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心情     
有好多天了,慧能小和尚独坐寺内,郁闷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自也不语,微笑着引领弟子走出寺门。门外,是一片大好的春光。师父依旧不语,怀抱春光,打坐于万顷温暖的柔波之上。放眼望去,天地之间弥漫着清新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小和尚深深吸了口气,偷看师父,师父正安详地打坐,仿佛心中空无一物。小和尚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到底闷着什么药。过了晌午,师父才起来,还是不说一句话,不打一个手势,领着弟子回到寺内。刚到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上两扇木门,把小和尚关在了寺门外。小和尚不明白师父的用意,独自坐在门前,半天…  相似文献   

2.
<正>乙亥年,在中国香港和大师兄张礼义及中国香港师兄常迪民三人正式拜朱鹤亭为师,见证人是享誉全球的影星关德兴大师(在大约80部电影中饰演黄飞鸿),主持人是国际詠春拳总会会长梁挺。跟随师父习武练拳,悟道炼丹,修行悟空三十余载。从师父当年古稀之年到现在的期颐之年,让我们这些弟子们感到无限自豪的是师父永恒青春,讲话中气足,走路步伐矫健,整天神采奕奕,特别让人羡慕的是师父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弟子们现已年过花甲或古稀之年,但我们从未感到老了,因为师父让我们不敢老。  相似文献   

3.
武学师说     
张方 《精武》2004,(8):20-22
习武者如果拜师,师父要考察徒弟,自有“择徒的标准”;弟子也应慎选师父,要知“拜师的学问”,欲知个中诀窍,须读《武学师说》。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小和尚,根器很钝,拜在一位师父门下。一次,师父想外出云游,因为小和尚很笨,便不愿带他同往。小和尚问师父:师父不在的时候弟子修些什么呢?师父随意答道: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问:吃何物来填饱肚子呢?师父用手指了指说:“吃那不远处河边的石子便可。”于是,师父扬长而去。小和尚果然按师父的话去做,过了几年,师父归来,因肚子饥饿,便唤徒弟去做饭菜来吃。小和尚便去河边拾石子来煮,心中还不断地念着阿弥陀佛!煮罢,摆在师父面前,师父大  相似文献   

5.
除草蕴禅机     
弘毅 《健身科学》2010,(7):29-29
一天,弟子们围坐在禅师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的奥秘。禅师默默无语,闭着眼睛。突然他向弟子问道:“怎么才能除掉旷野里的杂草?”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个弟子说:“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禅师听完微微一笑。  相似文献   

6.
以冠县梅花拳传承协会为个案探讨师徒互动及组织建构过程。协会师徒互动包括:(1)传艺协作:师父通过引导惩戒使弟子养成行为规范,在技艺渐进中密切师徒关系;(2)情感交互:师父为武术传承事业倾情付出换来弟子的情感回馈;(3)仪式共享:拜师仪式缔结师徒关系,祭祖大会强化组织认同。协会在师徒互动中建构:(1)技艺传承中,徒弟在认识师父中融入协会,师徒共同维护协会良好形象,最终形成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2)情感交流中,弟子归属感提升表现为对协会从仰慕、关爱到眷恋的情感递进和升华;(3)仪式共享中,拜师和祭祖贯穿情感形塑制度,以丰富拳种叙事促进认同。总之,师徒互动是围绕武术传承展开的情感与仪式的互融共促,民间武术组织应以情感与仪式交融促进技艺传承。  相似文献   

