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读周宗奇同志的小说.总是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激动。但开始时不知道是怎样激动起来的。他开始写小说时很重视情节,那自然要牵着读者随他走。但后来,他的小说不大追求情节的曲折复杂了,看了仍然很激动,文是为什么呢?他的小说思想性强,能够给人以教益,但我觉得动人心弦之处,也并不在此。仔细琢磨,原来被他小说中的感情所打动。这种感情,又是人人能有,人人能体会得到的人之常情。  相似文献   

2.
你读过巴尔扎克的小说吗?他的作品非常贴近生活,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贫民百姓,他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他的小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他又是如何来了解和把握所要描写的对象的呢?原因很简单,他采用了一种很特别的观察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北村的小说在1992年之后有了一个很明显的转型,之前他是一个先锋小说作家,之后他的小说则明显地有了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内容,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对基督教文化精神的阐述。对于这样的转型,本文主要探讨北村小说转型的外在、内在原因以及他的小说是如何对基督教文化精神进行阐述的。同时。在这样的阐述外衣之下,我们知道北村的真正目的是拯救,是想通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来拯救沉沦中的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知道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作家 ,他在小说、散文、诗歌的写作上都独树一帜 ,有很高的造诣 ;也大都知道他的生活和创作的道路很不平凡 ,十分坎坷 ,还有一个令人愤慨的悲惨的死。然而一般人大都不知道郁达夫还是一个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善于交际、热心交友的人。他走到哪里都营造着友爱的氛围 ,友爱也伴随了他一生。他学识渊博 ,贯通古今中外 ,又无宗派门户偏见 ,因此交友范围广 ,交往品位高 ;他的交友往往堪称“文坛佳话” ,下面几则就很有意味。一是他与鲁迅的交往。郁达夫虽然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主要成员 ,但当 192 8年后期创造…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小说?有人认为:“内容上必要有悲欢离合,结构上必须要有葛藤,极点与收场,才得谓之小说.”沈从文则把小说看成“用文字很恰当记录下来的人事”.“因为既然是人事,就容许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社会现象;一是梦的现象.”他特别强调人事和梦要相混合起来,他觉得只有把“梦”成分写进去,小说才能成为有生命的.  相似文献   

6.
在长达40余年文学创作生涯中,菲利普·罗斯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懈地探索文学表现的新方法.他从一个现实主义作家过渡到现代主义再进入后现代主义作家之列,尝试了各种前卫的写作技巧,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他先后发表了28部小说,几乎每一部都有崭新的面目,艺术形式上的新颖独特和标新立异,令读者有目不暇接之感,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说深邃的主题.这是罗斯拥有大量读者,引导大众想像力的主要原因,是他小说创作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当代美国文坛上一个不同寻常、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废名是30年代颇有影响的京派作家,他的诗化的田园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是很有特色的。废名自己说他的小说写法是分明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写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有一位小说家很著名 ,他就是阿城。他的著名是因为他发表了一篇小说《棋王》 ,所有近二十年中文系的毕业生都应该知道这篇小说。阿城就是因为这篇小说一举成名。阿城曾有过一个想法 ,写八个什么王 ,合成一个“王八”。但迄今为止我们只读到他的“三个王” ,即《棋王》、《树王》和《孩子王 )。《孩子王》曾被陈凯歌拍成过电影 ,但只在戛纳电影节上得了个“金闹钟奖” ,很让人扫兴。  我却对《孩子王》这小说情有独钟。因为小说写的是一个知青代课教师和他的农村学生的故事。我虽然没有过那样的生活 ,但我已经做…  相似文献   

9.
龚宏 《现代语文》2004,(8):8-8,38
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创造了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世界",以此探讨健全的"生命形式".二是创造了极富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而这一切都集中体现在久负盛名的经典小说《边城》中.  相似文献   

10.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他一生命运多舛,英年早逝。生前不为美国文学界承认,无论其私生活、还是其作品都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死后却在欧洲获得殊荣。他的文学创作涉猎广泛,在诗歌、小说、文学评论领域都颇有建树,更是开创了恐怖小说题材的先河。他的恐怖小说情节离奇、结局荒诞。爱伦.坡的小说创作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本文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创作心里,揭示其小说背后隐藏的弑父情结。  相似文献   

