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宜一 《视听界》2006,(3):68-69
一、“诗”与“视”的审美互动1.诗歌与电视的审美交汇诗歌(poem)与电视文献片(documentary film)的审美与解读在艺术鉴赏方面有着同形同构的关系。在电视文献片的艺术鉴赏中,“诗”与“视”的结合若不能激起审美接受主体的强烈美感,那么“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而“视”的意境之美也无从谈起。因此,关注意蕴的具体内涵,唤醒鉴赏主体的审美情趣,使主体在鉴赏过程中达到审美思维的全方位运转,是电视文献片创作的关键所在。2.视觉语言的提炼《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这部二十集大型电视文献艺术片,运用反常规的拍摄思路,以…  相似文献   

2.
谭华国 《大观周刊》2011,(52):112-112
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并且分值很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诗词的鉴赏作为罩要内容常抓不懈。并在教学中贯彻五个原则:“转变观念,精到分析,延伸拓展.简介理论.全面归纳。”“转变观念”即我们的诗歌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三五个“天才”的诗人.而是为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以乐观的豪情去面对人生的苦难.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诗歌史上,继唐诗的“黄金时代”之后,宋诗又以其独特的个性和丰厚的数量再度辉煌,这其中包含着许多女性诗人的歌唱。正在编纂并陆续出版中的《全宋诗》,目前收集到的诗人已逾万,其中女性作者约二百余人,她们中的许多人没有留下名字,典籍上记载的作者常常是“某氏”、“某某妻”或“某某女”,反映了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子的从属地位,大部分作者也仅存留诗一两首或断章残句,这绝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前上海出版的《宋诗一百首》,最近重版了。新版的《宋诗一百首》已删去了旧版王安石的七绝《元日》,即“总把新桃换旧符”那一首。为什么呢?一想,也就明白了。但是鄙意却很不以为然:眼前这本新书仿佛有了缺点似的。历来诗人元日作诗的多矣。但似乎都不及王安石这一首,不落常套,有气魄,有新意,襟怀  相似文献   

5.
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在我国诗歌史上,只有宋诗才能和诗歌创作的高峰唐诗并提,宋诗对后代诗歌史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宋三百一十九年间,产生了众多诗人和大量诗篇,流派之多,也为前代所少有,是一宗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清厉鹗《宋诗纪事》诗人小传,多則一、二百字,少则仅数字(事迹无考者阙如),扼要介绍了传主的姓氏、籍贯与主要仕履,文句通顺。但对其断句标点时,如不加注意,亦会出现差错,特别是涉及到制度、时间、地理、事件等。笔者在翻阅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标点本《宋诗纪事》时,发现其对诗人小传标点亦偶有欠妥之处,而对下列小传由于标点不当,违反文意,背离史实,应予订正。  相似文献   

7.
漫话宋人药名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许学夷在《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1中,对宋诗的总体走向作了这样的描述:“宋主变,不主正,古诗、歌行,滑稽、议论,是其所长。其变幻无穷,凌跨一代,正在于此。或欲以论唐诗者论宋,正犹求中庸之言于释、老,未可与语释、老也。”如若多读宋诗,定会认同这一论点,尤其是“滑稽、议论,是其所长”一语,直击内容特征,准确地勾画了宋诗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明许学夷在《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1中,对宋诗的总体走向作了这样的描述:“宋主变,不主正,古诗、歌行,滑稽、议论,是其所长。其变幻无穷,凌跨一代,正在于此。或欲以论唐诗者论宋,正犹求中庸之言于释、老,未可与语释、老也。”如若多读宋诗,定会认同这一论点,尤其是“滑稽、议论,是其所长”一语,直击内容特征,准确地勾画了宋诗的面貌。 由于求“变”,所以宋人不拘于诗教观念,更不满足传统题材及其表达方式,而热衷于发掘前人偶尔为之的变体,诸如集句、药名、建除等等,使之超常发展,在诗歌主潮之外,形成若干色彩斑…  相似文献   

9.
在古典文学文献中,有一类名曰诗、文、词、曲“纪事”的著作,迄今已有如下若干种: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八十一卷,清厉鹗《宋诗纪事》一百卷,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一百卷及《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四卷,又有宣古愚、罗以智、屈弹山等的《宋诗纪事》“补遗”、“拾遗”,今人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三十卷。近人陈衍《辽诗纪事》十二卷、《金诗纪事》十六卷、《元诗纪事》二十四卷。陈田《明诗纪事》一百八十七卷(原有甲——癸共十集,仅刊前八集)。今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八卷以及钱仲联主编的《清诗纪事》。清陈鸿墀《全唐文纪事》一百二十二卷。清张宗(木肃)《词林纪事》二十二卷。今人唐圭璋《宋词纪事》。王文才《元曲纪事》。  相似文献   

