现了张爱玲的深邃、丰硕与伟大。  相似文献   

16.
欧仁·尤奈斯库的代表作之一《犀牛》,表现的是人的异化和人性丧失的问题。作者指出,在精神文明日渐衰退、人性逐渐遭到毁灭的悲剧时代,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抵制恶性的侵袭,保全自己的人格独立和人性尊严,坚守作为人的价值,这样才能使人性复苏和回归。  相似文献   

17.
“五四”乡土小说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乡土小说创作表现出了中国现代文学普遍具有的悲凉感伤的美学风格。本文通过对创作者的悲剧思维倾向、作品的悲剧主题内涵和作品的悲剧表现方式三方面的分析描述揭示出了“五四”乡土小说所蕴含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论述作者在湘西一派平和宁静的田园诗的背后隐含了一系列乡土悲剧.这些悲剧中有被突降的外力所毁灭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生命,也有在美的山水之中孕育的爱情悲剧,还有一个完整的洋溢人性温情的湘西正逐渐在外束工业文明的浸染下变得浑浊的社会悲剧.作者带着温爱之情来描述这些不幸和锐变,并且力图以一个湘西人对湘西的爱来拯救陷入迷途中的纯朴人性和民族美德.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论述作者在湘西一派平和宁静的田园诗的背后隐含了一系列乡土悲剧。这些悲剧中有被突降的外力所毁灭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生命,也有在美的山水之中孕育的爱情悲剧,还有一个完整的洋溢人性温情的湘西正逐渐在外来工业文明的浸染下变得浑浊的社会悲剧。作者带着温爱之情来描述这些不幸和锐变,并且力图以一个湘西人对湘西的爱来拯救陷入迷途中的纯朴人性和民族美德。  相似文献   

20.
贾政是《红楼梦》中一个正派的封建知识分子,他深受儒家影响,信奉“修齐治平”。作者多侧面地揭示了这一形象的悲剧性。本文试图在对贾政形象的悲剧性略作揭示的基础上,探讨他与宝玉形象的参照关系,挖掘这一形象所蕴含的男性世界的悲剧。一、贾政形象的定位 作者把贾政形象定位为三点:个人身份是正派的读书人,家族角色是文字辈的继承人,社会角色是无所作为的臣子。由此,作者揭示了贾政的尴尬处境和悲剧性人生。就个人身份而言,贾政是文字辈中唯一的读书人。他“自幼酷爱读书”(第2回)。作者评道:“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