11.
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的写作教学来说,"以过程为中心"的方法较诸"以产品为中心"的方法可能更为有效.作为一种写作教学方法,"过程法"注重写作的过程,因而在实施中特别重视写作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并就各阶段设置了多种多样的练习活动,以使学生写出更有意义的作品.然而,我们不能将"过程法"降为一种具有规定技巧和惯例的"办法",而应创设有效的写作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仅对写作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能自主探索并培育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写作主体触发写作动机开始到写作成品交付使用为止,是一次写作行为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写作主体并不是像一些写作教材所说的那样,遵循同一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程序进行操作,这个过程不是一种历时性的线状进行的过程,而是写作主体综合能力控制下的表面“无序”的共时性的全方位立体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bstracts an empirically based scheme for faculty development that helps faculty increase their productivity and satisfaction with scholarly writing. The step‐wise format focuses around workshops and office‐based contacts. Its steps include demystifying the writing process (e.g., belief that good writing is done in binges), generating momentum and ideas for writing (e.g., free writing), establishing self‐control in writing (e.g., contingencies), controlling mal‐adaptive self‐talk, and making writing more socially skilled. Faculty writers in this program have shown substantial increases in productivity and satisfaction over periods of at least two years. Success in implementing this program has borne little relationship to formal training or expertise of faculty developers as writers.  相似文献   

14.
A process model of writing develop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 this article,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writing development from a product perspective and from a process perspective. Then we discuss modifications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rocess model of skilled adult writing to explain beginning and developing writing, including a proposed developmental sequence of the emergence of cognitive processes in writing. Next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two recent dissertations by the second and third authors supervised by the first author aimed toward contrasting developmental issues: (a) specifying the algorithms or rules of thumb beginning and developing writers may use during on-line planning; and (b) investiga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writing processes among skilled adult writers. In the first study, development was conceptualized as a linear process across age groups. In the second study, development was conceptualized as a horizontal process within skilled adult writers who expanded their expertise. Finally, we consider the developmental constraints and the instructional constraints on writing development and argue for a model of writing development in which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process variables interact to determine the outcome of the writing develop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合作型写作已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通过对合写者间的互动对话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寻合写时合作者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写作内容层面和语言层面的问题是合作者讨论关注的重点,这一点与写作者个体写作时的情况类似。面对合写时的认知冲突,合写者往往通过讨论协商,重建思维,解决分歧。同时,同伴间的互动往往促成"集体性语言建架"的形成,有利于同伴间的互相学习。  相似文献   

16.
当代作家如宫白羽、林白、赵鑫珊、王蒙的成功决窍首在笔耕不辍.他们的言传身教给写作或将要写作的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写作心理是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活动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特征,体现了由原始、无序的写作对象或材料经过写作主体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初步有序的写作主体意识,再转化为有序地用恰当的语言与文体表现写作成品——文本的过程,体现为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直觉的敏锐,想象的飞升,灵感的活跃。这就要求写作主体必须有一个最佳的写作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也正和道家所言的虚静观相契合。道家虚静观中有形生于无形、有声源于无声的思想,体现了写作乃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的思想观念,也体现了写作主体不受任何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文章对于道家的虚静观对汉语写作的影响从虚静观与写作主体自由想象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直觉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灵感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的审美指向与意象创造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当代陕西作家长时间一直忽视都市写作.在对都市生活的叙事中,陕西作家出现了反城市化和反城镇化的倾向,这种乡村与城市的二元对立导致作家文化转型陷入了两难的悲剧困境.陕西青年作家的都市写作彰显个体意识与私人化的叙事方式,直面人在精神的苦痛中寻找精神家园的自我救赎,但是存在很大的不足.只有不被固有的都市写作模式所束缚,我们才有可能打破都市写作的困境,毕竟都市写作是一种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9.
陈思和在他的当代文学研究中引入的"潜在写作"的概念,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凸现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和异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以沈从文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以胡风为代表的七月派作家群、反右派前后的作家群落以及文革时期的年轻一代的潜在写作,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延续着中国新文学的传统,使得我们看到了时代共鸣主题之外的精神空间和不朽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20.
Academics experience difficulty in managing competing tasks,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writing for publication. In a study conducted on a writing retreat, analysis of data obtained from academic writers revealed that facilitative leadership provided at a writing retreat was central to managing task complexity and writing‐related anxiety. The question remains, however, about how this leadership can be modelled in campus settings in order to continue to support academics in manag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ir multiple roles as teachers, researchers and writers, beyond purely technical‐rational approaches. This article outlines one approach to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it explains how containment theory was used to shed light on the leadership role at the writing retreat, and it proposes a model—strategic engagement—for the leadership role in writing for publication in campus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