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刘猛、江菲在《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儿童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及同辈群体等方面的影响。教师必须关注到不同方面,准确定位,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第一,教师应当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性别期待,  相似文献   

2.
儿童性别社会化的新视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的性别,在其刚出生时仅具有生物学意义,随着儿童的成长,其性别角色中的社会文化烙印越来越深。由于社会所赋予的男性文化和女性文化具有不公平性,使儿童性别社会化带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刻板认识——即男孩要勇敢、冒险、独立;女孩要柔弱、温顺、服从。虽然这种古已有之的性别差异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的消极面确实造就了男女两性在诸多方面的不公平,阻碍了男女儿童在心理发展上达到一种超越性别的普遍人性。因此,为了使儿童在其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最大可能地降低性别角色的消极影响,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应努力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性别认同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对自己与生俱来的性别形成的认同感,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否顺利地形成对自身的性别认同,将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态度、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健全发展,是学生社会化中非常重要的步骤.文章将探讨儿童性别认同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性别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进程中,父母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和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从父亲的性别化的行为模式、父亲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与功能、父亲与孩子的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等方面,探讨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认同、性别身份认同、性别行为定型等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社会性是指儿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个体社会化而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知道美术教育是促进这一心理特征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美术以独特的内容、丰富的形式融入儿童的生活中,从各方面促进儿童实现个体社会化,从而推动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行教材文本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和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影响极大。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对教材在性别方面的呈现方式进行分析,以促使性别视角进入课程和教材编写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城市中产阶级核心家庭12对父母的深度访谈,本文剖析了消费文化与育儿消费实践合力对儿童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商业资本与家庭教养实践在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化历程、社会性别制度上实现共谋,通过市场细分实现儿童消费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在家庭教养过程中,既有的家庭角色分工与性别权力关系对育儿消费的形式和内容有着深刻而稳定的影响,并在身份认同、成人权力关系延续、社会角色期待等方面对儿童社会性别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主体之一,在个体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回顾了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以此分析学校教育促进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方面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化贯穿于个体一生的发展,儿童早期社会化过程尤为重要。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家庭教育的特点,阐释了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智商、规则习得、情商、角色认知等方面的促进作用,针对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提出了营造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保证家庭结构完整;提高家庭成员综合素质修养,倡导再社会化;拓展家庭教育,构筑良好的社会化环境等优化提升家庭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受到家庭的教育、情感、保护功能等因素弱化的影响,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少年儿童的教育历来都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最大程度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家庭抚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庭抚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周宗奎儿童的社会化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逐步完成的长期的过程。家庭对儿童的抚养方式是对儿童的社会化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对儿童的早期社会化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家庭抚养方式的结构、类型差异和文化差异,对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京市4-6岁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不同年级的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生活自立、运动、交往三个维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作业、社会化、自我管理三个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流动儿童在生活自立维度存在差异,在其他维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与普通城市儿童相比,在作业维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尤其是流动儿童群体在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公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流动儿童在上海市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及课堂表现的性别差异为切入点,分析导致流动儿童受教育过程性别差异的原因,以及影响不同性别儿童受教育质量差异的因素,有助于缩小流动儿童群体在城市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差距。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及课堂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对上海市10所小学进行的实证研究显示:流动儿童群体尤其是低收入且以体力劳动为主家庭的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最大;这部分儿童所在家庭中传统的"重男"观念对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分工产生了初次影响,而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教师评价再次强化了其性别角色差异,并逐步导致学生课堂行为和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为缩小这一性别差距,除学校教育外,更需要流动人口提升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意识,加强与学校教育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郑小琴 《文教资料》2006,(28):97-98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方式,游戏以其独特性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游戏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并且在儿童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及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性别角色期待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儿童一出生,就会被社会分别贴上男性或女性的标签,开始其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历程。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表征,早期教育对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对儿童进行早期性别角色教育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性别角色是指属于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及其被社会和群体规定的行为模式。[1]在个体形成与其性别身分相适应的、为社会所认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之前,社会和他人总会根据个体的性别身分,对其提出某种角色要求或寄予某种角色期望,这就是性别角色期待。无论是发…  相似文献   

16.
父性角色直接影响着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与成熟度。现实生活中,由于诸多原因许多家庭父性角色缺失,影响了儿童在性别角色、认知方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正常社会化。回归与提升父性角色,才能从育人观念到方法有效促进儿童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每个民族和社会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这种传统文化就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途径,运用广播、影视、小说、戏剧等形式,凭借奖励、惩罚等手段,使男女儿童形成与其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模式。而性别角色也就是社会按照人的性别分配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社会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该社会的个性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性别角色的社会化除了受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影响外,学校教育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又一重要因素。学校教育能够高效地而又非常系统地把知识、社会规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传授给学生,因此,它在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方面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学校生活对小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开拓了儿童视野 ,为他们走入社会生活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深刻地影响着他们成长和人生道路的选择 ,在促进学生社会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儿童而言 ,社会化的首要内容又是性别角色的形成。因此 ,本文主要从教师队伍、教材内容、伙伴关系三个方面探讨学校生活对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一、教师队伍对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勿庸置疑 ,教师对学生性别角色形成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教师性别构成、对学生的态度是影响学生两性角色分化的重要因素。儿童走进学校后 ,教师是他们除家庭成员之外的第一批经常接触的成年人 ,…  相似文献   

19.
关于低龄儿童与电脑游戏的家长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脑游戏已经越来越多地介入了儿童的生活。本文从一项“关于低龄儿童和电脑游戏”的家长调查入手。认为家长应引导儿童与电脑游戏和谐相处,并在此过程中积极促进儿童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中,一些年龄相仿的儿童一起玩,为了争一样玩具或在角色游戏中争一个角色而发生争吵,是很常见的。这对于儿童个性心理的发展往往也是有益的。一、孩子之间的争吵可以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争吵的产生既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产物,也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儿童在家庭这个小天地内,通常处于特殊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