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美国社会暴露小说的成功反思中国官场小说创作的不足,并以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为例,指出中国官场反腐小说必须突破原有框架,创新创作手法,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在小说《丽赛的故事》中,通过对女主人公丽赛与其亡夫在生死两隔的异度时空之间自由交流的情境展开后现代叙述,为读者悉心打造了一个充满深爱、悬疑而又血腥的恐怖的情感故事。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手法与恐怖小说创作手法结合,既能增加恐怖效果,又能以"恐怖"的方式推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民族身份认同是美国文学批评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亦是族裔作家不断质疑完善的重要概念之一。文章以当代华裔作家任碧莲的小说《典型美国佬》为文本,审视典型美国人固有形象及其在小说中的化身以及家庭意象。她不但消解了美国固有的民族认同,突破了东方主义的藩篱,而且重新建构了一个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以家庭为核心的杂和认同。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南方代表作家之一的威廉·福克纳曾创作了小说《我弥留之际》.该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因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受到了读者和批评家的一致好评.福克纳所采用的多重聚焦手法为作品增添了巨大魅力.通过对福克纳采用的内聚焦、外聚焦,以及多重聚焦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看出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这部小说中运用多重的叙述视角,体现了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极大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成功塑造了一个多重的话语世界.  相似文献   

5.
高金和 《海外英语》2014,(4):160-161
威廉·巴勒斯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小说《瘾君子》中,使用传统小说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毒品世界,令人触目惊心,发人深思。该文从内容简介、作品赏析、作品评价三个方面加以探讨,有助于加深读者对《瘾君子》一书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吴仙仙 《文教资料》2009,(32):19-21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他注重探索小说创作形式和艺术手法,在创作的叙事手法上有独到之处。本文以其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范本,从叙事学的角度,着重分析这篇小说在叙事时间上的特征,以及这一特征对于表现小说主题的特殊意义,并由此来探讨该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其小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书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解读了《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继而引出了其创作手法在深化小说主题、思想内涵及意蕴方面所发挥出的关键性作用,肯定了该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红字》是美国的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作品以生动的题材和独特的象征手法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分析了小说人物和情节中基督教原型的象征意义,揭示了霍桑的"原罪———赎罪———死亡———永生"这一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9.
哥特式创作手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中晚期,哥特式创作手法出现以后吸引了很多的小说家。在《雾都孤儿》中,狄更斯不但运用了哥特式的创作手法,并且将其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合理的结合起来,本文主要分析哥特式创作手法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进程中 ,1976年汤亭亭的自传体小说《女勇士》是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 ,但其巨大的成功也竖起了一座为后来的华裔作家难以超越的尖峰。任璧莲没有模仿汤亭亭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 ,而是独辟蹊径。她精心选择创作主题 ,辅以她那独特风味的轻松幽默的笔调向读者娓娓道来。笔者通过细读《典型的美国人》和《梦娜在希望之乡》两部小说的方式 ,侧重剖析了任璧莲的写作策略以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丹华 《成才之路》2010,(18):80-81
梦幻手法是《红楼梦》的基本手法,曹雪芹以"因情生梦,由梦即情"的创作心理,构建了一个又一个富有隐喻意味和哲理性的梦,由此来突出小说主题,为小说的发展埋下伏笔。而重要的是,读者能从梦境中感受到作者的梦幻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2.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白雪公主》运用"拼贴画"创作手法对19世纪初德国民间童话《白雪公主》进行了全面戏仿和彻底解构。他的"拼贴画"创作手法体现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对于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观念以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主要审美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家巴金的小说《家》与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小说《家》,虽然创作于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代,但却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封建宗法制大家族的崩溃。两部同名小说在取材上和在描写手法上也有某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4.
吴卞 《零陵学院学报》2014,(1):39-40,43
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妮·波特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创作手法上,她善于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失窃》是波特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创作特色明显。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失窃》中女主人公钱包出现的几个画面场景,探索象征这一手法在《失窃》中的运用,旨在围绕小说《失窃》中钱包出现的场景,分析钱包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柏林》是美国作家奥莱尔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入选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这篇小说没有直面战争,而是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个横截面,描写了车厢中发生的一幕,诠释了对战争的思考,对人性的感悟。我们都知道,微型小说创作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就是对结尾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刘威 《海外英语》2023,(16):206-208
美国非裔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在其小说《地下铁道》中融合了后现代写作技巧,也使用了隐喻、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隐喻是美国黑人文学传统的一个特色,隐喻手法的使用使小说内涵更加丰富,表现力更强。从隐喻视角出发对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进行解读,可以对这位黑人作家的创作意识和创作技巧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更深刻感受美国当代知识分子对历史与种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施蛰存对心理分析创作手法的成功运用,与二十年代“为人生”和“创造社”的小说有着密切关系。二十年代小说模式催生了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雏形《娟子姑娘》,后来促使他有意识地借鉴国外心理分析理论和创作手法,在心理分析小说创作上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18.
小说是借形象反映生活的。艺术对比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相当重要和非常普遍的手法之一,注重艺术对比手法的研究和探索,无论是对创作或者是鉴赏艺术美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拟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几部古代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是美国二十世纪文坛上的奇才,美国南方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之一。福克纳的小说以人物的意识作为描写对象,针对意识活动的特点,他在创作中尝试了大量的传统和创新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叙事手法是多角度叙事、对位式结构和隐喻象征手法。《押沙龙!押沙龙!》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手法。  相似文献   

20.
詹姆斯是一位才华卓越的小说家,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小说创作上成就斐然,率先开创了心理小说和意识细致分析的写作手法。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詹姆斯的经典著作《贵妇的画像》中女主角伊莎贝尔独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