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一书,勾勒出了1993-2003年十年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脉络。这十年中,在李岚清副总理的倡导下,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以“人才是决定性因素”为基础,在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坚持“教育发展的出路在于改革”,并抓住机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本人则坚持为教育当好“后勤处长”,推动解决了诸多教育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中旬,我们在黔南州就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增强其为“三农”服务的能力进行调研,探讨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一、农村教育发展形势喜人我省农村教育较为落后,近年来发展甚快,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发展很快,“普九”人口覆盖率由 2000 年的35%提高到2003 年的 65.1%。预计到 2005 年全省县级行政单位都可基本“普九”。黔南州 12 个县市,2000年已“普九”的 6 个,到 2003 年已达 8 个。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学校的布局更加合理,新建和改建的校舍是…  相似文献   

3.
2002年,我校开展了主题为“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校本研究活动,2003年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主体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的实验学校。为此,我们对已有的课题进行了整合,把课题确定为《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三年来,在广州市教科所、广州市教研室等专家热情指导下,我校全体干部教师积极地探索发展性教学评价规律,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了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水平。一、分析形势,提高认识,树立发展性教学评价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教育评估要实现"五个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日趋加快,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从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实践来看,其发展是健康的,已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评估作用的发挥。要使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应该努力实现“五个变”。1.教育评估观念要变。思想观念制约和决定着行为方式。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估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估行为。这方面,我们有许多观念与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深化农村成人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促进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增强教育自身活力的一个重大突破口。对此,笔者通过调查与实践,感到收效甚好的有十项改革,简称“教学十改”。它的主要革新点在于:  相似文献   

6.
论"新教育"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个开放、互动的复杂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然关涉高等教育中的教师教育改革。当下,基础教育改革初步完成了“理念更新”、“课程重构”,正在向“教学改革”推进,这为教师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基础教育改革目标与实践不仅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现实依据,也是教育理论教学和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动力。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广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广州市示范性幼儿园建设指导意见》(穗教基教〔2005〕9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标志着广州市幼儿教育改革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拟对这一重要文件制定颁行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作一简要介绍。一、《广州市示范性幼儿园建设指导意见》颁行的背景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时明确指出,要“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合理布局,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并且规定“示范性幼儿园由…  相似文献   

8.
人是一种价值存在。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物质明和精神明的发展这一“永无止境”的过程中,人精神和人关怀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发展观念,坚持教育公正和教育人道主义,强化教育崇善和民主意识,增强教师自身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前提和必然选择,现代信息技术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中央政府于2003年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本文是从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分析该工程的意义、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道路。作者希望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意义,并分享作者深入调研的发现及对工程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斌 《教育艺术》2005,(12):7-8
教育活动,就其过程而言是较单一的艰苦的智力活动,易显呆板、乏味,而我们现在的许多教育者,由于受自身知识结构、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受社会管理体制的约束,教育方法就更显得比较简单、落后。很多人在教育中,采用几十年不变的教材、教案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平铺直叙、形式呆板、气氛冷清,教育者虽声嘶力竭,而受教育者无动于衷,甚至昏昏欲睡。何以如此?这表明,那种把教育当作一种简单的任务,不注重教学对象的需要,不注重将教学过程艺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因为这种方法本身就是单调的、枯燥的、乏味的,甚至是痛苦的。对此,我们提出应将传统教育引入到“愉快教育”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