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看来,语文课又该重新审视、又该自我反思了.  相似文献   

2.
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难.要做一个教学成绩突出的语文老师更难。抱着学习和体验的愿望,本学期先后分别听了六节语文课。下面先就具有典型性的3节课的情况按年级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新彦 《成才之路》2013,(11):37-37
语文学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需要老师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激活课堂,使语文课有特色,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喜欢这门课了他们才有学好这门课的动力,如何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呢?这是作为语文老师一直在不断思索的问题。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  相似文献   

4.
语文老师们常说:上课难,上语文课更难,上作文指导课是难上加难。学生们也常说:学习难,学语文更难,写作文是难上加难。什么原因让老师和学生都如此头疼作文?关键是写作"资源"的缺乏,让大家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  相似文献   

5.
陈庆珏 《教师》2013,(12):31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是作秀课。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进一步学会品评、鉴赏,吸收、传承、创造精髓文化,学会沟通表达。任何教学形式都不能偏离这个核心,否则就是"伪语文"。坚守语文真实,把语文课上得朴实、扎实和厚实,当是我们语文老师不变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杨再隋先生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相似文献   

7.
正《更美语文课——王君群文教学课例品读》定价:39.80元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内容推介《更美语文课——王君群文教学课例品读》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十多年对群文整合教学的思考、沉淀。本书精选王君老师古诗文群文教学、现代文群文教学等15个经典课例。每个课例以教学立意、课堂现场、课例点评展开,用教学沙龙的现场感立体呈现一堂堂好课的精彩之处。王君老师的"群文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然后回溯语文教材,有新意,有智慧,有效率,是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最走心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8.
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如何把语文课真正上出语  相似文献   

9.
黄强 《语文天地》2013,(10):71-73
钱梦龙曾经感慨,现在的语文教学"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学生们则大喊:"语文课,橡皮课,几天不学没什么","语文老师是文章的粉碎机","我们不要压力,要魅力!"语文教学有魅力吗?魅力何在?难道现行语文教学果真是"披着羊皮的狼"?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改在一阵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折腾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静默,每一个教者都在思索:语文是什么?语文课该怎么上?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坚守什么?前不久,潘文彬老师所执教的《钱学森》一课让我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一、识字写字教学,不浮光掠影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部分指出:"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上课伊始,潘老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后,要求学生听写生字。在我们看来听写生字应该出现在低中年级,高年级  相似文献   

11.
语文老师常感慨:“当教师难,当语文教师更难。”近读桑进林、马兆锋先生《语文惹谁了》一文,尤以为信。文中说:从上个世纪末,对语文教学批判的言论和文章几乎天天不断,说什么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误尽天下苍生”。北师大郑国民先生也指出:“通过大量调查表明,语文课是学生最讨厌的课之一,倒数第一是政治,倒数第二是语文。”面对此话,笔者和二位作者一样,“有一种莫大的悲哀和无名的冲动”。语文究竟惹谁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毋庸讳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流失是客观存在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援引江苏周志龙老师的话来说:一是语文考试本身的…  相似文献   

12.
按理说,语文老师是教语文的,特别是在课堂上,他的语言应该起示范作用。但是,有些语文老师由于自身语文修养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常常说出一些病句。"请轻声默读课文。"默读便于思考,而且不影响别人。课标中从第一学段就要求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要求学生默读,但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3.
从众多的语文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常常被老师们上成了品德课、心理健康课、甚至科学课。本文通过案例对比,说明只有把教学内容重点放在与语文相关,具有语文气息、有利于提高语文涵养的课才是"有语文味"语文课。  相似文献   

14.
从众多的语文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常常被老师们上成了品德课、心理健康课、甚至科学课.本文通过案例对比,说明只有把教学内容重点放在与语文相关,具有语文气息、有利于提高语文涵养的课才是"有语文味"语文课.  相似文献   

15.
曹少林 《快乐阅读》2012,(27):115-116
孩子们离开幼儿园,来到小学,他们成为了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知道小学生都要学一门课,课的名字叫"语文",语文老师教他们听,教他们说,教他们读,教他们写,这样的课一上就要上十几年,孩子们对语文课钟情于否,一年级是关键,一年级的孩子能对语文课"一见钟情""一见倾心"吗?语文课的魅力究竟在哪?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日,我到镇中心小学参加语文教研活动,听了一节语文课。上课的老师是中心校的骨干教师,功底扎实,课很精彩,亮点颇多。其中,有一个学生可能成绩不是很好,起来回答问题说不到点子上,还结结巴巴,该老师耐心启发引导,等  相似文献   

17.
每次听完洪榴老师的课,我都会对语文课、语文老师、语文教学有诸多新的感受和思考。洪老师上语文.她自己就是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艺术和情感投入。总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语言、思维和情感的熏陶。洪老师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让我再一次和学生一起享受了一节唯美的语文课。拙文就以此课为例,刍议洪榴老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听到一个学生请假时这么说:“我听不听语文课无所谓,就是一个学期不听语文课也没多少损失!”笔者听后感到很悲哀,难道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就这样形同虚设?这样没有效果了吗?虽然这一学生所言并不代表全部学生看法,说的或许也夸张了些,但笔者觉得无效语文课堂的确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前段,因工作需要听了几个小学老师的课。由于笔者自己教语文,对语文课印象也就比较深刻。其中最令人不解的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在给学生分析课文时,为什么往往要把课文中一些非常形象的描写,分析、归纳成十分抽象的东西,真可谓是“化神奇为腐朽”。  相似文献   

20.
曾不止一次看到调查结果——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就是语文:也曾不止一次听学生讲——语文课没有语文的味道。看后听后.总会有一股深人骨髓的尴尬、无奈与悲哀。但冷静下来想想:现在.我们的很多课堂教读确实不太像在教读语文了.架空课文内容和语言进行“泛人文化”的对话和探究,超学情地进行大文本量、快节奏的速读训练.逼着学生做应试性阅读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