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设计意图】雕塑存在于生活的诸多角落,俨然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许多雕塑形象逼真、可爱。幼儿非常喜欢。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欣赏、感受雕塑作品及其寓意,我结合幼儿园文化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幼儿能在欣赏雕塑作品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审美经验,逐步了解自己所在幼儿园的文化。【活动目标】1.感受雕塑作品《晨曦》的形体美及其寓意。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水平,生活水平提高了,审美能力也提升了,鉴赏水平更是提升到了一定的层次.陶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承载之物,代表了中国的民族特色,但在现代社会,国际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陶瓷作品感兴趣,特别是陶瓷雕塑制品.陶瓷雕塑作品渐渐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陶瓷制品不仅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而且陶瓷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由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许多陶瓷雕塑作品被掺杂了时尚元素,其中彩饰的产生和发展对陶瓷时代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陶瓷雕塑艺术,开篇简单介绍了传统陶瓷雕塑彩绘艺术,然后讲述了色彩在现代陶瓷雕塑制品中的运用,最后对陶瓷雕塑艺术中的彩饰运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相信我国的陶瓷雕塑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校园雕塑正是传导时代文化和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大众审美观念的代表,校园雕塑要以文化知识为核心,校园雕塑要表现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让所有在校园这个环境中的人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园林环境,更能感受到高层次的雕塑艺术带来的文化冲击。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字对中国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到现在依然充满活力。于是很多现代雕塑家重新把目光转到古老的文字之上,从中吸取营养,做出了很多优秀的雕塑作品。文章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总结出现代雕塑吸收古代文字的几种方式,包括:文字对雕塑肌理的启示、文字的象形特征对雕塑的启示、文字的空间结构对雕塑的启示、文字书写性对雕塑的启示等。  相似文献   

5.
当许多中国人开始学习并研究中国古代雕塑时不难被遗留作品的稀少而叹息.此种现状受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哲学与宗教等综合因素影响,并决定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作品朴实敦厚,以佛教雕塑为主等等艺术特点,其作品充分显示出了中国本土精神.而当我们在对西方雕塑顶礼膜拜时,我们应更多地挖掘本土雕塑的艺术特点,增强对中国雕塑艺术的民族性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化定位的环境艺术,在人们日益追求审美情趣的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雕塑在体现环境艺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雕塑作品不仅能与环境紧密结合,使环境的文化内涵得到升华,而且能使环境艺术更趋于完美。 雕塑与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黑格尔说:“雕塑和它的环  相似文献   

7.
<正>雕塑艺术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观念,对于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西方雕塑艺术的比较可以开拓大学生的艺术视野。雕塑专业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升既是雕塑艺术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契机。《雕塑艺术》一书由王家武、王鹤  相似文献   

8.
策划设计出与自然水景、山体环境优化相结合,具有典型生态环境保护特征,能涵盖文化多样性,且有强烈艺术风格的雕塑主题公园是当下城市景观发展的一大趋势。而融合各种文化艺术流派的艺术雕塑作品,将其精品雕塑恰如其分的构置陈列在公园中,展示供大众欣赏的理念与审美是值得探讨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方雕塑话语对中国雕塑艺术的渗透,中国雕塑语言逐渐失去了本体话语的权威地位,阻碍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中国古典雕塑语言不仅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雕塑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源泉,因此惟有将古典雕塑语言特质与当代雕塑教学、创作有效对接,才能催动中国雕塑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使古典雕塑艺术焕发出时代华彩。  相似文献   

10.
<正>说起建设"校园雕塑",好多学校"望而却步",不是嫌"阳春白雪"太费心,就是嫌"锦上添花"太费钱。以前校园里雕塑是很少见的。随着教育建筑和学校文化的发展,许多雕塑都在校园里安了家。一座校园雕塑只要它的主题符合校园环境,位置得当、大小合体,是非常有利于传承校园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校园雕塑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它往往能凝聚一种文化氛围,成为一个校园的文化景点。一件雕塑作品能够承载师生的精神寄托,成为学校前行的永恒动力,如雨润无声胜过一切。  相似文献   

