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流行体的“5W”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拉斯韦尔"5W"模式理论,从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四方面分析了网络流行体广泛传播现象的原因,并认为应对网络时代下"娱乐至死"现象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2.
管倩 《新闻窗》2011,(4):8-9
前不久,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就连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都专门做了一期《郭美美事件调查》的节目。而这一事件的"缘起",正是从当下最为流行的网络传播方式——微博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媒介效果研究作为传播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所在,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本文主要以迅速蹿红网络的"贾君鹏事件"为样本,从中介变量的四个因素来分析贾君鹏事件走红的原因。此外,还从网络受众特点出发,通过对于网络时代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分析,浅谈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4.
相比本土偶像剧,来自欧美、日韩等国家及港台地区的外来偶像剧,在我国内地有更大的受众影响力,其以互联网络为主的传播渠道要素,在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同于众多对非本土偶像剧流行原因的传媒体制、社会文化等宏观考量角度,本文将从渠道角度,分析受众对网络的选择原因及其对偶像剧传播效果的影响;对当下年轻人的偶像剧文化流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新媒体受众的特征,更对中国文化的网络跨文化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珍珍 《新闻世界》2012,(7):151-152
"网络暴民"是大众传播发展过程中的产物。随着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地位的上升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成为主要的受众群体,他们努力争取受众权利以及自我赋权。在面对社会事件时,因网民群体的特质,易发生群体极化现象,导致"网络暴民"现象的产生。"网络暴民"存在双面人格,一是纯粹意义上的网络暴民;二是社会行为的监督者与卫道士。在"网络暴民"的监管问题上,需要政府、媒体以及受众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发言平台的大众化,吐槽文化对年轻受众产生了较大影响。以吐槽文化为特色的的脱口秀节目应运而生。《吐槽大会》紧扣当下网络流行的"吐槽文化",迎合了年轻受众的表达习惯,每期节目都获得了接近1亿的点击量。本文以《吐槽大会》为例浅析吐槽文化对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影响和吐槽文化在生活中的起到的作用。通过分析吐槽文化背后的文化背景探究吐槽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黄金  张娜 《新闻前哨》2014,(7):71-73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认同、狂欢理论、媒介民粹主义消费与文化工业等四个维度,解析韩剧在国內热播的原因。本文认为韩剧网络消费热是媒介民粹化生产和受众民粹化消费的合谋产物。在"粉丝狂欢"的表象之下,是文化工业生产者对粉丝的成功收编。这为如何提高我国国产剧的受众满意度以及做好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姜慧 《大观周刊》2011,(50):214-214
本文着重从网络新闻编辑实务的角度来论述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受众的特征以及受众与文本的相互关系。在网络兴起的当下,我们更应该探析受众的主动性。受众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具有实现自己价值的潜力。通过对目前网络编辑现状的分析,找到受传双方"供"与"求"的良性互动,试图借此探析网络新闻编辑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贺博 《新闻爱好者》2010,(10):134-135
一提到山寨文化这个话题,总能引起大家的热切关注,从2008年初的萌芽到2009年底发展成熟,从陌生词汇到人人皆知的网络用语,山寨文化在开启了网络草根文化先河的同时,也让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彻彻底底地走向了大众娱乐文化时代。当2008年的"山寨春晚"在2009年正式更名为"民间春晚"、当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正式获得"年度影响人物"称号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山寨"的影响范围从网络走到了现实社会,网络媒介也终于有了自己代表性的文化。本文对山寨文化的现状作一评述并对其流行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王婷 《东南传播》2014,(12):47-49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流行,网络红人大量兴起。作为虚拟世界中的"明星",网络红人及网络推手借助网络时代传播特点,利用受众的"狂欢"心理,在利益的驱使下,作出"出位"、"越轨"的表现,从而为自己赢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与之同时,网络红人在消费主义文化中沦为一个网络符号,他们消费受众的注意力的同时,也被受众所消费。  相似文献   

11.
李滢 《新闻世界》2013,(11):113-114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传播在加强受众彼此间联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受众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近年来电子图书也得到快速的发展,笔者以豆瓣网发布的豆瓣阅读器为切入口,结合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群体传播"等理论探究电子图书与社交网络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网络会展与传统会展各自特点的比较分析,从传播学"大众传播社会效果"理论角度分析网络会展的环境、社会受众心理、舆论、受众思想与行为及大众传播效果影响。探究网络会展传播的新理念,挖掘我国会展发展的新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从"可读"到"悦读"的变迁任何一家新闻媒体,能否实现"有效传播",最终在于传播链条的末端——受众。 上世纪30年代,范长江就曾说过,媒体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争夺受众。在网络新媒体秀出的今天,对纸质媒体而言,赢得“争夺战”,说到底还是让更多受众阅读。  相似文献   

14.
从“受众时代”走向“用户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通过"有线"与"用户"连接,网媒通过网络与"用户"联通,手机报通过终端与"用户"联系,报纸尤其是都市类报纸也正在通过渠道向"用户"靠近……这是一种趋势,这是挡不住的脚步:媒体正在从"受众时代"走向"用户时代"。受众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15.
从最初的美式ASCⅡ到现在的表情包,表情包迅速发展成为网络传播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种新的网络文化。本文梳理了表情符号的分类,从受众的角度,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了表情包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刘雨花 《新闻世界》2014,(10):204-205
网络丑角在社会上名声大噪成红人,是受众审美的扭曲导致商业利益的亦步亦趋?是媒体的趋利炒作使得受众甘愿沦为娱乐的附庸?不管如何,其结果都将是受众、媒体、市场乃至"丑角"传播互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受众心理,媒体的议程设置和商业市场的趋利方面,进行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来讨论当今社会"审丑"现象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自去年8月起,按照中央部署,全国新闻单位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翻开报纸,打开广播、电视,受众欣喜地发现,新闻与基层百姓贴得近了,"走转改"栏目尤为抢眼,许多新鲜事、新面孔、新鲜词不断映入眼帘。这里的"新事儿"不是各种八卦新闻、名人轶事,而是百姓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新脸儿"不是当红歌星、影星的面孔,而是活跃在基层的普通人;"新词儿"不是那些流行的网络用语,而是百姓的家常话、心里话。  相似文献   

18.
王祎 《新闻世界》2014,(7):132-133
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日益重塑受众的收视习惯,人们从客厅逐渐转投PC、移动终端。网站自制剧进一步瓜分影视剧市场,其中代表作《万万没想到》凭借其"草根"立场、"自黑"叙事和"吐槽"表达,赢得了5.6亿播放量和大批"死忠粉"。同类影视剧的爆红表面看来是"屌丝"的胜利,但背后主创和营销团队都带有明显的"精英"色彩,实为"精英"对"草根"文化的征用。  相似文献   

19.
王晓露 《新闻世界》2014,(11):192-193
电视剧《甄嬛传》能得到众多阶层的喜爱和关注,是因为其反映了当下"女性"、"职场"、"古典文化"等现实。对其的解读和参与形成了一种受众参与式文化,他们不仅热爱文本,还具备高度的身份认同感,进而建构了自身的虚拟社区。本文以粉丝型受众为视角,分析《甄嬛传》受欢迎的原因,粉丝型受众的参与表现,以及由此反映的当下的价值观念、道德判断、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之以传统媒体的"把关"对舆论形成强有力的控制,新媒体使人们在舆论的形成、舆论焦点的关注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舆论引导难度增加。本文集中探讨了在舆论生成过程中以网络受众为代表的受众特征,进而提出从关注受众个体利益、巧妙运用"议题设置"、政府主动发布信息三个方面有效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