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博物馆》2009,(3):69-69
2006年1月21日至4月23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这个极具学术性和观赏性的大型欧洲古典艺术展,是迄今为止中国引进的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内容的最高水准的展览,也是意大利送往国外艺术展览中引人注目的重要展览。因此,它被选定为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的开馆之作和2006年意大利文化年的开篇项目。  相似文献   

2.
《中国博物馆》2009,(3):91-91
2007年9月21日至11月10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300%西班牙设计”展览。展览由100把椅子、100件灯具和100幅海报组成,策展人为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胡里·卡贝拉。展览通过西班牙设计发展的三大主线——家具、灯饰和平面设计,展示了千变万化的西班牙设计作品,同时也使人真切体会到近百年来西班牙对世界创意文化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博物馆》2009,(3):122-122
“秦汉-罗马文明展”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和意大利文化遗产与艺术活动部共同举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承办,是呈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文化盛宴,也将是2010年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开幕庆典项目。2009年7月30日至10月7日,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展览还将赴河南洛阳、意大利米兰和罗马巡展。这是中意两国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6,(10):79-79
这次名为“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250年之藏品”的展览,是大英博物馆建馆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完整反映世界文明发展的综合性展览。  相似文献   

5.
《中国博物馆》2009,(3):115-115
2009年4月15日至5月18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晚清碎影——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1868—1872)”展览。这是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逊(1837—1921)关于中国专题的首次展览。汤姆逊是纪实摄影的先驱和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之一。相对于晚清其他造访中国的摄影师,汤姆逊的镜头不带民族偏见,  相似文献   

6.
《中国博物馆》2009,(3):71-71
2006年5月26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印象派至现代派精品展”。本次展出的60件大师杰作直接来自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永久陈列展厅,均为“镇馆之宝”。展览内容涵盖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西方现代主要艺术流派,其艺术和学术价值在国内引进的海外艺术展览中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7.
我国博物馆通过举办以“文明”为标题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国内外巡展)等方式,不断尝试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凸显中华文明的独特标准与重要贡献,但存在“中国性”呈现不足、阐释力不够等问题。在“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的新背景下,博物馆以“文明”为标题的陈列展览应该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挖掘多元内涵,展示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自成性逻辑,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数字展陈技术,以多维释展转换等路径凸显“中国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博物馆文明阐释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博物馆》2009,(3):94-94
“中国——面向现实”展是由中国美术馆和奥地利路得维希基金会现代艺术馆(MUMOK)联合组织举办的一次艺术交流展,于2007年10月25日在维也纳开幕。这次展览旨在呈现当代中国艺术中的现实主义面貌,是一个严肃讨论中国现实问题和中国当代艺术自身问题的学术展览,  相似文献   

9.
《中国博物馆》2009,(3):82-82
2007年2月15日至5月7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庞贝末日——源自火山喷发的故事”展。庞贝,曾经是古罗马一座繁华而喧嚣的城市。如今,庞贝这个考古史上最引人入胜的故事以精彩的展览形式首次呈现给中国的观众。489件来自庞贝古城的文物,娓娓叙说发生在公元79年8月24日火山爆发时的故事,包括壁画、雕塑、绘画、珍宝、饰物、  相似文献   

10.
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5年12月18日开始试运行。在此期间推出了第一个大型涉外展览《世界文明珍宝——大英溥物馆之250年藏品》展(以下简称大英展),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据统计,展览期间接待观众总量203690人(不含旅行团),全票购量113307人,半票购量90383人,旅行团量5817人。国内观众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到世界一流博物馆的珍藏,尽情享受域外文明与艺术的美妙。  相似文献   

