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诗经>在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相传为孔子编纂,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世人都知道<诗经>的文学价值很高,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诗经>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在我国乃至世界人类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但是人们却未必了解它所具有的档案性质,它是我国先秦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社会许多情况,是一部文学艺术档案的汇编.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以"鸟"起兴的诗章十分丰富.这些鸟类兴辞,都与诗章的情感主题有着某种特殊关联;它们大多是以鸟的通适性特点作为兴象核心,并采用特定的语言形式与其它诗歌意象共同构成诗歌的抒情场景,从而实现其"起情"的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3.
马瑞辰生卒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马瑞辰的生卒年及岁数众说纷纭.现今关于马瑞辰生卒年最通行的说法是1782年至1853年,如夏传才的<诗经研究史概要>①、赵沛霖的<诗经研究反思>②、洪湛侯的<诗经学史>③、戴维的<诗经研究史>④、林叶连的<中国历代诗经学>⑤均持此论.五人关于马瑞辰的生卒年说法虽一致,对于其岁数却不尽相同.夏传才、赵沛霖两先生皆未明言其岁数.洪湛侯先生与林叶连先生认为马瑞辰享年七十二岁,古人以虚岁论之,当合.  相似文献   

4.
徐光启<毛诗六帖讲意>是明代诗经学著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在注解上综合汉宋,颇能自出新意.徐光启非常注重对<诗经>的文学艺术性分析,由经学而文学,从而推动了<诗经>的文学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诗经>产生于2500年前,是我国历史记载的第一部诗集,它以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反映了我国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年间复杂多变的社会面貌,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唯美主义情调,不仅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而且影响和决定着此后中国文学创作的主流方向,时至今日,它的纪实与唯美风格还一直受到文学创作者的推崇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诗疑>一书集中体现了王柏对<诗经>的疑辨思想.本文认为今传本<诗疑>是将原本属于<诗辨说>的<诗十辨>以及其他材料,并结合王柏文集或著作中各种论<诗>语编辑而成.其成书时间大概在元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情况,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国风》160篇作品中有52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质朴自然,流露出上古女性真实的心声.本文立足于女性视角,以《诗经》中的《国风》文本为依托,遵循"思春—相遇—相思—相会—出嫁—新婚—丈夫远役—被丈夫抛弃"的情感历程,对《国风》中上古女性恋爱婚姻相关诗篇进行解读,还原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女性形象,发掘她们闪耀的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8.
<庄子·天运>篇云:"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历史上,孔子确实是对包括<诗经>在内的古代文献进行过一番整理修订的编辑工作.其中,孔子编辑<诗经>的重要方式就是"删诗".西汉司马迁首先明确提出了这一观点:"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1]对于孔子"删诗"说,历代不乏支持者,同时质疑之声也是不绝于耳,而且渐占上风.这一历史争论以唐、宋、清三朝最为激烈,也最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酒的故乡,传说在神农、黄帝时便有了酒.据<太平御览>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的;<抱朴子>载:"黄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药";<素问>载:"黄帝命作汤液酒醴以为备."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钟灵 《大观周刊》2011,(31):44-44
《诗经》是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撰而成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诗礼堂位于曲阜孔庙的东路古建筑之中,它是孔子当年教其子孔鲤读<诗经>学<礼记>的地方.史载,一次孔子在庭前沉思,适逢孔鲤从身旁经过,便叫住问道,学过<诗经>吗?答到:"未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时隔不久.又在这个地方,孔子问孔鲤:学过<礼记>没有?孔鲤回答:"未也."孔子告诫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这就是"诗礼堂"名字的来历.  相似文献   

12.
前人据<左传>晋文公"乘轩者三百人"之说以为<候人>刺曹共公远君子近小人.然晋文公流亡过楚时,楚成王已引<候人>诗句,故此诗与"乘轩"之文无干.闻一多据民俗学方法以为刺女淫奔,多所启迪.虹蜕乃原始生殖崇拜对象,至<诗经>时演为婚姻非礼之征,<鄘风·蝃(虫东)>即其例;而<候人>的讽刺对象乃悔婚男子,其悔婚行为亦属违礼之例.<候人>一诗主要抒发了对悔婚男子的怨怒和对"季女"被弃的哀怜.  相似文献   

13.
读<诗经>(以下简称<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马是兽类中最有代表性的动物之一,在<诗>中马字使用次数达50次,马部汉字字数以及使用次数也是兽类里最多的,因而考察其在<诗>中的使用情况,不仅可以识其名,还可了解<诗>时代丰富的汉字文化和马文化.  相似文献   

14.
曾有"译界泰斗"美誉的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两人合译的中译英名著,从古代文学到现当代文学,不下百馀种.有<诗经><离骚><史记><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唐宋诗歌文选><宋元平话小说选><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聊斋选><儒林外史><老残游记>等.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翻译的<红楼梦>,最终于1974年完成并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可谓译坛"绝唱".并被认为是迄今最达意的英文译本,在国外获得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5.
<毛诗正义>经过了阮元与孙诒让等人的细致校勘后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学者对<毛诗正义>的理解与认识.笔者在从事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儒藏>精华编"之<诗经>类中<毛诗正义>的校点工作时,在前人校勘成果基础上,以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的<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为底本,对<毛诗正义>做了进一步的校勘工作.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1873年2月23日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梁启超自幼聪明好学,天赋过人,6岁始读<四书>、<五经>、<诗经>、<史记>、<中国略史>等古代经典名作,8岁习作,9岁能文,12岁中秀才,表现出少年早慧之端倪,因而得到祖父辈的厚爱.  相似文献   

17.
<正>"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先秦时代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其时,周厉王昏庸无道,信用奸佞,横征暴敛,阶级矛盾非常尖锐。西周贵族召穆公出于巩固周王朝统治的愿望,写此诗劝谏周厉王要安民防奸。诗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  相似文献   

18.
申浩  邹丽 《大观周刊》2013,(1):13-1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反映周民族社会生活而著称,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它所包含的讽刺诗的现实性犹为显著,但它所描写爱情的诗歌, 也为世人称道,有喜有悲,有欢有愁,反映当时社会的婚姻及情感道德,其所体现的爱情观对现代人的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两千多年来,有关《诗经》的研究著作如汗牛充栋.但是为《诗经》编纂索引则是近几十年的事.自洪业、聂崇岐等人于1934年编纂刊印了我国第一部《诗经》的专书索引--《毛诗引得》以来,先后有一些此类著作问世,对诗经研究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本文对几种主要的《诗经》索引著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供《诗经》索引研究及其它诗歌索引的编纂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探讨了我国传统写作结构中隐存的"四结构"(起承转合)之流变脉络.先从甲骨文的"四"字形体中加以考释,得出上古先民有两个"四"的概念和思维;继之,又分析了甲骨卜文、原始歌谣、<诗经>、<尚书>等典籍材料的"四结构";最后从我国的戏曲文本、八股文、现代散文等材料中厘析和印证"四结构"的发展与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