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个难点,作文是学生观察、积累、品味生活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累生活,让作文反映生活,使个性回归作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体验.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遵循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感悟生活,丰富习作内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指导学生写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个难点,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累生活,让作文反映生活,使个性回归作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体验,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遵循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感悟生活,丰富习作内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指导学生写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作文教学的最优化,笔者认为开放作文教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因为开放的作文教学,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真实、真挚地关注生活,感受、体察生活。这样,写作内容更丰富,表达又不拘形式,创造性思维能得到培养,同时又能提高人本价值,弘扬人文精神。一、开放习作内容学生感到作文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习作的内容贫乏,再加上教师在上作文课时偏重于写作技巧的指导。而习作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目之所及、心中所感、所想、亲手所为都是学生习作的内容。低年级以写话练习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说话和写话兴趣。根据整合原则,美术、音乐、…  相似文献   

6.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7.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只要提起作文,学生就焦虑,教师也苦闷。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缺少情感。课堂上,教师讲得神采飞扬,仍然提不起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写出来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做"无病呻吟"之态。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了解和关注。"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也是一样,生活便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是我们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的作文"柳暗花明",把学生学习作文训练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感染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将生活融入作文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是否真的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将习作教学更加生活化,指导学生动真情,写实感。避免形式,要多注重内容;不追求奢华,但求平实。教师可以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明晰生活是写作的本源;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细节;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习作的感动;还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在习作中渗透真情实感。总之,作文教学要接地气,要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师的作文个性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与时俱进,在作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生活,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情感,丰富学生思想,是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基础。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灵感,激发其写作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素材。老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丰富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习作的过程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是无话可写,最常见的毛病是内容空洞,写不具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用心观察、体验。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回归生活、关注生活、重视生活实践的体验,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老师批改、讲评。这实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要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观察事物;联系习作的要求,指导分析事物;从作文内容入手,指导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在作文教学中,大量的写人、记事的习作,其题材的源泉就是生活。实践表明,真情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作文的前提。要想丰富写作的素材,就应指导学生融人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平时的习作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动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陶冶情操,体会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14.
“言之无物”,是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平时习作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丰富学生生活、指导观察方法上,充分开拓学生的习作源泉。只要教师指导得法,持之以恒,学生的作文就会逐步做到“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15.
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练习活动。它既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又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帮手,是通向习作的桥梁。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还要加强练笔指导。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引导儿童克服畏惧习作心理,乐于习作;同时,也能够利用生活平台对习作方法进行浸润,提高习作水平,善于习作。  相似文献   

17.
王春秀 《甘肃教育》2011,(16):86-8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因而,教师在平常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从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作文的强烈愿望,同时将习作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在习作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8.
培养平和的习作心态只有在心情舒畅、平和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想像才能丰富。怎样让学生心情舒畅地习作呢?树立“小课堂”与“大作文”观念。习作课是作文教学的主阵地,但一味地把眼光盯在小小的课堂上,只传授写作技巧,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学生即使知道怎么写,也终因生活单调或语言贫乏而无从下笔。久之,学生会产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要树立“大作文”观,立足课堂,延伸课外。一方面,要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扩大阅读面,增加间接的生活积累。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9.
林晓斌 《天津教育》2021,(4):137-138
习作中的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动笔习作的过程中,根据习作内容、习作体裁的需要、结合作文指导课堂实际,创设生动活泼场景和轻松的学习氛围的教学,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情境与习作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儿童生活作文”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自始至终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使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和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二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未来生活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