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孩子不轻松。什么是教育呢?怎样教育好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从没有停下寻找答案的脚步。教育的关键在于使孩子掌握知识。首先要教孩子学会知识。什么是知识?仅仅是考试卷上的内容吗?明火上不能直接加液体酒精是初中化学的必备知识,可是前不久,一个大学生竟然眼睁睁地看着服务员在不熄灭火的情况下加入液体酒精却不制止,最终导致自己重度烧伤。这些知识都是我们曾经教过孩子们的,如果是初中生考试,他们一定会回答,如果是生活中运用,他们未必会知道。我们教会学生真正的知  相似文献   

2.
吴玲丽 《教书育人》2013,(34):25-26
课堂就像动车,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一起往前赶。孩子在课堂上少了身体与思想自由活动的时空。老师有没有想过,孩子在课堂上有主动提出或思考过一个问题吗?学生有超越教学预设的机会吗?孩子真正在表达自己的心声吗?孩子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吗?孩子能得到提升吗?如果答案不够肯定,这样的课堂就不是在进行素质教育,孩子的素养就不能真正得到提高。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去繁就简——减少老师过多的引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发现了一个实现教  相似文献   

3.
当今信息社会是高度发达、发展的社会.计算机已经非常普通,每个人都会用计算机,从小学就开始教孩子如何用电脑,到大学一直在学着.对于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我们到底要教学生电脑方面什么知识,还教那开机、关机吗?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结构与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在科学领域中"把握知识技能教与不教的问题"成了大家最为困惑和争议最多的热点问题.老师们认为,知识技能如果选择"教",是否会违背"科学教育重在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理念?如果选择"不教",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吗?显然,"教与不教"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两难问题.通过对<纲要>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其实科学教育并不否认"教",关键在于哪些知识技能需要教?哪些不需要教?什么时候教?怎么教?现就这些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二、教什么? 教师天天教学生学知识。但什么是知识?却不甚了解,以为课本上印着的就是要教的全部知识。其实不然,课本仅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知识的言语信息,而大量关于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发掘;此外,还有动作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发掘。特别在今天的世界上,作为知识的科学与科学精神非常重要,但取得知识的手段——科学方法比科学还重要。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需要明确“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入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上,使被动的接受方式学习转到主动探索性的求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目前的教育中,课堂仍是主阵地.因此.立足于课堂,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郝运挺 《中学文科》2007,(8):118-118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孩子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学习品质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财富。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更新和发展使我们进入一个终生学习的社会。一个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竞争,光靠在校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他必须学会学习,学会知识上的自我更新,将来到社会上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就自学什么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8.
低年段的孩子能自己主动探求知识吗?教师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选择,去发现吗?孩子在学习中的第一步都要靠教师引领吗?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想以我的实践求证.我决定以苏教版第三册<小鹰学飞>为依托,组织学生来一次自主阅读下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知识是什么,是思考的结果、经验的结果。仅仅教结果的教育是不能教智慧的,智慧往往表现在过程中。有关过程的东西只有通过过程来教,过程的教育能够培养我们的孩子正确的思考方法,最终培养孩子数学的直观。因此我们要强调过程的教育,在过程中判断他的思维是不是对的。  相似文献   

10.
很多家长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小学之前该不该教孩子一些知识?教了怕孩子累,不教怕孩子跟不上小学的进程。我觉得孩子还是应该以玩为主,但是家长可以多花点心思,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还是宁宁很小的时候,我就坚持每天给他读故事。考虑到宁宁还太小,我尽量选择语句简洁上口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种思想,认为语文知识的教学是必须要抓好抓牢的,这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也是学生学习最终获得收获的一个量化标准。因而,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大多对语文知识强调要过关,要死记硬背,还要条分缕析,分列出来各种重难点。那么到底该如何把握语文知识教学呢?是弃而不教吗?显  相似文献   

12.
<正>"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技能",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认为教师分三种境界或层次:最低层次的老师教的是知识,其次是教方法,最高层次的是教思想。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只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学好数学。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呢?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教者对于每一节数学教学内容,要仔细思考教学目标,并加以准确定位,使之切合学生的实际,然后在课堂上积极和学  相似文献   

13.
杨小杰 《时代教育》2007,(10Z):25-25,34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认为教孩子学会学习只是老师的责任和任务,然而笔者认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固然要教孩子学会学习,但教孩子学会学习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教孩子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学家诺丁斯教授认为,教师要转换思考的角度,要从“怎么教这些知识”转换到“怎么教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有助于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要建立“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教育观念,并付诸于行动上来,这要求我们在德育课堂上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实现知识、技能在学生自身情感、行为上的内化,并成为一个懂得自觉管理自己的人:即懂得学以致用、懂得承担责任、尤其是要懂得管理自己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看,德育课能够承担起其他学科和专业课所不能承担的功能。这也是德育课引入“情境-发现-感悟”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对每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而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因为那样,学生会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不知几时起,我们的孩子开始不愿做作业,讨厌作业,作业已成为孩子的痛苦,孩子的沉重负担。而教师也开始整日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不认真做作业,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在抱怨的同时,我们是否静心反思过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反常现象?是否认真思考过我们设计的作业适合学生吗?如今,大多数人无形中把作业的作用仅仅当作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从而导致了作业陷入题型单一死板、形式单调重复、内容封闭枯燥的境地,忽视了作业主体——孩子的需要,孩子的意愿——孩子不愿做作业,作业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笔者认为,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如果能从学…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们的教育有很多问题。比如,现在社会上对教育是重视还是不重视?教师是不是弱势群体?高三、大四的学生中哪部分人去做教师?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是不是也开始影响到了学校?今天我们教师的素养如何?他们了解世界在发生着怎样日新月异的变化吗?一名教师可以教几门学科吗?教了那么多年的书,我们究竟了解学生吗?是不是像人们形容的那样,幼儿园的孩子在  相似文献   

18.
陈智勇 《成才之路》2009,(24):75-75
学会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面向未来、提高学生素质的战略任务。由此可见,自学能力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自学能力培养是中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中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主要是读写能力、运算能力、思考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就目前初中学生的状况来看,最大欠缺的主要是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习仅仅限于课堂上,在书本中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不能把自己当做“装知识的口袋”。在学习中教会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达到才华横溢。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是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的一门学科,是一门教会充满好奇心、求知欲极高的孩子怎样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影响孩子一生的学科。怎样才能做好科学教学活动呢?1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用科学思维获取知识的过程。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索中走近科学,感受科学,认知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通常只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科学教育变成科学知识的教育。1.1好奇心的保护与培养  相似文献   

20.
有句话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这个不教并不是字面上教师不教知识的意思.而是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要达到这样的教育境界.就要靠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本领.掌握通向知识大门的钥匙。可以说.学会学习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