7.
泰山岩岩     
1937年6月,木谷实与夫人美春告别,启程与本因坊秀哉进行划时代的名人引退棋。木谷实早期的几位弟子一定会列队送师父出门吧,仿佛看到其中有一位刚刚渡海前来的十四岁少年,他望着师父的背影,心中是崇敬,是羡慕,还是默默埋下了对自己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1967年的一天,洛杉矶唐人街振藩国术馆,一众截拳道弟子穿戴着那个年代极其罕见的护具,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全接触对抗训练。这时,李小龙带着奥克兰助教级弟子严镜海进来,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训练结束,李小龙微笑着走向弟子李恺,拍拍他的肩膀,说:“嘿!你知道镜海怎么评价你吗?他说:‘小龙,那家伙已经真正掌握截拳道了。’”四十多年后,湖南娄底,在一次截拳道私教课后,当李恺师父对两位笔者绘声绘色地回忆起那件当年往事时,师父那满脸洋溢着自豪的开心笑容,让人仿佛能穿越到当年现场,即时分享到师父那时那刻那份由衷的喜悦。事实上,在洛杉矶振藩国术馆,李恺师父是他的师兄弟们公认的实战高手,无规则节奏的掌控者,也是对于截拳道阴阳哲理最有领悟和研究的龙的传人。李小龙当年曾明确指出截拳道是“从传统武术中解放出来的”“中国拳道”(TAO OF CHINESE GONG FU),虽然创立至今已有56年历史,但因各种原因,大众对于截拳道,仍然雾里看花,众说纷纭,甚至有些人以讹传讹,将截拳道视为纯粹西化的现代搏击术。对此,作为李小龙宗师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截拳道亲传弟子、一代拳王、武术家兼科学家、中医药学博士,李恺师父生前曾...  相似文献   

9.
阎亚伟 《精武》2008,(3):58-59
我师兄与很多名家弟子有很深的交情,前些日子与他聊天,说起自己当年求师学艺的艰辛,他很感慨,说起一个事,让我十分震惊:他所知道的一些曾在名家师父门下学习的朋友,他们访求名师,努力修炼,练好功夫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回去揍自己的名人师父!呜呼,师徒之间结怨如此之深,怎么不让人感慨师道尊严的沦丧!  相似文献   

10.
皮传琼 《武当》2024,(1):7-8
<正>太极拳修炼要点之一就是身如气囊,开合鼓荡。是说身体如同充满了气的大气球一样,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变化而胀缩鼓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在学习32太极剑时候,我的师父周有道先生讲解“野马跳涧”时就讲到了鼓荡劲。师父是杨澄甫宗师的弟子李云龙先生高足,讲解的鼓荡劲使我们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1.
王茂斋品德高尚,恩怨分明。其一心回报师恩,弘扬师门。由于师父饱受满清王公贝勒歧视,明明是受业于杨禄禅宗师,却因王公贝勒认为:你是奴才,我们的师父,你怎能叫师父?那不是和主子爷们称兄道弟吗?故在杨禄禅临终时,全佑(凌山、万春)遵师命拜小自己3岁的班侯为师。王茂斋对此不以为然,并公开对弟子说,我师父是全佑,师爷是杨禄禅。凡是满清皇亲国戚这些人前来投师拜门,王茂斋一概不教。有一次,一位王爷知道王茂斋喜爱兵器,就拿了一把镶嵌珠宝的名贵宝刀作为礼物,前来拜师。王坚辞不受。后来这人转而结交王的次子王子英,并把宝刀送给王子英。王…  相似文献   

12.
李小龙生平大量的武术训练器械都是由他自己构思设计并绘制草图的。在李小龙中、前期的众弟子中,不乏能工巧匠,正是他们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将师父的奇思妙想由设汁蓝图变成精美绝伦、威力无比的训练器械。李鸿新、严镜海、赫伯·杰克森便是李小龙生平的3位训练器械制造师——他们既是小龙的好友、名弟子,又是小龙练功房里众多训练器械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13.
李照山 《精武》2009,(4):24-27
一、问题的由来 对于任何事物来说。都有本质的东西,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就等于抓住了关键。学拳的道理也是一样。对于大成拳而言,什么是它的核心呢?有的人总认为自己练的是真正的大成拳。他们判断拳法的依据主要是姿势的差异。如果拜了姓刘的师父。那就说姓张的师父或者姓徐的师父练法不正确。其实这是很片面的。从绝对意义上讲,只有宗师本人传授的才是真正的大成拳。俗话说:“十个徒弟十个样”,也就是说,每个弟子学成后的定拳模式都不可能一模一样,哪怕是最直系的传授,也会产生细微的形式差别。  相似文献   

