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目了然     
新闻报道与维护社会公正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媒体要避免与某些利益集团结盟或达成某种默契,成为其代言人。表现之一是媒体的个别记者为利益集团充当"军师","策划"新闻事件,抓住一些新闻价值不大甚至根本没有什么新闻价值的事件来提高这些利益集团的知名度。表现之二是媒体对广告客户的屈服,即为维系媒体与客户的良好关系,想方设法满足广告客户的需求。不敢对广告客户进行批评,只能报道其优点和成绩。  相似文献   

2.
广播节目的栏目互动是指广播电台不同栏目对同一事件以文字、录音、访谈等不同形式进行连续或多角度报道,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媒体互动是指不同媒体之间对对方媒体以及对方媒体的报道对象进行宣传,使更多的受众从多方面了解媒体和事件.  相似文献   

3.
媒体的经营离不开广告经营,公关公司的出现为媒体带来更多的广告客户.自从2005年阿里·斯的畅销书《公关第一,广告第二》进入国内后,这一理念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广告界,同时也悄悄地渗入媒体.专业公关公司除了投放广告外,还把精力转向对媒体的"公关":花很少的钱、甚至不花钱就达到了商业传播效果.这对企业主和公关公司来说是成功的,但是对媒体来说,不仅意味着广告额的实际减少,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关公司在借助媒体的同时,其"公关新闻"对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家媒体都离不了对企业和企业家的报道,这不光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重大的对产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企业事件极具新闻价值,而且因为企业的读者己成为媒体重要的广告和发行客户。但由于报纸定位不同,报道风格差异,媒体之间对  相似文献   

5.
徐强 《记者摇篮》2004,(12):41-41
早晨起来,打开报纸,读者时常会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内容上有差异,而且渗透的观点也不一致。特别是对于重大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报道,往往不同的记者有不同的报道视角。  相似文献   

6.
拉萨"3·14"事件再次引起新闻界对民族报道的重视.国内外媒体聚焦中国民族地区,同一事件,同一现象,不同观点,不同视角,甚至不同认识,不仅使民族报道的重要性又一次凸显,也使人们对民族报道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杨玲玲 《新闻前哨》2013,(6):107-108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行业媒体因其与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密切,在涉及本行业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舆论引导优势。本文从行业媒体应及时准确报道危机事件,校正偏颇舆论,用科学专业的传播稳定公众情绪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公共危机事件报道中行业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白剑 《中国地市报人》2013,(Z1):103-104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事物都有很多面。新闻事件也是如此,既可以从这个角度报道,也可以从那个角度报道。比如报纸和电视,报纸是纸质媒介,而电视则是有画面和声音的,媒体特征不同,选题自然不同。即使同为纸质媒介,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也不尽相同,因为各家纸质媒介的定位和立场等不同。各  相似文献   

9.
苏祥云 《传媒》2011,(9):74-75
地方媒体在广告经营中要利用媒体自身的优势做好广告信息的搜集、反馈,并提供参谋,解决问题,其核心与实质就是"服务"。媒体在产品与价格确定的前提下,要靠服务争取客户,服务不好就影响广告业务,就影响所举办活动的效果。因此,广告经营也是产品的经营,要强化对客户  相似文献   

