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适应当前我国教育、体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寻求体育运动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于2000年10月24日至2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部分省(区、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座谈会。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的3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和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的校长参加了会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郭敏、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杜兆年等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大家对体育运动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及今后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并对《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讨论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抽取东、中、西部地区的72所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进行调查与访谈.对学校的办学体制、模式、办学经费和生源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可行的领导体制、统一经费投入和人员编制、适度控制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办学规模、解决好在校学生分流问题和大力推广"体教结合"的办学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洁 《中华武术》2022,(7):64-66
体教融合的本质就是将竞技人才培养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体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为提高国民健康素质,而第二大目标则是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体教融合需要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形成合力,提高人才认识,转变育人观念,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中等体育运动学校,是为培养运动员后备人才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中等体育专业学校,是我国高水平体育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重要来源。本文以山东省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为例,针对现阶段存在的掣肘问题及如何通过深化体校改革实现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吴爽爽 《精武》2012,(24):60-60,62
阳光体育运动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倡导"健康、运动、阳光、未来"的理念。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学校体育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式的动员状态下,要通过学校、体育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学校也要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中总结和探索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影响我省体育运动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宏观因素有政治体制、经济环境、社会需求等方面。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走社会化道路,提高竞技水平,与高校联合办学,是体育运动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起了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三级训练网”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即以“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为指导方针,包括以体育传统学校和中小学运动队为代表的初级训练形式,以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运动体校为代表的中级训练形式,以国家集训队和各省专业队为代表的高级训练形式,建立的一种层层衔接的运动员培养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体制以独特的资源整合优势确保了我国竞技体育的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体校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处于关键时期,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经济体制还是思想文化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相互碰撞的过程中,特别是思想文化方面对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影响表现得尤为明显与突出,因此加强他们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体育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由过去的以计划经济为主,逐步转入到市场经济。这不仅是我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大转变,同时也影响着文化、教育、体育等诸多领域。政府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体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既为培养高质量的后备人才服务,又使自身得到充分的发展。笔者认为需从体制入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学校体育改革。1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学校体育教育在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的直接关系。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是主…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现状,论述体育运动学校走体教结合之路的必要性,提出体教结合的发展模式、所需的条件以及体教结合对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坤 《体育风尚》2024,(1):74-76
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中职学校中,多元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旨在探究多元化体育运动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以期为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市场经济对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特别是在招生和就业上的冲击,做为运动训练大项的田径项目更是首当其冲。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训练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就有可能导致田径人才的断层甚至于枯竭,从而使得体育竞技项目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更有可能导致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难以为继。为此,本文在对体育运动学校田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揭示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一、运动学校田径训练的现状和问题 1、训练设施和条件不足 良好的训练设施是运动员成才的基本条件。虽然随着经济形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保障下,由政府主导,建起了层层衔接的三级训练网,相继成立三百多所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育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现行体制下体校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难以支撑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在举国体制进一步强化的同时,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研究与专家咨询,勾画了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运动训练专业学制、培养目标及对知识、能力、技能、职业道德等要求,提出了运动训练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对合肥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个人信息、思想状况、时事政治、就业问题和学习生活等5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了体校学生思想状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阳光体育运动道德制度变化等概念进行梳理,探讨了阳光体育运动道德制度具有的导向作用、调节作用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从我国传统习俗、国外相关的学校体育道德制度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实需要的角度分析阳光体育运动道德制度化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指出阳光体育道德制度化是实现学生主体体育道德自律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效性的需要。最后提出阳光体育运动体育道德制度化的基本路径,即在学校中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气;明确阳光体育运动道德制度化的基本原则;完善学校教育督导制度,建立校长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学校是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和中等体育专业人才的摇篮,体校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群体,他们既有当代学生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他们在政治方向、人生  相似文献   

17.
从竞技体育的发展看体育运动学校生源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对我国竞技体育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竞技体育后备人材,为体育运动的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体校是二、三线队伍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材的基地,是竞技体育运动从选材、基础训练到成材的系统工程必经之路。发展至今,各学校一般具备有较先进的选材训练监测器材,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居住条件,严格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浅谈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查找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体育运动学校文化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形成传统并在一至两个体育运动项目技能上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校。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源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我国运动训练体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我国竞技体育体制初级训练形式之一。运动员的文化成绩是学校业余运动训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20.
体育运动学校肩负着为竞技体育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就综合教育形势的发展来看,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体育运动学校的现状1.整体素质差。目前体校在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但就其知识水平来说,和同年级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程度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