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静 《现代语文》2015,(1):78-80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2.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3.
山东沂水方言的程度副词非常丰富,除了部分与普通话形式相同的词语外,尚有大量沂水方言特有的副词。表示程度极高的后附加式副词"杀"至今仍在沂水方言中使用,而没有如普通话那样被"死"所替代。沂水方言"杀"的用法属上古、中古汉语的遗留。  相似文献   

4.
沂水方言的"子"尾可附着于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动词、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量词、数词、名词或量词的重叠式、动名组合、形名组合、名量组合之后,构成一个名词。部分附着于名词或动词后的"子"尾与其前面的名词或动词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继续附着于一些名词的后面构成一个名词;沂水方言的"子"尾可附着于量词或量词重叠式之后,构成一个量词。沂水方言的"子"尾具有成词、改变词性、表小、别义和指称五种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淳方言是吴方言宣州片中的一个方言分支。本文讨论该方言中名词后缀"子""头"的变音情况、构词方式、意义及功能。由于受前音节调值等因素的影响,"子""头"变音调值类型多样,且有一定的类推作用。通过替换语素、增音、替换儿化、修辞等方式进行词缀构词,后缀"子""头"分别具有表义、区分词类、代替儿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方言中,"子"尾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构形后缀。借用类型学研究的视角,对汉语方言中"子"尾的读音、构词、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进行考察,发现汉语方言中"子"尾虽然在语音形式、构词特征、语法功能以及语义特征彼此略有差异,但它们作为名词词尾标志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同汉语中的某些虚成分一样,是粘附性的虚成分,不仅可以粘附在语素、词上,也可以粘附在短语上。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新乐方言中派生构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作为派生构词重要要素的词缀,在新乐方言中也是形态各异、复杂多样,可以通过对新乐方言中的常见词缀及其用法的描述,找出这些词缀在构形和表义上的一些共同特点,从而为分析新乐方言的派生构词方式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河北新乐方言中派生构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作为派生构词重要要素的词缀,在新乐方言中也是形态各异、复杂多样,可以通过对新乐方言中的常见词缀及其用法的描述,找出这些词缀在构形和表义上的一些共同特点,从而为分析新乐方言的派生构词方式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河北临漳方言中名词词尾"的"可以作为构词成分加在名词后面而不改变词性和意义,词尾"的"应该来源于上古汉语"者"的另一种用法.  相似文献   

10.
东北方言作为与普通话最为接近的一种方言,其中一些词的使用方法虽然与普通话有相同之处,但仍具有一些特殊用法。东北方言中"的"除与普通话有相同用法外,还可以与否定副词"不、别"、疑问代词"咋"组成常见搭配,其意义和用法具有特殊性,与在普通话中的用法不同。"的"在东北方言中的使用,体现出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使东北方言在表述上更加简洁。  相似文献   

11.
江苏东海方言中的"子"尾词十分丰富,形成东海方言词汇的一大特色。东海方言"子"尾的语法功能包括成词、转类和衍音三类,主要构成名词或量词,或成为名词或量词的构形语素。"子"尾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有变义功能(改变词义)和增义功能(含指小、表轻蔑、表喜爱),并且"子"尾高度语法化,具有极强的能产性、类推性和较高的强制性,因而成为东海方言中名词、量词构词和构形的显赫形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苏寅 《现代语文》2009,(7):109-110
芜湖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词.本文着重分析了芜湖方言中"子"尾词的构词形式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头"字在汉语普通话中的主要用法是作名词、量词、构词后缀,但在湘西多个地区(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等)方言中,"头"除了以上用法外,还能作为关联副词、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即用于"头+VP_1/V_1+头+VP_2/V_2"结构中。本文主要以该结构形成的原因、充当的句法成分以及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性质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4.
长沙方言属于湘语长益片,按意义可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和频率副词、肯定和否定副词、情状副词、语气副词六类。长沙方言的副词与普通话的副词相比,出入很大,普通话中的一部分常用副词长沙方言基本不用,长沙方言中的一部分副词是普通话中没有的,有的副词长沙方言和普通话都用,但用法有差别。长沙方言在词的兼类、搭配形式和构词方式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张掖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选取张掖各市志方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方言词汇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添加、补充方言词,分析张掖方言词汇的构词理据,探讨构词理据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山西离石话助词"来"、"得来"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虚词系统中"来"作为助词的用法很普遍,随着语言的发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来"的这种用法已经消失,但在很多方言中尤有保留.前人已有关于"来"作为助词在吴语、四川方言、陕北方言等中的用法的论证.考察助词"来"、"得来"在山西晋语离石话中作为事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的特殊用法,以揭示其与近代汉语的关系,为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17.
"子"缀是怀远方言里的常用后缀。通过描写怀远方言"子"缀的用法,并与普通话"子"缀和"儿"缀进行比较,发现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词数量丰富,语法分布广,"子"缀可以用来辅助构成名词、量词、代词和副词,在语义功能上起到了区别意义、添加附加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将"在左云方言中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用法,文章旨在探讨"将"的性质和功能。立足于左云方言事实,对"将"的用法进行共时描写,具体论述它作为副词、动态助词及介词的用法。作为副词的"将"可以表达多种语义,作为动态助词使用是"将"独具特色的虚词用法,而介词"将"则是处于半虚化状态的一个词。把左云方言"将"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中的"将"进行简单对比,通过全面分析,加深对"将"多功能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占有充分的方言材料的基础上,指出阳泉方言存在着子变韵子变调现象,并系统分析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子尾词与阳泉方言对应词语的构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太原方言中,带"圪[k??]"的词语及其变式广泛存在,"圪"的构词形式繁杂,"圪"的运用是太原方言最突出的特征之一。通过对太原方言中含"圪"字的结构以及在"圪A"结构的基础上衍生的各种变式分类进行周遍的描写,发现"圪"作为词缀,无论在词义上还是在结构上都不断地弱化,甚至完全虚化。"圪"字经历了由表义的有效"构词成分到"不表义的无效构词成分这一虚化过程。可见,"圪"在太原方言中具有极高的构词类化性与能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