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为了敦煌石窟艺术的久远长存,中国民生银行发起,并与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联合举办了"中国民生银行与您共同关注人类艺术流失——守护敦煌全国大型  相似文献   

2.
正"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武汉大学站"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和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于2016年3月20日至4月20日联合举办。自盛大揭幕以来,万林艺术博物馆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6万余人,单日接待量达3000余人,华中地区掀起了"敦煌热"。本次展览展出了57幅壁  相似文献   

3.
<正>由民生银行发起,联合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走进敦煌"展览于9月29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敦煌艺术品展示,第二部分为莫高窟保护史展览,向世人展示敦煌石窟艺术和莫高窟保护历程。此次展出的近百张老照片,全面展示几代敦煌人历经数十年,保护敦煌石窟艺术的艰苦历程,通过精美的艺术品,多方面地展现敦煌艺术的绚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4月 2 5日至 2 6日 ,美国盖蒂保护所提姆·韦伦所长、珍·玛丽·条顿尼柯副所长、高级项目经理柯瑞斯·凯丽女士一行 3人 ,与提前到达敦煌莫高窟参加“莫高窟壁画保护研究”和《中国文物保护准则》合作项目的该所首席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根纽博士、顾问林博明博士 ,对中美合作保护莫高窟项目进行了考察。在敦煌研究院樊锦诗院长、李最雄副院长及有关人员的陪同下 ,提姆·韦伦所长一行详细考察了莫高窟窟顶流沙治理研究项目和第 85窟“壁画保护研究”合作项目工作现场 ,并在现场进行了讨论。樊锦诗院长、李最雄副院长还同提姆·韦伦…  相似文献   

5.
正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研究员主编的《敦煌壁画五台山图》一书,由香港敦煌之友、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赞助,于2018年6月在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随着佛教文殊信仰在中国的流行,山西五台山被认定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唐代会赜等人检行五台山圣迹,创制"五台山图"并逐渐传播开来。敦煌壁画中亦保存了多幅五台山图,其中以莫高窟五代第61窟  相似文献   

6.
2005年8月13-15日,由东华大学、敦煌研究院及上海市长宁区政府,中华全国纺织服装商会主办的”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论坛于敦煌研究院会议厅举行。来自全国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及上海市相关的领导、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开幕式上,东华大学服装学院院长李柯玲、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王旭东、中华全国纺织服装商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先后致词。三位领导的发言对“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东华大学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把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相结合,拓宽了中国服饰史研究及敦煌学研究的道路,并在教育与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敦煌服饰的深入研究寄予了厚望。 13日上午的学术报告由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主持。发言者有东南大学教授张道一、东华大学教授包铭新、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郑臣欣和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费泳。张道一先生三十年前曾在敦煌作过学术考察,他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当年在敦煌考察时的情景,畅谈在敦煌石窟中的收获,指出敦煌壁画色彩的配色原理及其在艺术上合谐的意义。包铭新教授《敦煌壁画中的回鹘贵族供养人服饰研究》首先提出了研究少数民族服饰的方法,然后依据回鹘洞窟的时代,对高昌与敦煌壁画中的回鹘人服饰进行分类研究,并探讨了回鹘服饰对敦煌汉族服饰的影响。郑巨欣《敦煌服饰中的小白花树花纹考》通过对敦煌壁画的人物服饰中的小白花纹的分析与考证,探讨了这种纹样的表现形式及其佛教内涵与文化渊源。费泳女士《论褒衣博带佛衣》通过对南北朝时代佛像衣着的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地界定了“褒表博带”佛衣的形式,并分析了“褒衣博带”佛衣的源流及影响。 13日下午的讨论由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先生主持。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副研究员卢秀文、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孝鸿、兰州大学博士生谢静、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冯信群、宁夏人民出版社编审徐庄先后宣读了论文。赵声良《敦煌石窟北朝菩萨的裙饰》以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北朝时期敦煌彩塑与壁画中菩萨的裙饰作了分类,并分析每一类型的源流以探索印度、西域及中原文化对敦煌菩萨造像艺术的影响。卢秀文《敦煌壁画中的妇女面靥妆》通过对敦煌壁画妇女形象的调查,分析了唐、五代以来妇女流行的面靥妆的特征,及当时民族间的化妆的相互影响。谢静《敦煌奠高窟第285窟供养人服饰初探》对西魏时期的莫高窟第285窟供养人像及其民族背景作了分析。杨孝鸿《试论羽化思想及其在敦煌石窟的演变与服饰的表现》考证了羽化思想来自西方(中亚或西亚),并分析了羽化思想在汉唐间的发展演变以及在石窟艺术中的反映。冯信群的《试论敦煌石窟数字化虚拟再现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谈了通过计算机数码技术对敦煌石窟进行再现的技术和艺术问题。徐庄的《敦煌壁画与西夏服饰》全面介绍了敦煌壁画中的西夏人物服饰,以及宁夏及在黑水城发现的佛画中的西夏人物服饰。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大学校长、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院士和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教授为首的敦煌学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们出于探索使用信息技术保存古老敦煌石窟艺术方法的共同兴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学部的支持下,经过了4年的辛勤劳动和通力合作,创造性地完成了“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及艺术复原”这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敦煌·真实与虚拟》一书,既是该项目工作的重要部分,更是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敦煌研究和保护的成果的全面与综合的展示。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三章为第一部分,由敦煌研究院撰写。它分别介绍敦煌石窟艺…  相似文献   

8.
留住莫高窟     
莫高窟内有总面积达45000平方米的精美绝伦的壁画,绘画创作时间长逾1000余年,成为驰名中外的人类文化瑰宝。然而,据敦煌研究院从事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的专家透露:敦煌莫高窟保存的壁画,一半以上患有被称之为壁画“癌症”的酥碱病。一些唐代壁画,60年代还清晰可见,现在已经消失;第3窟东壁“施财观音”,三四十年代依然清晰,现在却漫漶(huàn)不清。壁画属于土质文物,本身十分脆弱,加上病害时有发生,衰变的情况正在加剧,中华瑰宝面临巨大挑战,已经诞生1600多年的敦煌石窟艺术,它还能存世多久?曾有人断言,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敦煌石窟艺术将在1000…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6月16日至17日,"敦煌文献、考古、艺术综合研究——纪念向达教授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会议得到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资助与支持。40余位中外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博士的敦煌学专著<敦煌艺术十讲>,该书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和探讨了敦煌艺术,内容涉及敦煌石窟壁画、彩塑艺术以及敦煌写本书法艺术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学界对敦煌艺术的认识理解,并以敦煌与中国文化交融的视角,阐述了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者将敦煌艺术、中国文化艺术与史迹交替呈现,为读者理清了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脉络及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