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玲是我国首次获得田径世界杯女子撑竿跳高冠军的运动员,并在2013年第12届全运会中以4.65 m的成绩创造女子撑竿跳高中国和亚洲纪录。主要运用影片拍摄法及影片解析等方法对李玲助跑与起跳阶段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其研究结论主要表现在:保持快速助跑状态下的加速节奏是提高撑竿跳高成绩的关键因素,步长差在0.006~0.40 m范围内能取得较好成绩;起跳时水平速度损失率较少垂直速度增加率大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起跳点均超过上握手地面投影点,有利于逼压撑竿。本研究为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的科学化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女子撑竿跳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协同的视角,运用录像解析等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揭示撑竿跳高技术"人"与"竿"之间协同运动的动作形式与规律.研究表明:世界优秀女子选手各技术环节"人"与"撑竿"具有明显的时空协同特征.在能量获得阶段其协同技术特征表现为:全程助跑节奏随着撑竿倾角的降低而逐渐加快,举竿动作是在倒2步开始进行的.插穴与起跳动作上,起跳时机相对提前.起跳点越近,起跳时撑竿的弯竿量越大,起跳水平速度的损失就越大;能量储存阶段其协同技术特征表现为:弯竿量在起跳时与传统认识基本相一致,悬垂动作时的撑竿弯曲量有所加大,摆体动作时的弯竿量少于传统认识上的弯竿量.悬垂夹角越大越有利于摆体的速度.能量释放阶段其协同技术特征表现为:(1)团身动作时,撑竿已经开始反弹,弯曲的撑竿此刻就已经恢复了一定的形变量.(2)除了"人-竿"系统以穴斗为支点向前的转动外,"人-竿"系统同时还发生了以竿弦"垂直轴"的自转.(3)团身举腿的角度越大,伸展偏离纵轴的角度越小将有利于人体向上伸展的速度和高度.(4)普遍采用倒"V"型过杆姿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普遍偏短,为了解现状及为今后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以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影响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并分析,结果发现运动员伤病、训练体制、运动员退役后出路、教练员与运动员相互信任及运动员自身因素等均对运动员寿命有很大影响,研究结论认为:加强医务监督、完善竞赛与训练体制、解决运动员后顾之忧、加强思想教育及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是改善此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撑竿的硬度是撑竿跳高运动实践经常使用的一个指标,它可以反映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计算方法是以撑竿规格中的临界载荷(撑竿本身所标示的公斤数或磅数)作为撑竿硬度参数,用这一参数与运动员体重的差值作为相对硬度指标。例如:某运动员体重为65kg,所用撑  相似文献   

5.
论撑竿跳高的自由起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起跳是一种先进的撑竿跳高起跳技术.分析讨论了自由起跳的理论依据,阐明了其技术实质和目的,详细描述了自由起跳的动作要领,同时倡议广泛应用和推广这种先进的起跳技术方式,以促进我国撑竿跳高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撑竿跳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撑竿跳高近百年来发展异常迅速,它是田径运动中破纪录次数最多的项目,本文着重论述撑竿跳高技术的发展,从世界到中国,从原始跳法到当今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技术发展的各阶段各时期的主要特点、代表人物等,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撑竿跳高运动发展的趋势作较为深入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女子撑竿跳高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女子撑竿跳高发展的历史做了简要的回顾,并对我国目前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和总体水平做了总结分析,指出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田径跳跃项目中,撑竿跳高成绩增长速度尤其显著.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撑竿的迅速演变,经历了木质撑竿——竹撑竿——铝合金撑竿——尼龙撑竿的演变过程;二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极为原始的跳法开始,经过了“钟摆式”、“折叠式”、“腾起式”、“抛射”等一系列过竿技术的改进.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对撑竿跳高的迅速发展进行分析,论证两者的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撑竿跳高技术的支撑阶段是运动员储存能量的主要阶段,是整体技术的重要部分.根据对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比赛的拍摄、图片解析、数据分析,得出运动员支撑阶段悬垂、摆体、最大团身、展体时的参数,结合技术进行分析,找出运动员在某些技术或身体素质上的不足,为广大教练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访问、文献资料、描述性统计量、非参数检验、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从1987年至1995年世界女子撑竿跳高运动的最好成绩全部是由中国广东运动员创造的,但自1996年以来,我国女子撑竿跳高成绩与世界纪录相差较大。为了使我国该项目成绩能更快提高,比较有效的对策之一是在各省队培养出优秀的运动苗子。据此,研究如下:1.分析我国和广东省女子撑竿跳高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和现状,提出如何提高我国和我省女子撑竿跳高运动的成绩和水平的基本策略;2.系统分析了几十年来广东省女子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各项基本特征;3.对二十年前后若干位有代表性的广东省女子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得到助跑速度素质、身体高度形态、和派生身体形态三类主因子作为选材的主要依据;4.根据研究给出了青少年运动员选材若干项指标权重,并得到了评定选手综合成绩的数学计算公式和广东省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初级选材流程图。  相似文献   

11.
依据我国撑竿跳高项目现有训练水平,将撑竿跳高与其他田径跳跃及体操项目特征作以比较,认为撑竿跳高不仅反映出体能类项群的特征,而更多反映出技能类项目的本质属性,并提出借鉴技能类项群的训练理论和方法,重新规划我国撑竿跳高项目的训练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往撑竿跳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仅仅局限在人.近年来撑竿跳高研究已经开始关注人与竿子的相互作用.能量分析就是研究这种相互作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对撑竿跳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目的在于得出撑竿跳能量分析的计算方法,并使用能量分析法对我国优秀撑竿跳高选手高淑英的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93-2003年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10年来我国男子撑竿跳高与世界男子撑竿跳高进展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我国男子撑竿跳高及世界男子撑竿跳高的发展规律.同时,通过对项目注册人数、选材及对项目特征认识的分析,为我国男子撑竿跳高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及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表象训练在撑杆跳高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实验法,对运用表象训练与运用常规的撑杆跳高技术教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运用表象训练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撑杆跳高技术动作表象,加速掌握撑杆跳高技术和提高运动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录像解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女子撑竿跳高冠军吴莎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推动我国高水平女子撑竿跳高运动的科学化进程。结果发现:吴莎助跑速度快,全程助跑尤其是最后三步助跑节奏有待改善和提高,起跳过程中左手举竿速度和高度还不够,建议从改善助跑节奏、强化举竿的意识和速度方面入手改进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6.
对影响撑竿跳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提出决定现代撑竿跳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为:握竿高度、助跑后阶段的速度、运动员体重与竿硬度的差数和腾起高度。  相似文献   

17.
撑竿跳高技术的变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代撑竿跳高技术中所出现的一些重要变化,进而概括性地揭示出这些变革的理论依据,并讨论了继续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