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提出的一项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是第一学段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在第一学段,估算教学应该如何逐步地、分层次地推进,直至达到上述目标呢?本文仅结合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所提供的学习素材与编写线索,谈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以及灵活地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是<数学课标>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在第一学段的估算教学中达成"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摘自数学课程标准)这一目标?如何有效地培养第一学段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呢?前段时间,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在我校举行,笔者有幸聆听了两位教师执教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通过对两堂课的对比反思,对估算教学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与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3.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人们在现实中运用相当广泛的数学运算方式和行为,相对于应用割裂的、机械的、繁杂的运算,更具有数学价值。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脚点,仅在第一、第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从二年级开始,每个学期都有具体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朱福荣 《福建教育》2006,(10A):39-4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估算,并对各学段的估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一学段要“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学段要“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而“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的要求则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各版本教材对估算知识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安排了多个课时落实估算教学,并将估算蕴涵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各领域。估算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往往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合理选择策略,其过程和结果都具有较大的开放性,难教,难评价。本期,我们着重分析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并结合教材和教学实例对估算教学进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谢新发 《小学生》2013,(12):128-128
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作出粗略的推断和预测的过程。虽然只是对运算的结果作出粗略的估计,然而估算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方法。它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2011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针对估算就提出"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理解估算的意义"。这足以体现估算教学的地位。一、估算教学的具体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对估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中提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日参加三市县区域教研活动,在观课的过程中,看到了上课老师在对计算教学中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操作方面都有了可喜的变化,体现出了对课标(第二学段)里所阐述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学段目标要求的落实。那么,上课老师是如何来理解估算在课堂教学中的目标作用,老师是如何对学生进行估算意识的培养,如何把估算的课标目标落实的呢?笔者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人教版标准教材四年级上册P47例1)教学课堂实录为例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近年来逐渐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重视。在《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中对估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前期至十二年级的数学教育,应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熟练地计算并进行合理的估算。”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正式课程中,也包括估算内容的教学。我国《课程标准》对估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小学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估算是估计的一个方面。小学数学中的估计大体有三种:…  相似文献   

8.
段立庆 《青海教育》2008,(12):47-47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尤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数学课程标准》对估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小学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笔者认为,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所谓估算,就是一种无需获得精确结果的口算,是个体依据条件和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运算结果作出一种大致的判断。新课程认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人们在现实中运用相当广泛的数学运算方式和行为,相对于与应用割裂的、机械的、繁杂的运算,更具有数学价值。为此,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脚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从二年级开始,每个学期都有具体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只需要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可见,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算意识及其技能培养的要求。其中,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指出:"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相似文献   

11.
估算,是对事物数量的估计,主要是埘运算的结果做出一个大概的判断:《数学课程标准》在二三个学段都指出要加强估算,其中在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中说到:“估算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的培养。每一个学段都明确提出要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学段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人教版数学教材加强了估算教学的内容安排,二年级上册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然而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不断渗透、潜移默化、坚持训练、逐步形成。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词,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新增设的"动手做"内容进行了教材梳理,并结合小学阶段(第一、二学段)的数学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猜猜看”是低年级数学课中渗透估算、培养猜测能力的重  相似文献   

16.
张云燕 《中国教师》2013,(24):12-14
"变异理论"不仅可运用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更能运用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本文旨在通过"估计费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探讨"变异理论"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运用。一、以往教学与问题反思"估计费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与购物"单元中的内容。估算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估算的要求有两个:一是第一学段能结合具体情景,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  相似文献   

17.
估算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课标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然而在农村小学,估算教学很少在数学教学中“登台亮相”,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与新课标倡导的强调估算教学大相径庭。落实估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行动上研究起来,从方法上指导起来,从意识上培养起来。基于此,我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缘起1.课程改革的呼唤“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这一领域调整的重点内容。在第一、二学段的“数与代数”中共有45条具体目标,其中有关估算的目标有5条。如在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等,在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等。如何将课程标准的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始终?是亟需我们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第一学段数学教材中,每册都有估算的内容.第一学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对估算的经历更是有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地感悟内化,逐渐形成估算能力呢?我与课题组的教师一起经过反复的实践、反思、再实践,提出了“三步法”,以帮助第一学段学生学习估算.  相似文献   

20.
估算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课标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