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外来词大量涌入现代汉语。随处可见许多英语词汇,归结起来主要有意译借词、音译释义借词、混合借词、音译借词、字母借词几类。  相似文献   

2.
深度的社会接触带来了全方位的语言接触,较明显地体现在借词上。长久以来,布朗族在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了傣族的深层影响,因此布朗语中的傣语借词非常丰富。在布朗语和傣语基本概况梳理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布朗语中傣语借词的借入方式,并归纳了布朗语中傣语借词的词性分布和语义场分布。研究发现:从构词形式上来讲,傣语借入布朗语的方法可分为全音译借词和半音半译借词;从借词词性来看,布朗语傣语借词多为实词,虚词极少;从借词语义场分布来看,布朗语傣语借词分布范围较广,既有新词汇的借用,也有基本词汇的替换。  相似文献   

3.
借词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词汇系统,同时也为我们的思想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新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借词的定义和分类经过几十年的探讨大致定型,但仍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见解。汉语借词借用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不间断的中华文明使大量的古代借词得以沿用至今。尽管如此,现阶段的借词研究在语音方面仍有待探究之处。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代法语中越来越多的英语借词 ,从词汇学的角度对英语借词的起源和促因以及英语借词的分类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5.
英语里有许多拉丁借词和希腊借词。这些借词进入英语后扩大英语词汇量,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对英语的继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掌握英语借词规律有利于英语词汇教学与研究,有利于英语词典的利用和编纂。  相似文献   

6.
借词与文化     
在历史发展中,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总会发生交流,而借词是语言交流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顾名思义,所谓借词就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各种借词所受的文化的影响,来探讨借词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就有很多日语借词传入中国,各个时期的日语借词的变迁反映了我国各个时期的社会特征。本文从模因论视角探讨近年来日语借词的特征及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缅人作为一个跨境族群,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老挝四国的边界区域。中国境内主要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的老缅大寨和勐海县勐遮乡的老品寨为主要聚居地。跨境民族语言的语言接触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而以老缅语中的汉语借词作为研究对象尚属首次。文章以老缅大寨为调查点,从老缅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老缅语与汉语的语言接触。通过对语言接触中汉语借词的总结,分析借词的构词规则,从而得出汉语借词对老缅语的影响,揭示其语言接触过程中的必然性及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汉语外源词中日源借词占的比重很大,究其缘由,这与长久以来中日间的语言接触和语言影响有关。本文仅从日源借词的类别入手,对其进行一些分析和探索,指出了日源借词对汉语语言系统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X女”族新词语语源有新造词、新借词、传统词的新含义、方言词的吸收等情况,其中新造词与新借词的现象最突出。新借词中日语借词占很大比重。“x女”族新词语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x女”族固有词语比较,x的音节数量更自由,形式更多样,有很多新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使新词语语义更丰富,这一词语模有了更高的能产性。“x女”族新词语的大量出现,在语用上是一种“从众心理”,也使“女”有了缀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性变体,方言词是一种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语方言土语中有许多汉语借词。本文主要对维吾尔语各方言土语中的汉语借词从纯语言角度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土家语内部简化和汉语借词大量涌现,有可能会导致土家语的消亡。因此,土家语研究应该重视土家语基本词的历史层次,并与土家语的传承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吸收了“历时”和“共时”的分析方法,对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词汇差异的表现形式———同词异义、同义异词、特有词和借词逐一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西北少数民族语言中汉语借词对其语法结构的影响,来探讨语法融合化现象在西北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表现。透过对语法融合化现象的研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讨论该现象对西北少数民族语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其词汇的构成是很复杂的。英语吸收外来词的能力很强 ,各历史时期的借词 ,既丰富了英语的本族语言 ,也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分析英语外来词的来历 ,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英国的语言史。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作为语言最敏感、最活跃的词汇,则是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窗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借词)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为此物的借用提供了多种条件。正如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言:"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因此,我们可以从借词中窥见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词语借用方式来发掘沉积在一个民族心理结构中的深层内涵。本论文分析了英语这门语言的发展史,包括外来词以何种方式引入到英语中,以及英语外来词的影响力和分类。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华语文学中,中亚东干文学在语言上别具一格,以中国西北方言(包括晚清白话与当代口语)为主体,兼容俄语及阿拉伯语借词,言与文的高度一致,叙述语言的民间化与口语化,独特的语意系统与农民叙述视角,构成了东干小说语言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的出现使现代词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人们的语言行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网络词汇的出现虽极具创新性,但也遵循了一定的词汇构造规律。近期出现的网络新词即采用了谐音词汇、缩略词汇、1日词新义、借词、修辞学造词、叠音词等构词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已经被移植到了语言研究的诸多领域。本文拟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阐释商务英语词汇特性,即语言经济学中的省力原则、择近原则、均衡原则与市场需求原则能合理地解释普通名词专业化、词汇化、缩略语、借词及新旧词的更替等商务英语词汇特性,为商务英语词汇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苗瑶语被动标记在句子中具有信息凸显的作用,引介施事者出现,施事者充当次论元的成分,所支配的论元生命度有一定的规则。苗瑶语的被动标记的来源,一方面是动词语法化而来,演变路径为“实义动词>连动结构辅助形式>介词”;另一方面是源于汉语借词,属于拷贝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