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涉及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她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使她被公认为最杰出的女权主义作家之一。莱辛通过叙述她们在男权社会中所经受的情感危机,为我们反映了那个时代妇女生存境遇和精神世界。莱辛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不同的文化视角来进行叙事,但最为突出的还是女性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2.
周喜俊作为女性作家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乡村女性形象。她的作品是对当代中国乡村妇女生存境遇的书写,透露出浓郁的女性意识内涵。她笔下的乡村女性坚忍不拔,自强自立,精神独立,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这种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与周喜俊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也确定了其在当下文学创作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3.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和作家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不仅是她生态文学和生态伦理学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环境丛书的经典。在书中,她强调自然独立于人类的内在价值,抨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反对为了经济利益对自然进行过度掠夺,批判一味追求物质主义而放弃生活质量的社会流俗,她希望实现文明与荒野的平衡,追求在自然中的自我实现。正因为如此,卡逊被称为“现代环保之母”,本文分析了卡森的写作特色,探讨了卡森的深层生态学思想以及她的生态哲学观对世界环境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盛可以是70后作家,以凌厉、冷峻的叙事风格著称于文坛。她以笔为刀,锋刃刺破道貌岸然的世事人情,呈露出现代人干瘪的灵魂和混乱的生活。作为女性作家,她更习惯诠释各色女性的生存境遇,揭示她们的"灵肉沧桑",并藉此展现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本文着重鉴赏盛可以在酣畅淋漓中表达出的生命虚无与执着,从而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一、终归虚无的生命旅途盛可以曾多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生命的虚无感促使其进入写作,"任何事只要追根到底,得到的一定都是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不但是文学与文化界研究的重点对象,也是大众传媒、影视界热炒的作家。人们对张爱玲其人和作品的评价不同.看法各异,但把张爱玲看成是一个追求时尚、倾慕现代生活的作家,甚至给她贴上流行时尚标签的做法非常普遍。本文对张爱玲的创作思想和小说文本进行了分析,说对现代文明和金钱社会采取了彻底的否定态度,她的作品反映了她文化精神的中国传统内核,其创作主题不是在倾慕现代,而是在呼唤传统。  相似文献   

6.
市民人生的女性言说──再论苏青散文品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苏青的散文创作独树一帜.她以鲜明的性别意识,以个体生活为蓝本,创作了带有纪实特征的小品散文.作家世俗生活写真、解放了的新女性生活观照与剖析、市民阶层生存智慧的展露抒写是其主要内容.它们以女性主义文学特征和市民文化品格及贯穿其间的“分娩式痛苦”而在现代散文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与犹太人生存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因表现出人类生存意义的悲剧性和荒诞性,被西方人认为是给人类指引痛苦的人。文章认为,卡夫卡作品能够表现出如此深刻的主题,是因为卡夫卡与现代派作家除了面临共同的客观世界(现代巨变的社会)之外,作为犹太人后裔的卡夫卡,犹太人特殊的生存境遇和他个人作为犹太人的生存体验构成他对现实主观体验的一种特殊激情  相似文献   

8.
