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宋仁宗时代,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西夏国强盛起来,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宋王朝则屡战屡败。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守边四年,终于遏制了西夏军的侵扰,安定了局势,显示了他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当时边上歌谣唱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范仲淹在守边的同时,还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的边塞词,《渔家傲》即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上片写塞外秋光,一片凄凉。“塞下  相似文献   

2.
《渔家傲》是北宋仁宗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词的内容不仅反映了艰苦的边塞生活,也反映了将士们思乡忧国的感情和戍边御敌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3.
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入侵西北边疆(甘肃省西北部到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一带)。朝廷遣诸路进讨,屡遭挫败,形势十分危急。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出镇边塞。他作为宋一代名臣,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有突出的才能,到任后迅即整顿州兵,分军教习,大兴营田,招还流亡,使西北前线的形势很快就稳定了下来。他  相似文献   

4.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赏析:宋仁宗时,西夏常侵扰西北边疆,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戍边四年,范仲淹亲身体验到戍边将士的艰辛和思家不能回的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5.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宋仁宗时,西夏常侵扰西北边疆,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戍边四年,范仲淹亲身体验到戍边将士的艰辛和思家不能回的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仁宗时代的“名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幼年贫困力学,宋真宗大中祥符进士。出仕后有敢言之名。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他是当时主张革新的进步政治党派的首领之一。少年时就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勉,后来又把这一思想写进《岳阳楼记》,至今仍为人所传诵。《渔家傲》约写于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庆历五年(1040——1045)间,当时作者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县),他爱抚士卒,号令严明,边防巩固,使西夏不敢轻易冒犯,被称为“范老子胸中有数万  相似文献   

7.
范仲淹在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后又迁至延州),抗击西夏。在这个时期,他作《渔家傲》歌数阙,且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历述镇边之劳苦。本词是其中的一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景。“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当时延州接近西北边疆,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截然不同的风光。范仲淹是苏州人,他对西北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此处的“异”字就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  相似文献   

8.
宋人范仲淹的《渔家傲》,是一首以边塞风景入词的名篇。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对于词中“悠悠”一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  相似文献   

9.
第Ⅰ卷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4分)一、根据提示填空(7分)1.(1分)猜对联,写汉字。上联是:“华岳三峰凭槛立”,根据对偶修辞的规则,下联应该是以下哪一句将正确的一句用你最漂亮的字迹抄写在田字格中。选项:A.长江轻舟过三峡B.黄河九曲抱关来(注:此题将结合全卷的书写水平综合评分,请让整个卷面保持整洁。)2.(6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2)李商隐《无题》诗中有一名句,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常常被人借用来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的精…  相似文献   

10.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革新者,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文大家。他虽不以词称,但为数不多的词作,却表现出雄伟的气势,奔放的感情,摒弃了五代以来的绮蘼词风,开拓出新的题材和意境,成为苏、辛豪放词派的先声。《渔家傲》一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词谱》卷十四)。此词为范仲淹戍边西北时所作的乐歌之一。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市),爱抚士兵,体  相似文献   

11.
《语文知识》1999年第1期刊载了周建成、何松山二位老师《苍凉凄清沉郁悲壮——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一文,分析透辟,极富见地。但该文在引用了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后所分析的第一句话——“这首小令分两阕”的提法似乎有问题。词按字数的多寡可大致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类。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说:“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自五十九字始至九十字止为中调,  相似文献   

12.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幼时家境贫困,在艰苦中勤奋求学。青年时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入朝为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曾两次被贬谪。他在陕西防边数年,使西夏不敢入侵。西夏人说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他在任参知政事期间,曾经提出均田赋、修武备、减徭役、择贤能等十条建议,触怒了朝廷保守派。在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他被迫离开京城,出任地方长官。《岳阳楼记》就是他的朋友滕子京在这时请他写的。  相似文献   

13.
刘海侠 《现代语文》2013,(12):42-44
课例呈现:“燕然未勒”的苦闷与无奈 ——《渔家傲·秋思》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仲淹一首词——《渔家傲·秋思》。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教育家范仲淹》一书 ,是董平先生的力著 ,2 0 0 0年 7月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对范仲淹研究的丛书之一 ,详细记述了范仲淹的教育实践 ,深刻阐发了范仲淹的教育理论 ,全面展现了范仲淹重视教育、进行教育改革所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伟大的教育家范仲淹》注重对范仲淹的教育实践的记述。范仲淹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 ,该书以翔实的资料对其作了多侧面多角度的反映。这主要是 :其一 ,范仲淹曾躬亲执教。在宋仁宗天圣五年 (公元 10 2 7年 ) ,范仲淹 39岁 ,因守母丧而居家 ,应晏殊之请 ,掌学应天府。他克尽职责 ,勤勉恭谨 …  相似文献   

15.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胡云翼先生在《宋词选》中分析这首词说:“公元一○四○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此后继续负责抵抗西夏达四年之久,在防御上起了很大作用。当时民歌中把他描绘成‘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英雄形象。这首词是他在西北军中作。词中表达出作者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燕然未勒归无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绪以及战士们生活的艰苦性。”  相似文献   

16.
一、进亦忧,退亦忧范仲淹出身寒微,幼年丧父,靠奋发读书跻身仕途。他少时有大志。举进之后,曾带兵边塞,屡建大功,西夏称他“胸中有数万甲兵“,不敢犯边塞。他饱学达理,志洁行  相似文献   

17.
马志伦 《语文天地》2011,(11):43-44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唯一的一篇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是年王安石33岁,任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通判。宋代写山水一类"记"的文章不少,知名的有王禹偁的《黄岗竹楼记》、范仲淹的《岳阳楼  相似文献   

18.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前一年,“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相继被罢官,对此,在河北都转运使任上的欧阳修对此极为愤慨,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之辩解,因此触怒权臣,被贬为滁洲太守,在滁洲的第二年,其写了这篇传颂千古的著名散文。  相似文献   

19.
一、悲时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陆机《短歌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赖知禾泰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杜甫《羌村三首》)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  相似文献   

20.
《卖油翁》选自欧阳修的《归田录》.作者主要生活在宋仁宗统治时期.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渐趋尖锐,宋王朝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以范仲淹为首的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革新派和以吕夷简为首的代表大官僚地主阶级利益的保守派的斗争,就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在政治上的反映.欧阳修是范仲淹集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