11.
说起建设“校园雕塑”,好多学校“望而却步”,不是嫌“阳春白雪”太费心,就是嫌“锦上添花”太费钱。以前校园里雕塑是很少见的,随着教育建筑和学校文化的发展,许多雕塑都在校园里安了家。一座校园雕塑只要它的主题符合校园环境,位置得当、大小合体,是非常有利于传承校园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校园雕塑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它往往能凝聚一种文化氛围,成为一个校园的文化景点。一件雕塑作品能够承载师生的精神寄托,成为学校前行的永恒动力,如雨润无声胜过一切。  相似文献   

12.
唐代和宋代是中国封建文化成就极高的两个时代,也是中国设计艺术史上的两个巅峰时代。本文欲通过对两朝雕塑设计艺术的比较,更深地了解两朝的政治、宗教与文化,并去体会宋人与唐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宋人和唐人有着各自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因此他们对佛教的理解是不同的,表现在佛教雕塑设计艺术上自然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雕塑艺术ABC     
芦甲川 《教育文汇》2006,(10):48-49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如城市雕塑、景观雕塑、人物雕塑、寺庙雕塑等。有的作品很逼真,很吸引人;也有的作品概念性强,不容易看懂。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曲折多变的发展历程中,如何学习西方现代主义力图解决雕塑本体语言和民族化精神,一直是中国雕塑家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取得了多元格局发展的成就,体现了西式雕塑在中国当代话语背景下外在形式的嬗变;然而,由于雕塑创作者缺乏对东西方文化和艺术精神认识上的深入研究,对全球化与一体化、民族化与民间化、抽象化与符号化等概念产生混淆,造成雕塑作品缺乏现实的针对性,这显然阻碍了当代雕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园林景观雕塑应具有鲜明的个性化面貌,应该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准则设计,不能简单抄袭传统的装饰符号。在雕塑语言特性的基础上,力求使作品与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现状、生存感觉和当代文化情境相呼应,吸收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养分,使之融会贯通创造出全新的更有意义的、能体现东方民族气质,能包涵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的现代艺术语言,使中国的现代园林景观雕塑设计出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校园雕塑之我见王文友过去,我国高等学校校园中,校园雕塑很少。80年代以来,随着校园和校舍建设的发展、提高,许多院校在校园内设置了雕塑。其中有不少的作品选题得当,位置适宜,造型美观,体量适度,挖掘或增添了文化内涵,提高了校园环境的品位,在创造美...  相似文献   

17.
吴为山雕塑内含着一种诗化的意境,其作品常常给人一种独立自足的审美感受。这种诗化的意境可以分为时间性的诗化意境、空间性的诗化意境和时空性的诗化意境。总结吴为山雕塑的诗化意境,根本目的在于确立一种中国雕塑境界论的创作及品评方式。对中国雕塑作品的品评,应以“境界”二字为首要准绳,有境界则自高格,以境界分,雕塑作品可立判高下,追求境界的雕塑作品必定是“不期工而自工”。  相似文献   

18.
巧色雕塑即巧妙地利用石料等材料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特色来进行雕刻的一种艺术。她的艺术性在于艺术家自觉地利用材料的天然特点,将形象寓于原材料的自然形态,色彩和韵味之中。例如:将一块带有花斑的玉料雕成一个人物,花斑恰巧被处理为衣服上的点缀纹饰,这样的作品巧思有一定高度,雕技下一定功夫,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作品。在诸多门类的人类艺术中,巧色雕塑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代就有精美的佳作产生,到宋、元、明、清各代小型雕塑已成为雕塑艺术中的一个种类,宋代以  相似文献   

19.
不见岳 《求学》2023,(4):28-29
<正>校园雕塑有着很强的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一件雕塑作品就能凝聚起一种文化氛围,就是一处校园文化景点。这些雕塑作品饱含着设计者的心血,蕴含了对学子们的殷殷期盼。如西北工业大学的《为国铸剑,隐姓埋名》就是这样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雕塑。在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长安校区,有一座巨大的雕塑——一个半截身子埋在土下的人将头低向祖国大地,从土里伸出的一双手托起一把巨大的剑,远观之,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当下中国现代雕塑作品“美感”缺失的现象;剖析中国当下部分现代雕塑作品中存在的弊端,雕塑家关注加工细节,迷失于繁琐的加工工艺之内,忽视了对作品美感的挖掘;探讨未来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