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要合一。"在我们现阶段的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把新鲜的空气注入课堂中去。我们应更加注重孩子的自主学习,注重孩子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能老师一味地在课堂上讲讲讲,应该给孩子们更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更善于去思考,更善于用自己的双手去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更善于用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更善于用嘴巴去进行对话。小学语文就需要以这种解放的思想来引导教学,来积极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思维。笔者也试图用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思想贯彻到我的语文教学中去,去解放孩子们的思  相似文献   

2.
沈俊 《湖北教育》2007,(12):30-31
这是一节"想象作文"研讨课,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天地""奇思妙想"的习作教学。课前我引导孩子们观察了校园的"五园五坛"、"一雕一池"等布局,要求他们边观察边展开想象,我还让孩子们搜集了有关想象的范文。上课伊始,孩子们在小组里交流着,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3.
多少次听到家长一边说着"初中知识太难了,除了语文我们都辅导不了了",一边却在抱怨孩子的语文成绩怎么比小学差这么多?作为语文老师也曾迷茫,为什么孩子们在语文方面看上去什么都会,但却看不到他们语文能力的提升呢?我想说:去到文本中寻找答案,捕捉那些不容忽视的解读细节,带领学生真正在解读中感悟、体会、思考、研究、成长……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要尽量掌握好语文知识,把民族语文的精华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能读会写,使他们通过读写认识并热爱我们的民族语文,准确使用民族语文,使汉文化的民族传统不至于中断";"为了不断提高自己,改进教学,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做研究,随时把研究的结果写出来进行交流,经受检验,并运用到教学中去"。所有这些,都表现了朱先生潜心学问、教书育人的真挚之心。  相似文献   

5.
<正>二十多年来,行走在习作教学的田园上,有未雨绸缪的困扰,有蹒跚躬行的沮丧,有云开雾散的喜悦,也有雨过天晴的绚丽和阳光灿烂的期许。在习作教学这一亩三分地上,我耕耘着,快乐着,收获着,幸福着。一、走进生活,即兴捕捉,让孩子们"有话可说"走进生活,即兴捕捉,让孩子们"有话可说",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皆作文。写作离开了生活,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组教材时,我让他们在搜集诗歌  相似文献   

6.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每个年级阅读教学的明确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进行有滋有味地感情朗读呢?回味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 一、引导丈量一份情感 教学实践中,我很少要求孩子们"你再读一次"或"谁来帮他读读",也不故作柔情地要求"你应该这样这样读",而是竭力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究、丈量、品味、感受.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负担重,精神压力大。面对社会、家庭,他们从小就明白"书中乾坤大",好好读书,成绩优异是他们的必然选择。其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正确的,关键是这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孩子们的前提选择,只有学习好,才能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当"去繁就简,去冗就短",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有效、高效,应该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我也不例外。喜欢语文的我时常思考:"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去教语文?如何让自己的课堂紧紧吸引学生,让他们学有所获,让他们喜欢上语文?我想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心"。如何用"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设计课堂教学要精心所谓精心就是特别用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深入地钻研教材,在创造性思考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了解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9.
<正>《指南》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也在逐步靠近这一理念。可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却会无意间忘了自己身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真正内涵,孩子们什么时候需要帮助,他们需要什么帮助,老师有没有真正地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呢?我试着在实践中寻求答案,我发现教师必须如医生治病一样,仔细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面现象,及时把脉分析,评价孩子在参与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就是"班妈",这是我刚踏上讲台时听一位老教师说的.说得一点也没有错,班主任总是像妈妈一样爱护着孩子们,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渐渐地,我也喜欢上了这个工作,早自修我带领孩子们诵读古诗和名人名言,教育他们要好学:中午领着孩子们去食堂,教育他们要爱惜粮食,把碗中饭菜吃光;放学前教育孩子们保持教室的整洁,让他们把地上的纸捡起来再排队回家.我无时无刻不在照看着他们,孩子们整天见得多的人也是班主任,所以他们对我也是特别亲.  相似文献   

11.
想写写我自己,缘于"我家的孩子们"。总不喜欢称他们为学生,更习惯称"孩子们",因为,我也只是个孩子。一切源自一作文题:我想对亲爱的老师说几句话——孩子们写给我的话,让我感动,让我心跳加速,更让我鼓起勇气反省自己。他们甚至还来  相似文献   

12.
用心寻找     
杜静 《早期教育》2004,(9):16-16
从孩子们不再满足于听老师讲故事的那一天起,我就开始尝试着让他们讲他们自己搜集、自己编的故事.为此,我班出现了很多"故事大王",连那些平常胆小、不自信的孩子也能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声音响亮地讲上一段.特别是班上开展了"故事大王"评比活动后,孩子们搜集故事、讲故事的积极性更高了.  相似文献   

13.
樊晨 《广西教育》2013,(9):28-28
要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教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引领孩子们去发现美,学会观察、发现、思考,教会他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美,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4.
儿童有音乐创造性思维的潜力.要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音响的奥秘.我所用的即兴创作教学就是针对孩子们生理、心理特点,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想象,运用发散性思维鼓励他们进行即兴创作,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下面就是"原始音乐故事——清晨"创作课的实例.一、自由探索阶段我出示题目《清晨》,让孩子们就平时所观察与经历的情景进行讨论,用语言描绘出来.以下是学生的讲述.清晨,大地还在沉睡,四周一片寂静.忽然,远处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尤其是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孩子理解什么叫"将想说的话写下来就是写作"成为这一阶段最待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原本,我也在思考,在寻找好的方法,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孩子们帮助我找到了一个最适合他们的法子,让他们完美地开始了第一节写作指导课。今天一大早,我就给学生来了个"突然袭击",检查预习课文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常深感教学的艰辛与不易。辛辛苦苦备一节课,认认真真讲一节课,仔仔细细批改辅导,收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怎么理想,甚至还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教师的这种勤勤恳恳、大包大揽、极度的负责任不仅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短路",甚至还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埋怨和不满,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我最讨厌老师总是讲个不停,不给我们留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老师是"讲师",他们在台上讲,我们在下面听,  相似文献   

17.
黄金玉 《教师》2014,(30):27-27
正一、情感上予以倾斜,开启学生封闭的心灵大多数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自卑心理,觉得在校园生活中低人一等,成了"二等公民",这样的消极心态对其语文学习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心病还须心药医",笔者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以无私的师爱去逐步化解学生心灵的坚冰,开启他们封闭的心理。在教学工作中处处渗透人人平等的理念,教育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迈向成功之路也并非只有读书这一条捷径,有意识地表扬学困生在其他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正>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的细节也往往决定着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高低。作为语文教学来说,我觉得注重细节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咬文嚼字",即对课文进行精读、品读、赏读。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当前有好多中小学生常写错别字,念错别字,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老师很少引导他们去"咬文嚼字"。所以,语文老师一定  相似文献   

19.
在简单中创造语文教学的美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教十余年,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我更加懂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育真谛。在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始终把"简简单单上语文"作为我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在简单中创造着语文教学的美丽。一、书声是最美丽的声音阅读教学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是靠自己的体验和语文基础去思考、领悟、理解的过程。因此,  相似文献   

20.
<正>鲁迅在《人生识字糊涂始》中说:"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学话。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有不断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得两三岁,普通简单的话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的确,儿童学话,靠的是他自己的"习得",而不是"教"。学生的"习得"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习作。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构成。学生在写作中借助语文材料实现个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