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突厥──维吾尔文献中的“吐蕃”名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突厥──维吾尔文献中的“吐蕃”名称问题尹伟先与“维吾尔”一词在藏文文献中很早就出现相仿,“吐蕃”一词在突厥卢尼(Runic)文碑铭中业已出现,在维吾尔族古代文献中此词出现频率亦相当可观,充分体现了维、藏民族之间根深蒂固的密切联系。一.引述:“BO...  相似文献   

2.
乌古斯与回鹘均是古代操用突厥语族语言的著名群体。其活动历史不仅与中亚史、突厥史及其他古代突厥语部落史、部落联合体史息息相关,而且与现代诸多突厥语民族史紧密相连。但在突厥语民族史的研究中,由于存在着将部落与部落联合体不加区别、部族与部落联合体相混淆和滥用“民族”概念的三种错误倾向,使得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将乌古斯与回鹘这两概念互相纠缠在一起,复杂难辨,因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乌古斯与回纥(鹘)的关系问题,首先应从乌古斯与回纥(鹘)各自的形成、发展历史入手。  相似文献   

3.
早期蒙古部落中汪古、客列和乃蛮三部可算得上是真正信仰了基督教,这与它们的族源和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从族源上看,这三部曾是属于操突厥语族语言的突厥-回纥部落,而突厥-回纥部落曾经接受了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从文化上看,当时的蒙古各部落信奉萨满教,萨满教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在教义上与基督教有某种程度的契合,这是三部易于接受基督教的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基督教在三部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影响并不大,占主要地位的仍是萨满教  相似文献   

4.
作为突厥语言的一个一般性语法范畴——名词的人称范畴,在维语中早已被确认,并且是把它与领属关系一同去认识的。名词人称在表领属关系中的作用,突厥语族诸语言中的情况大致相同。历来,维语语法学家们在谈到名词人称范畴时,一般也只指出它的这一作用,有的人干脆就把它叫做“领属人称”。语言语法的发展是缓慢的。古代突厥语为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乃是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中许多一般性语法范畴的根源。语法尽管发展得很慢,但它毕竟是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突厥语大词典》中有关操突厥语族诸语言的民族和部族的族源、分布、氏族部落分化、地名等方面的资料,结合与这些资料相关的书面文献和研究成果,论述研究《突厥语大词典》中有关历史的资料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几通具有代表性的鄂尔浑叶尼塞碑铭的语言文字的考察了解,审视传承至今的突厥语族共同文化财富,可以初步勾勒出一幅古代突厥诸族在鄂尔浑叶尼塞河流域生存的场景。通过对著名碑铭的内容进行分析,从纪功、迁徙、社会、宗教与习俗、民族与文化以及语言和历法等方面,探寻古代哈萨克文学的原始因子。  相似文献   

7.
一回纥的兴起维吾尔族在《旧唐书》中称回纥,它源出突厥语族的铁勒(又名高车)。是我国蒙古草原上的兄弟游牧民族。北魏时期,铁勒的中心驻地在鄂尔浑河流域上游,不久,以乌护氏族为主的部落西迁天山之北,是为西支;以袁纥(又作韦纥)氏族为主的部落则北迁到土拉河以北至色楞格河流域,是为东支。西魏到北周期间(535—581年),以阿尔泰山为中心的突厥人兴起以后,以袁纥为主的东支铁勒人民即处在突厥贵族统治之  相似文献   

8.
古突厥文碑铭中的三十姓达怛,与汉文文献记载的室韦的地域分布相吻合,部落数略等,尤其是汉文史籍对室韦屡次或附或叛突厥的记载正好与突厥碑文把三十姓达怛或作为属部或看成敌人的记载相合不悖,证明三十姓达怛就是指室韦人  相似文献   