曹津源 《初中生》2015,(33):8-10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这段诠释"智慧"的话,就是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一石激浪,作家丁立梅也坐不住了,她在微博中说:"大干世界,各有各的智慧.草有草的,花有花的,树有树的,虫子有虫子的……人的智慧,更是万千千万.可以这么说,每一天的生存,都离不开智慧.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传入中国以后,鲁迅、钱锺书、冯至等进步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存在主义的影响。曾在教会学校学习,较早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张爱玲也应受到过存在主义的影响。但从目前所拥有的资料来看,张爱玲虽未读过存在主义哲学的论著或是作品,但其小说中的存在观却与存在主义中的一些思想相通,她笔下的世俗生活通过她的智慧表述达到了形而上的哲学境界,她对人生存状态和境遇的洞察,与存在主义思想不谋而合。张爱玲对因人的异化而形成的荒诞与变形有细致而深刻的刻画与描写,用"荒凉"对应人们的孤独与渺小,通过对生命本真的思考,进一步揭露了旧中国正人君子在旧礼教掩护下的虚伪与造假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是位理性的、善于思考的作家,她采用抽象性语言阐释自己的心灵世界,目光深邃而温和,叙事舒缓而呈散文化倾向。王安忆从未放弃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思索和追问,把故事形象与思想相结合,表现生命的孤独和人性的异化,叙事呈观念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台湾女作家琦君是一位深具傲骨禅心的作家,她习惯于以爱的思维看待世界,以善的目光注视他人;她的作品总是选取或创造美好积极的人生,在日常琐细的现实人生描写中渗透着对人生义理和做人智慧的宣扬,体现了一种超乎个人情感情绪的人文关怀。她是根据自已在情感、心理以及文化上的深度认同感来进行有选择的审美传达,在其散文中展示了许多良好的个性品质,凝结着对人性完美发展的恒久期望和信心,使作品具有积极心理学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雪压坚贞一片心犹恋风流纸墨香--谈关露和她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露女士的个人生活和创作道路都是十分坎坷的。她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中凸现出来,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表达着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她是当时文坛上著名的进步女诗人,活跃的左翼女作家。由于生存状况的变化带来的新要求,关露悄然迈出了诗坛,移步于小说和散文的园地。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复杂的生活环境,强化了关露文学作品迂回婉约、感伤沉郁的柔美风格。研究关露的小说可以发现其讲述角度的特点以及糅合几种体裁形式而成一篇作品的特点等。关露的《新旧时代》是一部优秀的自叙传小说,研究这部作品,对于了解关露本人的思想发展和作品的艺术特点有一石二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女性情怀辉映男子气概——试论薛涛诗歌中的双重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女诗人薛涛,一生命运坎坷,但她以诗作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薛涛的诗,是其经历的文学记录,更是其心声的表露。一方面,她的诗是其女性情怀的表露,这是她遭受男权世界压迫的曲折表现;另一方面,她的诗又表露出强烈的男子气概,这与她长期与男权世界中的精英人物酬唱有关。全面认识薛涛,应该认识到薛涛诗歌情感世界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4.
古朴雄浑的东北地域风情,孕育了呼兰河的女儿,造就了她独立不羁、追求自由的精神。萧红笔下的东北民俗风情,洋溢着淳朴的民风乡俗、古朴洪荒的原始自然的特点。萧红的难能可贵之处,就是她能脱离三十年代的普遍空气,站在民间文化的立场上细致地描绘了下层人们承受的生活苦难和对抗困境时的乐观、豪情和坚强,热情地抒写了民间社会自在的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自步入文坛以来,她的文学创作蕴含着浓厚的和谐文化.她善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去化解个体的罪恶,她描写朴实却深沉的爱情,宣扬人性的善与美,无论是个体的追求还是集体的相处,其理想都是欲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她对“和谐”的美学追求,是通过在苦难中创造诗意来达到的.这在她的中短篇小说里,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傅爱毛小说创作一以贯之的主题,她始终用充满温情和悲悯的目光打量这个世界,用细腻、柔婉的笔触探索存在的意义。傅爱毛不张扬、不锋利,她的文字朴素自然,不做形式和技法上的刻意追求,但正是通过这种不够"现代"的写作策略,傅爱毛表达了醇厚而深沉的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方方的创作一直立足于武汉地域文化和市民生活 ,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市民气息和文化风味。她善于把握普通市民的生存困境与生活状态 ,并对此作着日臻成熟的思考 ,特别是在其小说集《过程》中 ,这种思考已上升到一定的哲学高度 ,她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的思考 ,对生命作出了自己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人活在世界上,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与生存态度。三毛为自己的心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并以学作为载体。三毛作品折射出三毛对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真挚持久的情感三高度契合的理想世界的不朽追寻,而其中表现出的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与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正是其可贵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海伦.斯诺同埃德加.斯诺一样,是上世纪30年代活跃在远东的国际记者。她的《续西行漫记》(《红色中国内幕》)进一步向世界介绍了在陕北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状况,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1972年、1978年又两次访问中国,写出了《毛泽东的故乡》和《七十年代的西行漫记》,热情地赞颂毛泽东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变革。她的经历坎坷曲折,她的性格刚柔相济,她的作品历久弥新。可以说,她的中国情结书写了她传奇而光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陈衡哲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先驱人物,她的《西洋史》是民国第一批世界史教材之一。她的世界历史观以主张世界和平为基础,强调文化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文化交流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认为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道路可以有多种选择。尽管她的世界史观存在凸显精英意识这一局限,但她的世界历史观念及其研究和教学实践,尤其是她对世界和平的执著追求和包含中国的世界历史观,对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