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关于晚清上海历史与文化的讲述中,女性社会位置的变化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通过讨论《点石斋画报》与《吴友如画宝》中的女性呈现,分析其中的“观看之道”及隐藏的复杂的社会性别关系,进而揭示出晚清上海都市现代性问题中消费文化的这一面相。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拟就《金瓶梅》与晚明女性生育民俗的角度探究被称为"中国十六世纪后期的社会风俗史"的《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女性生育民俗文化的特点,使我们透过作品真实地感知晚明时期女性的生育状态,了解晚明女性生育民俗。  相似文献   

3.
在亚洲教育思想史上,先后出现过三部《劝学篇》。这三部不同年代的巨著,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荀子在他的《劝学篇》中,强调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越数千年,近代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政治家张之洞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思考颇深,他在自己的《劝学篇》中表述"中体西用"的思想。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无独有偶,也发表了同名论著,对日本当时的教育乃至整个日本社会的变革,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末日想象"的概念来源于基督教传统。梁启超的《世界末日记》是一篇以科学和宗教为载体的翻译小说,文本在世纪末的颓废情绪和末日想象下剥离了原著的基督教思想和天文学的科学精神,融入了梁启超个人的佛学观念和流亡域外的时代境遇,影响了晚清末日想象文学的书写。通过追溯《世界末日记》在不同刊物上的转载及传播情况、分析《世界末日记》在晚清社会的传播所形成的末日想象思潮,来阐释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视域下末日书写与晚清佛学思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夜雨秋灯录》立体化地展现了中国晚清社会的民生百态:反映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同情下层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揭示世风的污浊和道德的沦丧,颂扬善行美德和良知侠举;揭露封建礼教对广大女性的残酷桎梏,发掘女性身上的人性美、道德美,赞颂她们的义、侠、智、勇;披露当时社会上各种旧俗陋习,揭示邪教的虚伪本质,讽刺"时文"和官场的阿谀奉承。  相似文献   

6.
近代上海女性的身体移动空间范围和移动方式决定了女性摆脱传统封建文化约束的自由度。晚清小说家陆士谔的《十尾龟》对上海妓女的描绘显得独特而有新意。在上海这个流动性和开放性空间中,映捷的身体移动方式把上海妓女和家庭妇女勾连在一起,使她们对女性身体产生新的感知和体验,让她们认识到追求自身欲望的合理性和可能性。这种女性觉醒意识的出现离不开上海这个流动性空间。  相似文献   

7.
思妇原型源自《诗经》中的情爱诗,是当时社会男女恋爱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思想情感艺术的折光。因为从她们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局限于封建社会初期的周代,而是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很有代表性。所以说,她们具有深刻的社会与现实意义。《诗经》中的这些处于婚姻爱情家庭中的女性形象,既是对当时现实社会中的女性一定程度上的再现与升华,同时又反映了时人对至情至爱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8.
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中国古典小说中女性的情感及思想变革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而近代社会言情小说家李涵秋的代表作《广陵潮》中的女性,在反映历史,描绘社会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我们可以了解晚清30年的变革,从众多女性的情感历程中,可以再现社会、时代的缩影,因此,我们以社会言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例,来分析过渡时期的女性形象,从这些人物形象身上,寻找中国小说所走过的道路,进而,把握社会言情小说的价值和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维多利亚时代的代表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20世纪英国女作家琼·里斯分别在自己的小说《简·爱》和《野藻海》中演绎了一个为争取女性的自由平等,向男权社会发出对抗呼声的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但小说对女权主义思想的重大启示作用和意义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郑大华教授的《晚清思想史》,学界大部分前辈认为此书在许多方面为晚清时期思想史的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也有部分学者就此书的一些内容及写法等提出不同的见解。笔者以为思想、文化与哲学的范围难以区分,总体而言,《晚清思想史》抓住了晚清思想发展的主流脉搏,勾画出了晚清思想发展的内在轨迹,对每一种思想都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价,虽不尽善尽美,但不失为一部思想史力作。  相似文献   