10.
李汉秋主编的《儒林外史鉴赏辞典》,1992年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全书70余万字,包括“总体鉴赏”、“人物鉴赏”、“名段鉴赏”、“词语注释”、“文献考述”五个部分。由胡文彬、杜维沫、周月亮、周林生等新老学者9人分工合作撰成。此书集助读、鉴赏、研究于一炉,兼顾普及与提高;内容精湛,装帧精美,在近年大量出版的小说词典中,堪称精品,是谓之“三精”。  相似文献   

11.
书海撷采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唐诗鉴赏辞典》选收了唐代一百九十多位诗人的名篇佳作一千一百余首,逐篇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鉴赏、剖析。其中著名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自居易、李商隐、杜牧、刘禹锡的诗篇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个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也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她以光辉灿烂的诗歌闻名于世界,而唐诗又是她的代表,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常听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想用这句话看《唐诗鉴赏辞典》也是十分恰当的。那么这本书有什么特色呢? 首先是欣赏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该书在编写方式上将工具书和文学赏析读物融为一体,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辞典,也有别于以往出版的唐诗赏析读本。这部辞典以收录、编排唐诗精华为经,以鉴赏和剖析这些名篇佳作为纬,“经纬”交织,融合一体。读者在查检释疑解难的同时,还可以得到艺术的享受和修养。其次是内容的完整性。这部辞典的正文收录了一百九十六位诗人的一千一百零五篇诗作,既有出自名家之手、流传万口  相似文献   

13.
“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一年明月今宵多,但愿一见九州同”。月亮赋予诗人以灵感,诗人为月亮添光辉。  相似文献   

14.
诗学中有一种说法,诗人只是半个诗人,诗歌文本只是半成品.诗歌文本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鉴赏(人称再创造),才能最终实现其审美作用与艺术价值.所以,读者也是半个诗人.  相似文献   

15.
1.《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金陵百咏》提要:“《新亭》云:‘江右于今成乐土,新亭垂泪亦无人。’大抵皆以南渡君臣画江自守、无志中原而作,其寓意颇为深远。”按:曾极《金陵百咏》之《新亭》,原句为“江左于今成乐土”。《宋诗纪事》卷六十七据《方舆胜览》亦引作“江左”。“新亭”既在“金陵”,古属“江左”,不得云“江右”也。  相似文献   

16.
阮仁菊 《新闻世界》2009,(9):169-170
漫步诗歌的海洋.我们往往惊叹于诗歌的华美和动情。也往往苦恼于诗歌的深邃和晦涩。诗歌如此,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亦是如此。由于诗歌鉴赏题的出题范围越来越广,从前些年的唐宋诗、唐宋词、元曲这些常见诗歌到近几年来的秦汉诗、元明清诗、元明清词等不常见、不出名的诗歌,从知名诗人的诗歌,到不知名诗人的诗歌,  相似文献   

17.
阿龙 《中国广播》2005,(3):58-59
古代大诗人总喜欢以欣赏的口吻来讲述一个“孤”字。从陶潜的“怀良辰以孤往”到陆游的“灯孤伴独吟”表达的都是特立独行,孤芳自赏的情结。只有宋代大诗人梅尧臣略显宽容大度,留下了“共结峰峦势不孤”的名句。大诗人口无遮拦,直抒胸臆让人赞叹不已,可现代商业社会里的“俗人”却不敢奢望这份  相似文献   

18.
何绵山老师撰写的45万字的《古代诗词鉴赏》,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做为此书的责任编辑,笔者认为此书的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不仅仅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此书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漫谈诗词鉴赏”,另一部分为单篇的诗词鉴赏,后者虽为主体,但前者却是不可或缺的,与前者在形式上互为独立,但在内容上却是一个有机体。前者主要阐述诗词的鉴赏方法,不仅论述了诗词的主要特点、诗词的演变和发展,还论述了诗词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9.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为“同光体”的旗帜和领军人物、赣派诗人的代表。在清末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号称清末“四公子”,是清末“诗界革命”的八贤之一。他是具有改革思想、民族气节的爱国诗人。他是以国家安危、民族存亡来考虑自己的进退出处的,故能长期有官不居,宁愿助父变法,“以改革天下”为己任。  相似文献   

20.
《新诗鉴赏辞典》虽然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没有赶上近几年掀起的新诗鉴赏热,但迟出有迟出的好处。有道是:“慢工出细活”。看得出来,它的编纂工作是下过苦功、苦力、苦思的,不是抢着上市而是慢慢琢磨出来的。它厚实、深邃,也分外耐读。这倒不是因为上海辞书出版社是“老字号”,目前出的《唐诗鉴赏辞典》等书均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而是因为这部《新诗鉴赏辞典》确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