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马藏族的"?舞"是白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及图腾崇拜,传达了白马人维护当地祥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心愿,"?舞"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是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是一项传统的祭祀活动。通过对"?舞"的表演发现:"?舞"不仅是一项祭祀活动,还是一项重要的体育活动,具有传统体育元素。因此,研究白马藏族"?舞"的体育特征,可以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内容在不同地域有各自的比较特色:在陇南有池哥昼、麻昼,表演形式古朴,秋昼、甘昼、嘛勾池、阿里该昼等,体现了其从娱神到娱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池母擀面、拐格达、杀野猪、秦州客等傩舞戏表演,内容各异,发挥着娱人、吉庆的作用;在川北有“跳曹盖”,傩祭特征明显,舞则带有浓厚神话或宗教色彩,而阿里甘(熊猫傩舞)表现了白熊部族与其他地域白马部族傩表演的独有特色.白马藏族傩舞戏从源到流的发展演变,经过了一个层累、积淀的历史文化过程.陇南和川北白马藏族傩舞戏内容的差异,无不揭示着白马藏族生存史的种种隐秘,通过对其与周边邻近地区汉、藏、羌、彝诸族傩表演的比较,可以明确其傩舞戏的比较特色和具备的重要文化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彰显羌族哲学思想、精神面貌的宗教文化是释比文化,它是藏羌彝走廊内最主要的宗教文化之一。羌族释比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万物有灵论,它与走廊内的藏族苯教文化、彝族毕摩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等,有着诸多共同之处:同属原始宗教文化,宗教人员的祭祀内容及其祭祀的法器、程序基本一致,宗教人员的传承方式大体相同,这些宗教人员也是该民族社会的权威人物。  相似文献   

4.
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河谷背藏面汉而居的古羌民族,遗存着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羌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思想,孕育于羌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羌族传统体育项目散落分布在高山台地中独特的羌村聚落。同时,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广泛融入羌区宗教祭祀、节庆礼仪、生产劳动、军事斗争等民俗及日常生产生活之中。总之,古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遗存。  相似文献   

5.
羌人作为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在藏羌彝走廊内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走廊分布的藏语支、彝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的各族,其族源与羌人有着密切联系,或吸收羌人成分而壮大自身,或族源直接出自羌人系统。因此,从藏羌彝走廊的考古文化、走廊内非羌民族与羌人的族源关系、羌人作为"输血民族"三方面,可以很好地评价羌人在藏羌彝走廊的历史地位,而"藏彝走廊"被定义为"藏羌彝走廊",是给予羌族历史地位最好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从政策体制、传承途径、青少年认同和参与情况等方面对四川阿坝州藏羌锅庄的传承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形态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使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产生了显著改变,加之现代主流体育文化的强烈影响,使得藏羌锅庄的传承面临困境.为了使藏羌锅庄这项古老的歌舞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分析视角,构建以社区家庭、学校体育、比赛表演“三位一体”的藏羌锅庄传承场,使其继续充分发挥健身娱乐、伦理教化和社会整合三大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羌族群众日常服饰中随处可见的羌绣,是连接羌族古与今、理想与现实、真实与抽象的重要桥梁,彰显着羌绣艺术与羌族生产劳动、宗教神话、人际交往的"亲和"之美。羌绣的审美价值已高于其实用价值,对羌绣的生态教育价值、人文教育价值、审美教育价值进行开发,对于保护和传承羌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四川省一线古典式摔跤项目中藏羌族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特征,研究选取12名藏、羌族和11名汉族运动员进行身高、体重、体脂率等35项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对11项原始指标和24项派生出的指标进行组间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羌、藏族组和汉族组在体重、体脂率、手长、足长、足宽、跪臂长、上肢长、下肢长、肩髋比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钩弦纹和上臂松紧围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云南苗族芦笙舞是云南省公布较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舞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云南苗族芦笙舞多数在苗族传统的节日庆典与祭祀活动中进行,空闲时间跳芦笙舞的情况较少,外出比赛与旅游表演中跳芦笙舞的情况更少,固发展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苗族芦笙舞申遗保护对象较集中;2)政府职能部门政策及监管力度不够;3)苗族芦笙手及芦笙舞传承人在逐步减少;4)苗族芦笙舞传承方式以民间传承为主;5)苗族同胞对芦笙舞的健身效果认知有限;6)苗族芦笙舞套曲记载不全等.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动风格的产生,与云南独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特别是少数民族的采摘文化、宗教与祭祀、节日庆典、人之天性、情感交流的需求及云南的自然地貌,更是形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同“舞”动风格的直接动因.此外,少数民族舞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的丰富、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增强,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舞”动风格的重要因素.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舞”之魅力则在其节庆日、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种赛场上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得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