14.
拜师是习武者一件非常庄严的事。过去拜师前先要“递帖”,帖一般是朱红色的,成折叠形,表面写上“拜师”二字,帖中写弟子某某愿拜某某为师,自己的生年自日,籍贯住址,有的还要写上自己的誓言和志向等等。师父收下贴子表示同意拜者为征(如果师父”谢绝”贴即表示不愿收拜者为“入室弟子”,然后再选择良辰吉日清来本门长辈、同辈、亲朋好友正式举行拜师仪式。仪式由辈份高寿主持,堂中设置祖师“灵位”,拜师者跪地“盟誓”,给师父、同门长辈行拜师礼··最后大家一起记顿拜师喜宴。百门各派拜师的仪式和方法各有不同,都有自己选择徒…  相似文献   

15.
我最终选择了"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为什么?得从我的学武经历谈起。我1951年生,16岁开始学武。跟汤师父(中央国术馆教官黄柏年先生之关门徒弟王永年先生的弟子)学潭腿6路(共12路)、初级拳、八极拳、四路查拳、一  相似文献   

16.
蔡李佛拳是广东人陈享融和他的师父蔡、李、佛(陈)三家拳法之长创立的武术流派,因为博采众家之长,所以拳法中既有南派拳法的稳健刚强,也蕴含北派拳法开合舒展,具有刚柔相济,攻防兼备的特点。蔡李佛拳发源于江门新会,创立百年以来,风行岭南,弟子遍及世界五大洲。  相似文献   

17.
张兴洲 《武当》2008,(9):40-41
2007年3月27日,一代太极宗师杨振基先生溘然长逝。他的逝世,使他的亲朋好友万分悲痛,使他的弟子们失去了一位爱戴的长者和尊敬的师父;他的去世,是我们邯郸太极拳界乃至全国太极拳界的重大损失。我与杨先生有着四十多年的友情,作为他的同道好友也深感悲痛,今特撰文以示怀念。  相似文献   

18.
权成 《精武》2006,(1):1-1
说出来您可能不相信,最初让我留意到程根科师父的,是程根科师父练功照背景中的一只特大号垃圾箱, 那只垃圾箱让我记忆犹新,大得犹如一个垃圾转运间。看着这张照片,我好奇地想,这人是谁啊,练功照怎么选只垃圾箱作背景啊。打开信封,拿出稿件,一看“演示程根科”,当时就想,照像的也忒业余了,这师傅的弟子们对老师也忒不悉心了,就这样我记住了程根科老师,同时也知道了常有心意拳。程根科老师1935年出生于山东,后随祖父迁居山西,自幼随祖父习长拳及中医,后拜山西著名心意拳大师  相似文献   

19.
精武百杰     
《精武》2009,(3)
大成拳名师王建民大成拳名家王建民先生简介王建民先生,山东德州人,自幼习武,8岁开始学练形意拳,师从山东武术名家王子平。14岁拜在形意大师尚云祥之女尚芝荣门下,得尚门真传。后应征入伍,曾任侦察兵武术教官。复员后,投师于著名大成拳武术家王选杰先生。为求深造,毅然辞去公职,到北京住在师父家中,成为其晚年随身弟子,经常随大师外出  相似文献   

20.
尚立和 《钓鱼》2013,(10):17-19
我年逾古稀,七十一岁,钓龄却只有13年。我是新旧世纪之交才学钓鱼的。第一位师父是于瑞亭先生,他教的是传统钓法;不久,我又有了第二位师父,衣善新先生,他教我悬坠钓法:两位良师益友,手把手地教我绑钩、调漂、抛竿等钓鱼技术。老衣还把他订阅多年的《钓鱼》杂志送给我学习,从此,我又有了第三位师父——《钓鱼》杂志;这位师父又引领我在《钓鱼》上结识了好多师父,可以说,我的师父遍天下;虽然好多师父素未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