11.
笔者有机会参观了一个内容别致的展览--在皇城艺术馆举办的"北京市档案开发利用成果展",很有一些感触.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中国举办了丝绸之路视野下的一系列有关亚洲文明的展览,开阔了人们对尚未知晓的亚洲各国的了解,多角度展示了公元前后几千年亚洲文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亚洲最古老的文物凸显了人类最早文明的源流。本文对丝绸之路与亚洲文明之间的互动进行了考察,通过各国海陆转输的贸易商品和填补文化艺术缺失的空白,提炼了交流的主线与路网,重点分析了以往较少关注的精品文物,认为亚洲的文化不仅独具特色、厚重灿烂,而且为世界人类文明交流做出了贡献。中国连续推出有自己特点的各国合作联展,标志着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原先未知的亚洲周邻各国,大大延伸了丝绸之路外部路网世界的文化空间,有助于理解共存、共容和共生的亚洲,从古老丝绸之路的"亚洲观"走向全球文明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形式设计是展览得以呈现的重要环节,每个展览都需要设计者为其量身打造展览环境,突出展览主旨,并赋予展览空间一定的艺术性,避免出现主题不明确、缺乏个性的空间形式。展览空间形式设计首先以展览大纲框架为依据,结合建筑结构来组织空间序列;尔后通过对各单元章节的解读、展品元素的提炼来确定空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基调,并结合材料质感和技术手段完善展览空间主题性与艺术性的塑造。本文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的形式设计思路,通过对空间分隔、色调搭配、纹样装饰、材料应用以及技术呈现等设计要素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如何打造主题鲜明且兼具艺术特色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4.
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城市发展所追求的重要因素,淮南市黄义收藏艺术馆的规划建设将为淮南这座城市注入相应的活力。文章通过对淮南市黄义收藏艺术馆规划从景观风貌定位、功能布局、平面布置、道路交通规划和开敞空间规划内容进行探析,以期为其他艺术馆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博物馆出现了很多新的动向,可以简单描述为“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向。《以观众为中心:博物馆的新实践》一书作者结合多年对于欧美博物馆的观察,通过10个博物馆、艺术馆的案例分析与深度访谈,为我国博物馆融入此次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范本。这本书中所论述的博物馆内部人员职能、阐释方式、展览改造、社交活动等诸多改变,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博物馆的组织改革和展览活动策划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6.
在第九期的本杂志中,曾就3D电脑艺术馆的思维方式,3D表现的技术手法作了部分分析与介绍。例如,电脑与艺术、3D电脑艺术馆、3D的表现技巧与作品等,在电脑艺术馆中,介绍了艺术馆的创意和构成。在表现技术中,就3D表现过程中的造型功能及表面功能作了解释。 在本期杂志中,除继续就表现技术的光源功能、演绎功能、动画功能进行分析外,还将就电脑世界中艺术的信息处理及3D电脑艺术馆的部分作品做一解释。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实践》2008,(6):F0004-F0004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新闻文化中心的邵洛羊艺术馆是以我国著名美术理论家、书画家、革命老前辈、九十高龄的宁波籍人士邵洛羊先生命名,乔石同志题写馆名的公益性艺术展览场馆,馆内珍藏了邵洛羊先生捐赠给家乡的百余件书画精品和图书著作,其中有不少珍贵的明代、清代和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更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凯茜 《新闻传播》2006,(7):F0003-F0003
陈凯茜,自幼喜好书画,师从哈尔滨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孙国辉。擅长书法、国画、装饰画。曾在黑龙江省教师学生书法精品展中荣获金奖。并几次参加国内外各种比赛和展览。作品及文章发表于《中国教育走向》、《中国少年报》、《黑龙江日报》等报刊中。并在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太阳岛于志学美术馆、哈尔滨大学艺术馆等地举办个人展览,在国内各地参加联展。  相似文献   

19.
跨地域协作举办联合展览,通过展示文化遗产具有独特价值的点、线、面,而反映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是未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由"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牵头,西北五省区博物馆联合成功举办的《丝绸之路——大西北道珍》展览,是区域博物馆馆际之间整合文物资源,合作举办展览,打造文化品牌的有益尝试。这一尝试成功创造了区域博物馆交流合作、文物互补、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徐磊 《东南传播》2022,(6):72-74
民俗展览的对象不是民俗,而是民俗传承者的生活世界,其目的是帮助观展者了解特定民俗传承者的行为模式与精神世界。为了构建可为观展者带来高峰体验的认知空间,实现民俗展览的最终目的,全沉浸式民俗展览应运用新技术对传承者的生活世界进行“仿真模拟”,赋予观展者以传承者的主体性,运用交互叙事手法等,以帮助观展者深入体验民俗传承者的生活世界。此外,还应尊重民俗传承者的主体性,通过传承者参与展览筹备、展陈、展出后总结等方式获得传承者认同,尽量避免外部力量对民俗文化本真性的歪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