10.
毕文佳 《东南传播》2014,(11):53-56
本文通过对"6.7厦门BRT公交车爆炸案"交通危机的案例分析,首先,从政府微博、政府新闻发布会、政府应对三个方面分析了政府危机处理方式和影响,发现当地纸媒是政府沟通的选择和手段,笔者以《厦门日报》为研究对象,将突发事件的相关报道做了框架分析,分别从政府形象重塑、社会关爱关怀、安抚补偿稳压、责任归属反思分析了政府对公共交通危机事件报道的舆论引导。最后,运用双重话语空间相关理论,从官方话语和非官方话语互动模式来研究媒体对舆论引导的责任与反思,以《厦门日报》两篇社论为例,总结得出了政府引导下的传统媒体在危机事件传播报道中应当对事件进行中立可观的报道,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应当减少风险而不是成为风险,而这对于报道中政府形象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立足于危机传播理论,以晋宁"10·14"事件报道为研究个案,从报道形式、主题框架、事件归因、新闻来源、报道基调、危机传播模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在农村群体性事件议题上的媒介表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媒体优化群体性事件报道、提升其深度效能的策略路径:应注意进行事件潜伏期的环境监测和危机预警报道;加强危机蔓延期的沟通协调功能和恢复管理期的社会反思功能;注意把握报道分寸、建设性地进行舆论监督;尤其是在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法治价值取向上,还应加强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多元主体利益关系分析等。最后对媒体建构下的施工方和地方政府危机传播管理策略问题作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12.
黄玉波 《声屏世界》2001,(Z2):43-44
如今,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开始走向了品牌之间的竞争。而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如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一样激烈,每一个大城市都至少有二三十家媒体存在。往往一个新闻事件,多家媒体要去竞争,面对新闻内容同质化的时代,媒体的风格、形象及品牌之间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可以说,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品牌之间的竞争。 其实,近几年来新闻宣传部门也在主抓“精品工程”,力求造就一批名牌栏目、名记者、名主持人等。如果从市场角度而言,这又何尝不是媒体针对受众及广告客户推出的品牌战略。如果我们从市场营销中的品牌相关理论出…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两岸处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媒体的发展轨迹已各自衍生出不同的报道框架和手段。笔者在近年的驻台报道工作中发现,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媒体作为双方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也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特性。在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两岸媒体虽然在新闻内容和表现方式上逐渐开始互相影响对方。但在报道立场、角度与结构上仍然存在不小的差异。本文从社会背景、媒体环境、报道观念、报道手段等角度,探讨两岸媒体在相同新闻事件中表现出的差异,以及双方在各个层面展开交流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付识睿 《今传媒》2012,(4):136-137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新闻传播,运用语言的任意性、谎言性来解释不同的报纸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报道不尽相同的现象,并且通过比较不同报纸媒体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件事情报道的差异性,指出新闻传播并非是客观性的而是主观性的,并且通过分析在新闻传播领域,语言的特性对报纸新闻语言的影响,试图给新闻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发现的艺术。”谁最先发现新闻,报道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谁的手中。即使是显性新闻,如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新闻、大庭广众面前发生的事件,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及随之带来的变化等等,除媒体不同而采用的新闻语言、表现方式等不同外,不同的记者对同一事件的观察、认识和报道的角度不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新闻报道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特征;而那些隐性新闻,即被显性新闻掩盖着、在  相似文献   

16.
诗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看待和了解一个事物的角度问题。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得到不同的认识和结论,新闻报道亦是如此。对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其报道角度都会有所不同,所传递的信息和传播的效果也会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益加剧,某个媒体独享新闻资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面对同一个新闻选题,如何使自己的报道在媒体中脱颖而出,新闻选题策划的创新至关重要。创新是新闻策划的生命。同一个新闻事件,同一位新闻人物,选择的角度不同,体现的思想、说明的问题也就有所不同,宣传效果自然大不一样。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广播要想在媒体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在同一新闻选题的策划中尽可能占有各种信息材料,从不同方位掌握事物的内涵。我们在采访大城躬树村农民通过“年终总结”,在实事求是回顾一年生产情况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来年发展思路,纷纷走上了脱…  相似文献   

18.
朱建宁 《视听界》2010,(2):99-100
近年来,媒体对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重视。虽然媒体在报道时效、报道意图和方式上都做了改进,但与公众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需求相比,还有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三鹿奶粉引发的食品质量安全危机是一个比较典型且影响面极为广泛的公共危机事件,《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分别是中关两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在不同的国家利益、文化传统、政治制度背景下,它们对同一场危机的报道有何分野?本文选择两家报纸对于关于食品质量安全危机的高密度跟踪报道为研究样本,尝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主题进行尽可能详尽的分析,以期研判两家报纸在报道角度、报道手法及报道影响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日渐普及的情况下,晚报要赢得读者,就必须从发挥报纸深度报道的优势、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人手. 认真策划,精心组织,解决问题 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记者采访,可能会写出不同的稿件;同一新闻事件,组织报道的方式方法不同,报道效果也会不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不易,对有价值的新闻报道题材,认真策划,精心组织,才能使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