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川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全省,远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形成于清代中叶。它是由高腔、昆腔、胡琴(即"皮黄")、弹戏(即"邦子腔")和灯戏(山歌小曲、民间小戏)五种声腔综合而成,其中以高腔为主。川剧的剧目丰  相似文献   

2.
赣剧,是流行于江西赣东北一带兼唱高腔、昆山腔和乱弹腔的多声腔剧种,它起源于江西省东北地区。明、清两代,以唱高腔为主,后来融合了昆曲、乱弹腔诸腔于一体。笔者怀着对赣剧的热爱与好奇,对江西省赣剧院青年演员陈超老师进行了调查采访,并有幸见到了赣剧著名编剧蒋良善老师,在两位老师激情生动的讲学中,笔者对赣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凤阳花鼓的灵魂,运用中国音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凤阳花鼓音乐,可以窥见其音乐本体形态的特征。凤阳花鼓音乐多用徵调式,音阶以五声为主,有时升高宫音用以装饰商;结构方面多为一部曲式,乐段因歌词数量可做若干次变化重复,其单二部结构衍生于一部曲式的变化;旋律曲调与当地方言密切结合形成独特的音腔,有些曲调最初来自其他地区或其他音乐形式,其音腔特征也一定程度保留下来;节拍方面以2/4拍的应用最多,节奏形态大多规整且与锣鼓节奏暗合。  相似文献   

4.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集教学、研究、生产、实践于一体,注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以课题研究及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教学形式上,以研究型教学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以项目式、开放式、互动式教学为主;在教学成果上,以论文、研究报告、作品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颈部是人体暴露部位,易发生外伤,通常以切割伤和穿通伤为主,常常损伤颈部大血管和神经,以及颈部重要组织,危及生命安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13-4-18收入一颈部包块的藏区病员,长12cm、直径1cm大小的树枝状异物损伤颈部,且沿颈部组织走行,没有进入咽腔和喉腔,形成穿通伤和切割伤,更没有损伤颈部大的血管、神经及颈部重要的组织,比较少见。病员对颈部有异物也浑然不知,长达一月有余,直到手术时才取出,  相似文献   

6.
西亚和北非音乐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6):103-105
从地域的文化特点和音乐的种类上探寻西亚和北非的音乐特点,其中涉及了以阿富汗、伊朗、土耳其、阿拉伯各国和中亚各国的音乐,并从宗教音乐、民俗音乐和古典音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西亚和北非音乐的共同性:具有微分音的运用和乐音有条件的带腔性;玛卡姆和达斯特加赫的旋律体系;均分律动与非均分律动同时存在;织体思维方式以横向性为主以及乐器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7.
曲艺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体。光州大鼓是以唱腔、说白、敲打、表演相结合的民间曲艺艺术。光州大鼓唱腔可分三种流派,即“南口、北口和花口”,也叫“三张嘴”。南口唱腔旋律性较强,曲调幽柔委婉,很接近当地的山歌、小调。南口唱腔音乐全部为微调式,曲式结构以四句体为主。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歌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它以各民族语言为基础,又颇受地方方言润色;以民族唱法为主,又有各种润腔方式独特的运用;其演唱形式多种多样,又与形体表演浑然一体;既与民歌民风密切相关,又与一定表演场合割舍不断。千百年来,因其生长、流变在山川、湖泊、平原、高原、草原等广袤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多样,审美观念各异,语言方言丰富的人文环境中,因而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郁。  相似文献   

9.
《乡谣》以人们熟知的河北音乐《小白菜》为主要素材,音乐亲切、自然、舒展、深情。演唱的咬字吐字清晰、明确,呼吸连贯、自如,共鸣以混合共鸣腔体为主。其中润腔的运用,使唱段风格更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于2004年2月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修改现有的教学大纲,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听说为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将被动模式转变为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 式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和四六级考试办法,将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渎理解为主转变为以听说为主,以实用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两汉京兆霸陵县(邑)承袭秦芷阳而来,自“文帝九年(前171)以芷阳乡为霸陵”至曹魏正始五年(244)改为霸城县,前后共计沿用415年。西汉景帝时将部分辖地划出分置南陵县(邑),东汉时期南陵县(邑)并入杜陵县,使霸陵县(邑)南界稍有变迁。以文献记载为基础,结合地形地貌及考古材料,初步考定两汉京兆霸陵县(邑)四界,东、北、西、南县界分别为铜人原东边缘、渭水、白鹿原荆峪沟(鲸鱼沟)、魏家寨及长乐坡一线,大体符合“山川形便”的划界原则。  相似文献   

