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运动”的理论(简称“灌输”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学说的重要贡献。正确理解和运用列宁的:“灌输”理论,对于我们当前有效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近几年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人们对“灌输”这个词似乎不太提了,有的甚至于把“灌输”和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人阶级无法自发形成社会主义意识而制约革命斗争发展的客观实际,列宁创立了灌输理论,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通过历史回溯和现实观照凸显出列宁灌输理论的客观真理性和时代价值性,有力地回击了现实存在的“过时论”“无用论”“空洞论”“强制论”等错误论调。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要坚持在列宁灌输理论中汲取智慧力量,牢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在对列宁灌输论的追溯中,一般认为列宁在1902年《怎么办?》中系统阐发了灌输论,此后灌输论成为了无产阶级政党开展思想宣传和理论教育的理论基础。目前,教育领域逐步由反对生灌硬输的教育方式,发展成对涵盖灌输原则、灌输方式、灌输目的等内容的列宁灌输论全面质疑。质疑大致围绕着灌输论的本质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展开,包含“错译”“取代”“失效”“过时”等。回应上述质疑,应当立足于《怎么办?》原文内容和列宁灌输论本质意蕴,以探析“灌输”词意力证《怎么办?》灌输论提出的必然性,在阐释灌输论内涵中明确灌输主客体及其内在关联,证实灌输论对我国当代社会建设实践仍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议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志灌输理论的现实意义韩德良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指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然而工人阶级本身不能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从外部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到工人阶级中去。所谓“灌输”,即指对工人群众进行...  相似文献   

5.
略论考茨基“灌输论”的成因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1年,考茨基正式形成了向工人运动灌输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列宁曾在《怎么办》一文中称之为“十分正确和重要的”。考氏这一理论形成的原因是:(1)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为其提供了客观基础;(2)马.恩关于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统一的原理为其准备了理论前提;(3)第二国际各社会主义政党革命化建设的需要则是其形成的直接动因。考氏“灌输论”虽存在着根本缺陷,但它毕竟已经并将继续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发挥不司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思想“灌输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为考茨基首先提出了“灌输”说,列宁科学系统地阐述了灌输理论,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灌输论。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灌输理论是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指导理论。由于时代、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90后”青年大学生出现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情感冷漠等特征,必须以列宁灌输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灌输重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渠道,有针对性地加强对“90后”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试论列宁“灌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列宁“灌输”思想的全面考量可知,列宁的“灌输”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就其出发点和目标指向上看完全是一个政治启蒙和主义信仰的问题。对这一思想持否定态度的学者是没有注意到列宁所倡导的“灌输”与西方教育哲学家所反对的“灌输”有本质上的区别,没有注意到我国德育与西方德育在概念上的区别,因而在学术研究上犯了一个“指鹿为马”的错误。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列宁的这一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判断介入     
宋嘉 《当代教育论坛》2003,(10):128-128
“灌输”一词来自列宁那里,但列宁的原意被曲解了。列宁是说,社会主义的思想不可能在工人那里自发地产生,因而需要向工人灌输。这里,灌输的含义是:向他们讲解,向他们阐述社会主义学说。然而,传到中国,却与中国的那个“填鸭式”汇合了。这里把列宁的意思完全地误解了。还有不少的地方,我们误解了马克思、列宁。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列宁丰富和发展了灌输理论,为了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效果,他从灌输原因、灌输主体、灌输客体和灌输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学习列宁的灌输理论,有助于人们认识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紧迫性,有助于了解教育主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分析教育客体差异性,怎样实施有效的灌输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