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运用观察、文献、逻辑推理等方法,结合运动训练理论和现行足球规则,对冠军球队的比赛阵型、进攻区域、以及主要进攻的途径、方式、效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目的是从中找到冠军球队在足球比赛中进攻技战术的基本规律.研究发现在西班牙队的进攻战术中,两项小组的战术配合即墙式二过一和间接二过一,在边路的有效性更大于中路的有效性.西班牙的右路是他们的进行传中战术的主要区域.中场边路吊中则是西班牙队很少采用的进攻战术.传中的落点主要集中在中点和后点,尤其是底线传中和45度传中.下底回扣传中主要落点是前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申亮 《华章》2014,(28)
在近两届世界杯足球比赛当中,不仅攻防节奏快且对抗激烈。针对于中场拼抢激烈,后场防守密集难以直接渗透的特点,很多球队都更注重于两个边路的传中球进攻。由于边路防守空隙较大,使得边路进攻更为有效并具有速度快、进攻方式多变的特点,当传中球进攻更容易创造进球机会。尤其是通过边路传中球直接创造射门机会,从而创造进球的进攻方式极为有效。也是边路进攻中较为和较多采用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8年欧洲杯比赛球队整体进攻战术运用特征的研究与分析,发现以下结果:1.在前场有效流动进攻中,边路进攻和中路进攻的运用次数基本相当,边路有效进攻以传中为主;中路有效进攻主要包括中路配合射门和45度角传中,其中以中路配合射门为主.2.边路传中传到后点次数最多,威胁最大.3.运球突破和传切配合依然是中路配合射门进攻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中国足球队在17届世界杯顶赛、决赛中的射门进球分析.进球的主要特点为:在比赛的31’~60’时段的进球数最多;头球得分多;在罚球区内的射门进球多;边路传中配合进攻进球得分的比例最高;定位球进攻得分比例较大;左脚射门进球数偏少。  相似文献   

5.
第18届世界足球锦标赛进球进攻战术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18届世界足球锦标赛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比赛结束的最后15分钟是比赛进球的高峰期;总进球数的64.34%是在跑动进攻中完成的;超过3/5的进球都是在1~3人在1~15秒中3次以下传球配合完成的;另外35.66%的进球是通过定位球完成.完成全部进球的进攻战术结构模型有四种:中后场定位球和长传球发动快攻射门得分是最基本的进攻模型;前场定位球快速发动射门得分是核心的进攻模型;中后场逐步推进发动阵地进攻射门得分是重要的进攻模型;边路进攻、边路传中和利用界外球进攻射门得分战术模型是有益的进攻战术补充.  相似文献   

6.
贾成 《考试周刊》2014,(29):113-115
在现代足球比赛中,边路进攻战术始终是一种有效的进攻手段,本文对边路进攻在现代足球比赛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运用边路进攻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7.
何妙先 《考试周刊》2009,(29):132-133
在现代足球比赛中.边路进攻战术始终是一种有效的进攻手段,本文对边路进攻在现代足球比赛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运用边路进攻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欧锦赛看运球突破在足球比赛中运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欧锦赛决赛阶段的25场比赛情况统计分析,现代足球的个人突破方法越来越简练、重视实效性;个人突破的目的性更加明显,主要作用是突破传中和获得得分机会;个人突破与整体战术结合,构成了整体进攻战术的重要核心部分;边路个人突破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对2010年河北省第13届运动会男子足球(甲组)比赛6支队伍15场比赛67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比赛最后15分钟进球最多,进球方式是以利用中、前场抢断或对方失误,通过中路配合或边路传中为主要进攻形式,多数进球是由4次以下传球完成的,在罚球区内抢点直接脚射是主要的进球方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看比赛录像,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观察统计法,对02、06、10世界杯足球比赛全部头顶球进球特征及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头顶球进门前球员以慢速侧向移动为主要特征;头顶球进球的射门力量较大;前额正面是最常用、最有威胁的头顶球部位;双脚跳起头顶球是足球比赛中得分率最高的头顶球动作;球员大多数在球门线到点球点之间拥有较大射门角度的区域内完成头顶球进球;边路传中和角球是头顶球进球的主要进攻方式;前锋队员是头顶球进球的主要得分手。  相似文献   

