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群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现状入手,以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逻辑关系作为理论起点,在对道德发展各学派研究成果的比较中,推导出道德认知不能必然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的原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李戬 《教育探索》2012,(8):109-110
人的品德是人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具体做法是:应设法让大学生做到知其为仁,以形成其道德认知;应使大学生做到动情移性,丰富其道德情感;应使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以养成其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认为在大学生道德行为中存在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知与行是分离的。针对这一问题,着重分析了大学生认知与行为偏离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李戬 《文教资料》2010,(9):168-169
大学生在道德学习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学习方面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以“知”明是非,引导大学生道德认知学习;“情”唤共鸣,激发大学生道德情感学习;“行”重养成,矫正大学生道德行为学习是高校德育策略的有力探索。  相似文献   

5.
浅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了大学生的一些不良道德行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基础文明行为欠缺;道德行为自律性较差;道德行为存在自我性。认为道德养成教育缺失是大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的深层根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对策:重视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强化大学生道德行为实践;激励大学生道德行为自律;完善大学生道德教育评价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6.
浅论当代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的 ,知与行是分离的。针对这一问题 ,探讨了当代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偏离的现象及根源 ,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就是加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调查发现,大学生道德需要与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偏离,道德期望与高校道德教育要求背离,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作者认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针对性不强的深层根源是长期忽视大学生道德需要,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需要严重脱节。确立大学生道德需要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基础地位,重构以大学生道德需要为核心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是切实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针对性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道德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矛盾,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单一的德育课程不能满足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在高校教学中,有必要将德育教学理念渗透在各科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大学英语是高校的重要学科,英语学科的语言情景是进行德育的优良土壤.  相似文献   

9.
文雯 《文教资料》2013,(1):84-85
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拟对大学生"知行分离"的现状进行考察,并分析导致"知行分离"的原因,提出实现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统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网络道德素质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道德素质是现实社会道德要求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是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一部分,网络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存在的整体道德认知水平与道德行为相背离等问题,探寻高校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1.
道德学习:高校德育的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学习包括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行为学习等三种基本类型的学习.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发展水平与中小学生存在诸多差异,进而在道德学习的诸方面独具特点.具体表现为:道德学习思维的发展和道德学习内容的丰富;道德情感体验形式的变化和道德情感稳定性的增强;道德行为习惯基本定型和道德行为呈现二重性.把握大学生道德学习的特点,是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是高校德育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2.
当前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断裂现象已成为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断裂现象尤为引人注目。文章从分析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断裂的现状和外在表现入手,着重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其断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是一个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有序排列,并在道德实践中逐渐使之成为习惯的发展过程,它受到道德层次的影响。探讨道德形成序列和道德层次对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影响,分析大学生道德认知没能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原因,对改进我们的德育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道德实践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在宁4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道德实践有以下特征:以认知(观念)为主导,支配道德行为;以利益为标准,选择道德行为;以法律为杠杆,调节道德行为,且大学生道德行为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是有所启示的: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多管齐下”,知行并重;情法并用;义利并举;自律与他律并行。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负心理的道德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中存在着种种负心理,负心理对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产生负性的影响。心理因素与道德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对大学生负心理的道德调适通过道德认知纠偏、道德情感激发、道德意志培育能够得以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分离损害了大学生的时代形象.礼仪作为道德的外在行为规范,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交往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大学生道德的缺失形成强势约束.大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高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道德"知"、"行"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二者关系密切,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先导,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的产物和外在表现。近期,高校加大了对大学生道德知行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人们道德知行之间产生矛盾,出现言行不一现象,严重影响到德育的实效性。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知行矛盾必须在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优化社会环境,形成道德知行统一的氛围;引导教育对象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最终形成道德习惯;以实践训练的方式搭建内化与外化的桥梁;加强民主法制与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巩固道德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被多元价值文化充斥着的转型期社会中,许多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产生偏差,出现知行脱节、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面临严峻挑战.文章基于归因理论视角,从克服归因偏向、进行正确归因训练以及提高教师归因管理准确性三个方面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的矫正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道德心理和谐是大学生道德教育向个体微观领域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道德认知不同一、道德情感两极波动、道德行为依赖等道德心理不和谐状况分析,以及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践与理论双重反思,提出大学生道德心理和谐教育要遵循三大原则,把道德知情交融、道德心与道德行为和谐、道德人格和谐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特别是了解大学生道德实践状况,2003年下半年我们在南京四所高校开展了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6份。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实践领域的共性问题,尽量避开因地区和专业不同而在思想道德实践领域呈现的特质与差异,主要调查大学生在道德实践范畴(道德认知、道德关系、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情况,试图揭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的基本状况,了解认知对实践的影响,环境对实践的影响。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情感、意志特别是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