11.
杨红 《海外英语》2013,(19):160-161
严复作为清末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其翻译作品《天演论》中所传达的思想对于晚清社会的思潮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催酶作用。该文就试图探讨严复译著《天演论》对于晚清中国社会思潮影响,帮助大家客观评价严复作品。  相似文献   

12.
石君宝的《秋胡戏妻》①是一部流传非常广的杂剧,其主要表现了在封建传统礼教的束缚之下,女性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妻纲"对她们的压迫,以及她们反抗这种压迫而不得的社会现实,其中还反映了当时普遍的社会矛盾。京剧《桑园会》②则是在《秋胡戏妻》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前者既有对后者的继承,同时也有很多创新的地方,使得两者之间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以"重德轻才"为倾向的儒家女性才德观,在不同历史时期又呈现出复杂面貌。班昭《女诫》首次将女性才德并论,虽轻才但却并不贬才抑才。王相之母刘氏《女范捷录》以有德之才和无德之才的利弊区分,驳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俗谚,试图将女性才德关系再次恢复至早期儒家标准。薛绍微《训女诗》(十首)则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理性辨析晚清"女学"运动中的"重才轻德"思想,倡导"才德并举",女性才德建构也由"才女"上升至与儒家"君子"相接近的"巾帼儒生"。  相似文献   

14.
作为晚清较有影响力的第一份画报——《点石斋画报》,其图文并茂的形式,以及它所描绘出的诸多丰富多彩的反映晚清时期国内外市民生活的事例,在今天看来,不仅弥补了文字传播的不足,并为研究晚清的社会史、思想文化史和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相似文献   

15.
向延斌的中篇小说集《欲望城》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双性创作视角。在"看"与"被看"的欲望呈现中,向延斌在小说中既揭示和批判了男权主义思想,同时也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真实地展示了她们的情感、欲望以及欲望受到压抑的灵魂的苦闷。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英雄,贞德与花木兰便是其中的经典人物,她们同样是拯救祖国于危难的巾帼女英雄,贞德与花木兰之间有着太多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她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女性,她们都为争取与男性平等地位而做出了努力与抗争,更看到了中西方政治、文化、宗教对其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选取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历史名剧《圣女贞德》中的贞德与中国艺术家言慧珠改编的《新花木兰》中的花木兰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她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中西社会、文化、宗教对她们女性形象的影响,进而引发对女性问题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这些妇女不论以什么形象出现 ,都使读者感到清新、鲜活 ,她们以独立的爱情意识向封建礼教挑战 ,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本文通过《聊斋》中女性选择对象的标准 ,追求爱情不重结果 ,以及她们不甘于被奴役的地位的论述 ,揭示了《聊斋》女性独立的爱情意识 ,展示了她们新的思想和新的气魄  相似文献   

18.
安德里娅·利维的《小岛》中描述的两位女性一直被看作是底层阶级的代表,她们在当时的社会属于"二等公民"。受到种族、阶级和性别矛盾等复杂关系的影响,当时的女性群体属于不被关注和认知的。文章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对《小岛》中女性形象进行剖析和解读,来揭示在当时多元文化兴起的社会背景下,处在底层的女性群体敢于颠覆传统社会形象、主动选择塑造全新而独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明走到现在,作为第二性的女性是中处在男权社会的阴影中。女性的自我之声却被抹杀和压制了,这造成了男权文化构造中女性自我的空洞化。《玉米》中的柳粉香形象和《大浴女》中的唐菲形象都是漂亮有个性,但是在世俗眼中是放荡的罪恶的典型代表,她们对抗着这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她们自尊、自立,展现了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高扬和倾泻,但是在一个以男性、权力意志为中心的社会中,她们是注定被异化的,悲剧的命运不可更改。  相似文献   

20.
王萌 《铜仁学院学报》2006,8(4):19-21,45
《妇女杂志》是二十世纪早期以女性读者为主的代表性刊物,贤母良妻主义最初由晚清维新派人士提出,《妇女杂志》于此多有阐发。贤母良妻主义实际上是由传统的贤妻良母思想发展而来,是男权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女性的重塑与规约,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理想化的苛求,并由此产生了一批苍白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