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第一课时.内容分析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初步了  相似文献   

2.
<正>1课例的背景"过程教育"是旨在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关注数学结果的形成、应用的过程和获得数学结果(或解决问题)之后的反思过程的育人活动."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是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其涉及的坐标思想和确  相似文献   

3.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16.3节"分式方程"第一课时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约分、通分,以及分式的乘除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对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进行类比、对照,给学生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教学重点是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学难点是理解分式方程无解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内容“轴对称”.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文化价值,能够识别简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是后面在平面内研究图形的变换以及函数等内容的基础,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很好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确定位置——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方向及第一排、第一列等表示物体具体方位的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探索规律。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并且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给学生以亲切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讨论等过程,使学生能够找出规律,会用代数  相似文献   

8.
2013年笔者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推开问题的大门",紧扣"课标"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简称为"四能")",在教学设计与实践时思考颇多,现以几个教学片断设计为例,谈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四能"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第5章第1节.) [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的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图形与坐标"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作为第一二学段"图形与位置"的发展,本节课是"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它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而且也为学生今后从坐标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同时也为后续的一次函数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课题:列举法求概率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七八年级学习有关频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频率与概率初步的知识。本节课首先通过课堂实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实验频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在操作实验与统计中探究知识。为了突破本节难点,采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树状图法和列表方法来组织学生掌握概率计算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课选自华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第12章第3节第1部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处理梯形是学生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梯形与前面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它是在研究了数量的变化、位置的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某个位置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由于教材浓缩了思维过程,给学生理解造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明确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方法、经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4节编排了一...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6页至67页"一分能干什么"。教材与学情分析"一分能干什么"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及其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汤岚 《辽宁教育》2014,(9):53-54
正一、基本理念表述新变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称为"实验稿"):"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为"修订稿"):"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从"实验稿"与"修订稿"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这样去读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16,(4):49-51
<正>1教材及学情分析"动物的运动"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济南版)第2单元第2章第3节内容。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本节应落实的具体内容包括:(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2)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的运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基础上对哺乳动物运动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3.6.)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材和课程理念下,数学内容比较枯燥,甚至有些脱离实际,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数学内容充满趣味性,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本节课的探索规律问题都来自我们身边,使学生学习到了身边的数学.  相似文献   

18.
1背景介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倡导过程教育以全面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但在以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二次根式的运算(第3课时)”为载体的“多人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中发现,课堂教学普遍有悖于过程教育和问题解决教学的基本规范,导致学生失去了发展能力与个性及感悟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网上查阅同类课例发现也有类似的现象.鉴于此,笔者在重复式观课与反思基础上,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重建与再实践,课后得到了同仁的认可.现将其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正>试卷讲评课是数学测试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是反馈教与学效果的综合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一、教学背景笔者在援疆支教期间,参加了伊犁州2020年"优秀教师乡村行"送教活动,就"三角形"试卷的讲评开设了一节示范课,给广大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二、教学设想分析1.测试范围与试卷结构分析本次测试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三角形.试卷结构:第1-10题为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是在学习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本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