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晔 《大观周刊》2012,(44):254-255
《怀疑与学问》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它告诉我们只有常常怀疑、常常思索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在我们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完全可以以“疑”为切入点,抓住这一契机,通过“疑”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找到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对历史这门课程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静 《大观周刊》2011,(30):233-233
乡土历史资源,在历史教育中,往往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向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丰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题材。在历史教学中能较好地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可加强学科知识的实践性,丰富历史教学内涵,更可以扩展历史教学的外延,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其热爱乡土的情怀,最终达到传承社会方明,凸显乡土文化特征,真正实现历史科学的教育价值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3.
杨占利 《大观周刊》2012,(28):287-287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早之前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物理、生物等实验学科的实践活动中,跃跃欲试、好奇激动,这与我们普遍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兴趣不足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呢?尤其在我们农村学校.学生历史知识更加匮乏.在学习时积极性更差。  相似文献   

4.
人类仰望历史,就是因为历史中包含着最可靠的社会理性。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需要在一些问题上建立一个基本的社会理性。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目标是什么?改革方向是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郑会秀 《大观周刊》2012,(22):255-255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我认为可以通过学读历史漫画,体验历史的真实与生动、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运用音乐舞动课堂,引发情感共鸣、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到上历史课是一种享受,使其乐学、爱学。  相似文献   

6.
汪建华 《大观周刊》2011,(28):214-214
一、必要性 首先我觉得历史教育是对文明的一种接力,对中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教育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毛泽东曾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地总结.……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  相似文献   

7.
杨祥蒲 《大观周刊》2011,(30):207-207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遵循学科的特点,要做到细水长流、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8.
胡莉 《大观周刊》2011,(9):70-71
毋庸置疑,群众是历史的实践者,是历史活动的最广泛的基础性力量。这是笔者在写作此文之前就承认的观点,至今也未为否定,因为其客观的肯定了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与此地位相当的贡献,同时也为我们认可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功绩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笔者在本文中将致力于分析伟大人物为什么可以创造历史?具备了怎样的条件后才能创造历史誊当然,笔者这里所指的“创造”指的是结合群众实践的“创造”,而非凭空而生。一所以,本文将努力解析“创造”这一过程,从而明了伟人何以创造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赵平原 《大观周刊》2012,(50):394-394
所谓社会责任感就是指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活且能够取得成功的事业与幸福的家庭的重要的人格品质。我们生活的现实和种种相关的调查报告中显示:有很多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骄逸,专横跋扈,缺少宽容心;冷漠、自私、麻木甚至缺少同情心。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且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指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做人准则,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历史教学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勇挑重担,迎接挑战,通过历史课堂给学生传授历史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来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历史和文化都是其最宝贵和不可复制的财富。而博物馆,恰恰是一个沉淀和展示历史的平台。走进博物馆,也就是走进过去历史的场景,这也是我们重新记忆和发现历史的开始。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那一个个散发着历史气息的文物,更在于这些珍贵的历史材料为现在的我们所提供的历史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赵会卿 《大观周刊》2011,(10):220-220
21世纪的历史教学是灵魂和智慧的雕塑,也是任务与挑战相依。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在历史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请于动脑,遵循客观历史发展,教会学生怎样分析各阶段的历史事实。就需要我们中学历史老师怎样激活学生的强烈“历史的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才让扎西 《大观周刊》2010,(37):155-155
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学科的能力的构成及培养,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这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实现能力的构成及培养?本文拟结合我们曾开展的一些活动,谈谈实现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夏亮 《大观周刊》2012,(49):283-28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也走进了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成为当今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长风 《大观周刊》2012,(48):304-304
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开展农村中学历史教学,这是每位农村中学教师应该不断实践、探索、反思的问题。面对新课标的颁布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要切实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全面发展为目的已是刻不容缓,中学历史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启发者和培育者。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现正推出“历史模拟教育实验”活动,这是该馆在博物馆教育方面的努力探索。博物馆历史模拟教育实验与中学历史实践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种互动关系。博物馆历史模拟教育实验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模拟情景为基点,以体验历史为核心,以互动服务为基础,以整合资源为优势。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总结历史特别是我们民族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与经验教训,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的方式向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普及历史知识的过程,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加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历史素质和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7.
傅文强 《大观周刊》2012,(20):264-264
新课改以来.高中教师如何教学.特别是农村高中教师?这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农村教师面对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因为中考对历史学科的要求不高.所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因此.学生在高中历史课中积极性普遍不高。尽管我们天天都在讲课改.但固有的高考模式又令教师们改革的步伐不敢迈得太大.尤其是我们农村高中的历史教师。  相似文献   

18.
张贵霞 《大观周刊》2012,(35):282-282
历史的地位始终不像语数外一样的被重视.这里原因很多.但提倡学习历史、重视历史教学.这是由历史本身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但历史的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历史知识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知识的特点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具体性;过去性;阶级性。基于这些特点.初中历史教学就极易陷人两大误区:第一,只注重思想性.把历史课上成枯躁无味的说教课。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19.
魏麒 《大观周刊》2013,(8):255-255
情感教育作为一项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学生个体以及整个社会的积极、健康发展。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不但符合于现代历史教学的任务、趋势和理念,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围绕着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含义。说明了增强中学历史教育情感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陈世明 《大观周刊》2011,(30):106-106
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新课程目标的侧重点也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培养学生的这种自主探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