11.
以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31场比赛为调查对象,对进攻中无球队员跑位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无球队员的有效跑位在边路创造的传中次数A区最多,在中路的进攻当中特别是中路的B区和中路的C区是进攻的主要区域,而这两个区域也正是防守的重点区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结合实例多讲多分析,突出意识培养,跑位应与接控、接射接传等实战技巧揉为一体训练.只要充分挖掘无球跑动技战术的规律和特点,球队的整体实力才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刘长春  何丽 《唐山学院学报》2003,16(2):20-21,46
具体分析了第 1 6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射门进球的规律 ,提出足球教学应强化边路传中、中路渗透和定位球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据统计法等分析对全新赛制改革下的第15届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24支球队51场比赛的108个进球特征分析表明:本届杯赛的场均进球数略低于上届,上半时的进球数低于下半时,上半时前15 min内的进球数明显高于14届欧洲杯;进球方式仍然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比头球顶射的进球率高;进球射门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球门下部是球进门的主要区域,尤其是从球门左下角区域进球率最高;进球前经过2次传递后射门进球数最多;经过9次传递后进球数量显著增多;发球区内的球门正前方是进球率最高的区域,正前方远射的进球率明显增加;边路助攻位居各区域助攻之首,特别是下底传中助攻成功率最高;前锋与前卫运动员的进球率相差无几,后卫进球数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第17-19届世界杯足球决赛192场比赛443个进球主要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届世界杯赛都是前锋队员进球最多;下半场进球率高于上半场,尤其全场比赛最后15min时段进球率最高;罚球区进球率最高,但罚球区进球数则呈逐届下降趋势;0-5脚传球后进球率明显高于6次以上传球后进球率,这与著名英国足球专家休斯先生所著《足球获胜公式》中统计结论相一致;前场组织发动进攻进球率最高;抢点脚射进球率最多,头顶球是三届中不可少的进球方式;定位球进攻和中路进攻的进球在近三届世界杯赛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边路进攻则呈逐届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足球进球的一般特征,对2014年第20届世界杯赛决赛阶段171个进球进行了观察及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本届90min的最后两个时段是进球高峰时段;射门地点主要分布在罚球区内的5区、2区和8区;射门方式以足直接射门方式为最多,停球射和头球射次之;在不同方式创造进球机会中,短传配合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角球和边路传中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丁勇 《平原大学学报》2007,24(6):122-124
对2007年亚洲杯8强阶段比赛的8场比赛的观察统计分析表明:由守转攻时,快速进攻效果明显比一般进攻要好;不同场区发起的快速进攻中,中区和进攻三区的成功率最高;最有效的攻击点在肋部;由守转攻时,以中长距离斜传发动快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第19届足球世界杯32个参赛队64场比赛143个进球的特征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本届世界杯总进球数是前三届由逐届下降转为上升的折点。在90 min比赛中,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进球数最多,比赛开始第一个15 min进球数最少。罚球区仍然是进球最多的区域,其次是罚球区前沿区域。前锋队员进球最多,依次是中场、后卫队员。在各进球方式中抢点脚射进球数位居第一,依次是头顶球进球、运球突破脚射进球。定位球进攻进球数明显列各进攻形式之首,依次是中路进攻进球、边路进攻进球。由前场组织发动进攻进球率最高,依次是中场发动进球、后场发动进球。从球门下部进球率较高,其中球门2区进球数最多,球门5区进球数最少。进球前经过队员之间"1"次传球配合后射门进球率最高,而经过"5"次以上传球后进球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6年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比赛的最后阶段进球最多,进球的主要区域在罚球区内的中间区域,进球以脚射为主,由中、边路结合发动进攻为进球的主要进攻形式,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对06年第十八届世界杯8强阶段比赛的8场比赛的观察分析表明:由守转攻时,快速进攻比一般进攻的效果明显要好;不同场区发起的快速进攻中,中区和进攻三区的成功率最高;最有效的攻击点在肋部;由守转攻时,以中长距离斜传发动快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某高校各院系足球队守门员防守传中球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守门员防守传中球技术运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守门员防守传中球技术的合理性,为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培养高质量守门员后备人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