9.
古代维吾尔人民,在历史上曾使用过多种文字,但作为民族文字的形式只有三种;突厥如尼文、回鹘文、阿拉伯文字母。用这些文字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记载和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历史、经济、医学、语言等方面的文献。十一世纪中叶的《突厥语大辞典》就是其中之一。《突厥语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足我国维吾尔族著名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于1072年——1074年在巴格达编写的用阿拉伯语解释突厥语的辞书。这部《辞典》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对当时突厥诸部落人民的生活、风俗等方面作了详细记述,而且对诸部落人民的语言和口头文学也作了极为详细的记迎。这不仅给研究维吾尔族人民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而且也给研究维吾尔族人民的语言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源于东胡的传统说法虽然正确,但不够全面,还应加上突厥,即蒙古族源于东胡和突厥,蒙古部落从公元10世纪~13世纪经历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聚合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敦煌发现的回鹘语头韵作品数量很多,而且涉及内容也十分广泛,不仅回鹘民间文学、宗教诗歌采用头韵诗形式,而且出现于佛事文献中,诸如回鹘文题记、写经尾跋之中,更有甚者,回鹘人在翻译佛经时,也常常把原本为散文体的著作也改用头韵诗形式表述,独具一格.所谓头韵,就是诗歌前一句和后一句的首个词语或音节全部押韵.究其源头,当来源于蒙古高原发现的突厥卢尼文碑铭,更加普及化、个性化,而且又影响到后世阿尔泰语系的多种语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考汉籍所载古代突厥语族民族立狼头纛仪式及与之相关历史事迹,并文献所记狼头纛与相关文化史图鉴刊载的古代西城民族壁画作品中的狼头纛进行比较,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民族历史上的立狼头纛仪式的史实。本文亦认为立狼头纛仪式实为氏族社会时期初民狼图腾崇拜文化的遗留。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相继兴起,并一度主宰西域部分地区的草原游牧民族主要有鲜卑、柔然、高车、吐谷浑、突厥等,他们分别隶属于阿尔泰语系东胡语族、蒙古语族、突厥语族以及汉藏语系的藏语族,其语言、血统、文化都大小相同,在物质文化上则颇多类似,其精神生方式又各具特点,值得深入考察。一、鲜卑与柔然鲜卑本东胡的一支,“别保鲜卑山,因号焉。其语言、习俗与乌丸同,其地东接辽水,西当西域”①。是我国古代北方大族之一。早在匈奴时期其中的一支已徙居西域,史载匈奴有呼衍王主西面;呼衍即呼延,既是匈奴四大主姓之一,又是鲜卑诸显贵…  相似文献   

14.
7~13世纪古代维吾尔人民及中亚各民族曾经相继使用过突厥如尼文、回鹘文,并用这些文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记载并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历史、佛教、经济等方面的文献。笔者在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对突厥碑铭文献《阙特勤碑》、回鹘文佛教文献《弥勒会见记》及另一部回鹘文文学名著《福乐智慧》的名词格位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突厥语族语言构词和构形中的元音和谐吴宏伟突厥语族语言的构词和构形主要是通过在词根和词干后加构词和构形附加成分来完成的。因此我们所说的词与附加成分的元音和谐实际上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词根与构词附加成分之间的元音和谐,二是词干与构形附加成分之间的元音...  相似文献   

16.
有关回纥汗国古突厥文碑铭的研究,因碑文残缺、释读困难,其成果较多被人忽视。古突厥文碑铭的研究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碑铭的发现和解读、成果的整理和使用、碑铭的重勘和深究。碑铭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语言学、历史学和文化等方面。碑铭的解读成果主要为研究回鹘史或维吾尔史、古代突厥语或突厥历史语言学以及回鹘或维吾尔文化所利用,中国学者的研究今后将在七个方面会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学者、突厥文化的思想家、语言学家玉赛音之子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在他闻名于世的《突厥语辞典》中不仅对突厥部落的历史、突厥语的渊源、突厥语的文化遗产等许多问题进行了阐明,而且在地名学考证方面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全书用阿拉伯字母标音,用阿拉伯文注释,共收词7000多条,按词的语音结构分为8卷,每卷分静词和动词两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国内外对突厥语族诸语言词典的编纂、出版的情况,以及近现代突厥语言学家对这些词典的研究概况,并与国内外词典研究的一般情况进行对比,指出国内词典编纂和研究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古代突厥语方言研究(五)--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突厥语大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古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1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dЗ方言”、“δ方言”、“z方言”、“混杂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七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七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古代突厥文是我国历史上曾活动于蒙古草原的突厥汉国(公元522——744年)和回鹘汗国(公元744——840年)以及高昌回鹘王国(公元840年以后)使用的一种音素、音节混合型文字。此外,这种文字也曾为古代居住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今柯尔克孜族的祖先)使用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