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稻田区黄毛鼠种群存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5年来捕获得的珠江三角洲稻田区黄毛鼠种群总数量和孕鼠数量为基础,研究估算种群各月、各季节的存活率.黄毛鼠种群中.性比(♀:♂)1:121;妊娠期21~24d;胎仔数6.1±0.9只;年均怀孕率33.7%;每年繁殖起始日期3月10日,终止日期11月20日;胚胎至幼鼠的时间是43d种群季节存活率夏季(6~8月)最大,春季(3~5月)次之,冬季(12~翌年2月)最低.这与气候条件和种群内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毛鼠种群数量中短期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数量化理论建立了黄毛鼠种群的中短期预测模型.模型中选择了7类生态因子.包括繁殖指数、降雨量、相对湿度、平均温度、农时、作物换茬和季节变化.并建立了预测方法.分别对1987~1989年和1992~1993年的黄毛鼠发生量进行了预测,模型的准确度达70%以上.同时.也分析了农田生态因子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饲养场的鼠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种群生态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东省境内饲养场鼠类的调查,结果表明,饲养场的鼠种组成为5种,其群落结构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施氏屋顶鼠>黄毛鼠。褐家鼠为优势种,黄毛鼠为稀有种。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受畜禽舍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畜禽舍为金字砖瓦结构的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高于其它结构的。种群生态位宽度以褐家鼠的最大,为0.9914,而以黄毛鼠和施氏屋顶鼠的最小,分别为0.0552和0。种群生态位重叠值以褐家鼠与黄胸鼠、褐家鼠与小家鼠、黄胸鼠与小家鼠之间的较高,其它的则较低。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稻区鼠类群落结构及演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5~1993年进行了鼠类群落组成、种间关系及群落演券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稻区的鼠类数量组成以小家鼠、黄毛鼠和板齿鼠为主,可划分两类群落类型.其鼠类数量组成均有极显著的季节波动,板齿鼠和黄毛鼠的生物g在A群落及B群落中均占绝大部分.板齿鼠与黄毛鼠的食性、栖息空间及活动节律相近.种间竞争较大.由于化学灭鼠及农田作物布局的改变.导致鼠类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动.  相似文献   

5.
农田啮齿动物种群数量预测预报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利用时间序列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法,结合季节指数法,对农田啮齿动物种群数量进行预测预报。并以板齿鼠和黄毛鼠作为示例,编制计算机程序,对两种鼠进行了种群数量的中长期预测(6~12月),分别预测了1994年和1995年板齿鼠(Bandicotaindica)和黄毛鼠(Ratusratoides)种群数量的发生,预测准确率达到了85%以上。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黄毛鼠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不同侧面研究黄毛鼠发生规律.每年3~10月是黄毛鼠繁殖盛期.数量不断上升.年底达到高峰.将作物大面积连片种植.消灭弃耕地,减少、恶化害鼠栖息地;打破行业界限.全面灭鼠又突出重点.全面灭鼠与挑治相结合;优化灭鼠时机;下半年使用饱和间歇投饵技术.提高毒杀幼鼠的效果是当前控制鼠害行之有效的策略及技术.  相似文献   

7.
褐家鼠种群生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广东省境内褐家鼠2个自然种群的生态特征分析,发现褐家鼠分成5个年龄组别.除幼年鼠组外,其它年龄组的体重,秋季高于冬季.成年Ⅰ、成年Ⅱ和老年组是褐家鼠的主要繁殖群体.秋季的种群繁殖力明显高于冬季.秋季的种群,雌性鼠多,雄性鼠少;冬季的种群则雌性鼠少,雄性鼠多  相似文献   

8.
采用混合损失模型法研究了珠江三角州稻作区农田害鼠的复合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鼠类对水稻的危害程度不同,板齿鼠对水稻的危害最大.其次为黄毛鼠,小家鼠对水稻的危害较小.防治适期各种害鼠的种群密度与当季水稻的产量损失率呈多元钱性相关.并建立了害鼠复合防治指标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农田鼠类抽样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布夹数及不同布夹次数所捕获鼠类的数量组成、鼠类生物量及捕获丰的差异;探讨了样区间黄毛鼠的繁殖特征.提出在某一地区进行鼠情系统调查和监测时,应选若干个样区,每个样区每月布夹调查一次.每次布放150夹夜便可.  相似文献   

10.
海南南湾保护区社鼠种群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1995年在海南南湾半岛进行了鼠类群落调查。社鼠(Ratusniviventer)为该调查区域的优势种。研究发现:不同生境即居民住宅区、山脚旅游区、山地自然植被区的上夹率分别为0,3.5%,4.2%,说明社鼠是较为典型的林地鼠种;社鼠分布密度随着猕猴栖息地植被质量发生变化,栖息地植被好,社鼠分布密度高,反之,则低;社鼠各季捕获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性别、同年龄组社鼠的肥满度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南湾社鼠与南湾猕猴之间存在一定的生态位重叠;季节变化对南湾社鼠种群的影响不大;南湾社鼠与内陆社鼠种群比较所存在的差异,主要与该区气候的热带特点导致食物条件变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病原真菌,其流行病学与各个变种的生态学密切相关。近年来,隐球菌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研究自然环境中新型隐球菌各个变种的生态学、种群结构以及季节性流行变化,对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隐球菌病的发生与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对国内外自然环境中新型隐球菌各个变种的生态学、种群结构以及季节性的流行变化的研究概况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微卫星是以几个碱基(一般为1~6个)为重复单位组成的简单的串联重复序列,具有丰度高、多态性高、共显性标记、选择中性及可自动检测等优点,在保护遗传学和种群遗传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华长尾螺一个周期的解剖观察,可以发现:中华长尾螺的种群结构、感染台湾棘带吸虫的感染率变化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同时,不同体长组的中华长尾螺其感染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体长小于12.0mm的螺,自然条件下几乎不能感染,大于12.0mm的螺,其感染率随体长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疆人口现状,采用Verhulst人口发展方程对新疆50年来的人口总量、人口结构进行了预测。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在今后50年内,新疆人口规模、老龄化指数将持续增长,2035年左右将突破3000万人;并在203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抚养指数继续上升,到2055年,老年抚养指数将超过少儿抚养指数。社会负担主要来源于人口老龄化。根据预测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丰  牛继强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2):113-118
未来人口状况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确定各类用地控制性指标的重要依据.人口发展与土地需求量密切相关,要预测规划期间土地需求量,首先必须对人口的发展状况作出预测.本文总结了常用的人口预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这些数学模型进行了县级人口预测子系统方案的设计,目的是利用计算机来处理人口预测中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数据整理,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人口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是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思想和政策变化的脉络梳理,并对其政策影响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认真总结人口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试图从中找出人口发展的规律,检视现行人口政策的得失,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应对人口经济社会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控制人口规模、改善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是城市人口发展的四个基本问题。以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发展展望为分析框架,探讨了深圳市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苏州常住人口已达1046万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矛盾日趋凸显,人口承载力面临严峻挑战:土地资源供给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不容乐观、环境保护面临严峻形势、公共资源面临巨大压力。针对“十二五”期间苏州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以及苏州人口承载力现状,我们要加大人口调控力度,创新人口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要将人口转移纳入产业转移目标,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人口转型升级;要加强企业员工管理、强化私房出租管理,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要深入开展人口发展前瞻研究,完善人口调控机制,加强对人口调控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从本质上说,经济发展的竞争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人口素质的显著影响,并通过定性分析论述了提高人口素质对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人口红利"消退、人口素质"逆淘汰"这两类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