12.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很多注家把句中“巴陵郡”注释为“岳州”或“岳州郡”,将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宋代只有岳州,没有巴陵郡。《宋史.地理志》记“岳州,巴陵郡”,州下所附的郡名,与地理无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元史不谙地理》条:“《宋志》每州之下又有郡名,此沿《九域志》之文,不过为王公等封爵之用,大约袭唐之旧。”《宋志》州下郡名,与其说是地理问题,勿宁说是官制问题。地名与官名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新唐书.地理志》:“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玄宗时又曾“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以古地名称代今地名,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守”,用古官名称今官,接下来就必须用郡名与之搭配。行文既合文法,又合史法。  相似文献   

13.
岳阳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商代早期出现城的雏形.东汉末年出现巴陵(岳阳)古城,此时兴建的岳阳楼久经兴废,已成为文化栽体,精神丰碑.岳阳楼的变迁,见证了岳阳城的兴废.  相似文献   

14.
明代清曲的创作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脱离戏曲体制的清曲称之为散曲,是不切之说。明代清曲在总体上成就不能与元代相比,但它上承元代而在局部有所发展并取得一定的业绩。它以音乐为依据分为南、北二流,但作家往往笔兼南北,并不以地域为界分南音北曲。明代前期清曲在音乐上沿袭北曲,内容上却具有时代特色。嘉、隆年问昆腔兴起,南曲风头日健,成为散曲的主流。这时期作家重视音律,兴集曲、犯调,在形式上提高了清曲的创调能力;边塞题材进入清曲,为清曲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竹马戏是流行于福建、广东一带的地方小戏,关于它的形成年代,有南宋说、元代说、明代说、清初说等多种。这些说法往往得于传闻,大多缺乏有力的材料作为佐证。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再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这个问题作出新的探讨,并得出这一地方小戏剧种大约形成于元代的观点。此外,由于受竹马戏直接影响而出现的广东白字戏其形成年代也不会晚于明代中前期,这就进一步佐证了竹马戏形成于元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清代初期,萧翱材曾经在岳阳担任县令一职,他所作的《松存轩诗集》中有很多关于清代初期岳阳地方史的有用资料。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这本诗集中关于岳阳楼的资料尤其值得我们珍视并加以发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明清两代出现的以木兰女代父从军为题材的戏剧小说的主要文本进行了基本的分析和纵向的比较,认为明清通俗文学作家对于木兰题材的改造既透露出社会时代的外在特点,又表现出封建文人的内在心理。这对于我们研究明清文学中的女性“易装从军”现象,有着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雅、俗之辨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争议不休的话题。作为历代以来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俗文学不仅发轫于平民百姓的日用起居,而且反过来深深影响了知识精英的理论思维与创作实践。明代以学问名世的杨慎除了在经史诗文、音韵训诂、金石书画等雅文学领域成就显著外,还以满腔热忱积极投身于俗文学的整理和创作。全面考述杨慎俗文学创作的基本概况,并对明清以来杨慎俗文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历时性述评。将有助于还原杨慎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实际状况,对杨慎俗文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亦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杨慎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南宋遗民词人张炎的隐逸词有道家和儒家两个源头,反映了当时一批封建土大夫较为普遍的避世思想,很能引起大多数遗民词人的共鸣,使得宋元元初隐逸词作丰富而普遍盛行,并成了词坛风气。这对诗歌、散文的创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元曲和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要准确地解读一部长篇小说,首先必须弄清楚它成书的时代背景,否则,一切评论都只能是雾里看花,难以切中肯綮。《水浒传》成书年代问题是一个悬案,通行的意见是元末明初,然终无坚实的证据,只是一种推论而已。本不同意此说,认为:一、嘉靖前没有人知道有《水浒传》其书;二、《水浒传》所描写士兵是正德以后的情状;三、《水浒传》写人们交易广泛使用白银,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在正统(1436-1449)之前,很可能在弘治、正德之后;四、《水浒传》描写的腰刀是明代中期才有的新式兵器,而凌振使用的子母炮,则是正德末才出现的新式火炮。综上所举的外证和内证,可以证实《水浒传》决不可能写于明初,只能是在嘉靖初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