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太平天国文献中,太平天国领导人反复申论正与邪的问题,内容涉及宗教、政治、社会诸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宗教观念、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在宗教上,确立皇上帝独一真神权威,信奉、敬拜上帝是正,其他一切不符合上帝教教义的人、事、物皆为妖邪;在政治上,主张“奉天诛妖”、“斩邪留正”,把清政府统治者视为最大的妖邪;在社会理想上,号召人们“修好炼正”,并以严厉手段改造社会恶习,以实行社会的公平乃至天下太平.太平天国的正邪观,反映在宗教上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负面影响;反映在政治上有其合理的成分,也有其荒谬的因素;反映在社会理想上,有其良好的愿望,也有其不近情理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洪秀全、冯云山是否建立过“拜上帝会”组织,这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的“自称”还是“他称”,与“拜上帝会”存在与否不是同一概念,不能仅因为是“他称”的缘故而否定它的存在;“拜上帝会”是客观存在的宗教组织实体;其名称当来源于梁发著《劝世良言》且很快被“太平天国”、“小天堂”、“天朝”等概念取代。太平天国文献中未提及“拜上帝会”,是由于“会”字是太平天国的一个避讳字。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后期苏南浙江政权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后期在苏南和浙江的统治,一度被认为是所谓“农民政权封建化”性质的蜕变。其实这是一次“本土化”的过程,是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新思路。这一“本土化”进程不仅体现出太平天国后期政权建设更加理性与务实的倾向,也与天京朝廷宗教狂热势头相悖,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宗教正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百余年来,人们对太平天国宗教名称有过多种说法,存在异名和混名杂用的情况。本文拟对历史上各种说法的源流进行考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太平天国宗教的名实问题作一辨正,以供恢复它的“天教”本名参考。一、太平天国宗教名称源流考述关于太平天国宗教名称的各种说法,主要有三种来历。 (一)来自西方的他称:太平基督教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天历九年(1859年),洪秀全明定“天国六节”,内有“大见暨联登极节”(以下简称“登极节”),节期定在天历每年二月二十一日。这个“登极节”是怎么会事?有些专家、学者说它是洪秀全为1851年登天王位所设的纪念节。此说在太平天国学界相当流行。笔者对有关的“天王诏旨”作了考释,发现“登极节”与1851年天王即位毫无关系,它纯粹是洪秀全后期宗教狂热症的产物。他视《旧约》和《新约》为神启的预表,采用主观附会的隐喻解经法,臆造出一种超时空的虚幻意象,即耶稣(太兄)所预言的“世界末日”已经到来,旧的属于人间的太平天国消失了,他和太兄携手登上了与上帝“合一作主”的极位,共同创立了一个新的属于众神灵的“太平天国”。他执拗地把它当作真实的东西强加给太平天国的臣民。所谓“登极节”,就是他凭借上述的虚幻意象创立的;是他和太兄同登与上帝“合一作主”之极,共同创立新的“太平天国”的纪念节。太平天国学界以往流行的那种说法,是望“登极”二字以附义的误解。恢复“登极节”的真相,将有助于突破对洪秀全后期思想研究的现状,有助于深入探讨太平天国败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宗教正名问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教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称,亦即自我命名,但在对外场合使用时,出现过“自称”和“统称”并用的现象。它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自称”是“统称”的实质和前提,“统称”是“自称”的外延拓展,亦即天教的“一统之称”,所以说到底,天教仍然只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称”。这是它既已独树一帜,又追求“大一统”的双重化心态使然,其根植于儒学“大一统”的化普世精神。  相似文献   

7.
“上帝”在太平天国伦理道德思想领域里占有绝对的地位。太平天国伦理道德的理想是“平等”,洪秀全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基督教中提出的纯宗教上的平等,扩大到现实政治、经济上的平等,并进而推演出男女的平等和国家的平等。太平天国伦理道德的核心是“正直”,太平天国伦理道德思想,是当时劳动群众进行实现阶级斗争的精神武器,对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给予了猛烈冲击,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史写下了重要篇章。但是,它除了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以外,还含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和封建伦理思想的糟粕,具有两重性,则是它的一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革命的烈火燃自拜上帝教。起义初期,太平天国的领袖集团寓革命内容于宗教教义之中,“天父天兄”曾给予广大革命农民以无穷的力量。但定都天京后,拜上帝教逐渐沦为太平天国领袖集团成员之间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的工具,拜上帝教教义中的平等原则践踏殆尽,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后期领袖集团的分裂与广大将士的离心,铸成了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定局。  相似文献   

9.
百余年的太平天国史研究,成果丰硕,成就斐然。但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仍然不少。关于太平天国战争的性质,即为其中之一。20世纪40年代前后,有关太平天国战争的性质,众说纷纭。举其要者,有“反满革命”说(孙中山)、“民族革命”说(萧一山)、“革命或变乱”说(郭廷以)、“太平天国运动”说(蒋廷黻)、“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的农民革命”说(张宵鸣)、“市民性的农民革命一农民性的市民革命”说(李群杰)以及“宗教与民族革命”说(简又文)等等。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妇女参军作战和从事军事防御工作,展现了太平女军的风采,为太平天国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女军建制全,规模大,数量多,为世罕见。从女军的来源,参军的原因看,太平天国主张妇女参军作战,还只是战争条件下的一种客观需要;是为了解决广大妇女、儿童随军的需要;是太平天国“别男行女行”政策的必然结果;是解决太平军兵力少,不够用的需要;是广西客家妇女尚武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和反映;广大妇女还只是作为“宗教战士”参军作战,根本谈不上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关于革命性質的問题展开了不同意見的爭論,一种意見認为太平天国革命是“單純农民战爭”;另一种意見則認为是“資产阶级性的农民革命”持“單純农民战爭”論的同志們認为:太平天国革命和以往历史上任何农民战爭一样,是没有先进阶級的領导,农民在这場革命中是唯一的力量;它們所提出的綱領——天朝田亩制度虽然体現了农民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它所标榜的平均主义的方案,却在实質上是反动的;革命的組織形式也没有改变历来所采用的宗教迷信手段、政治上封建保守的色彩很濃。因此这些同志們認为太平天国革命仍然不超出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此次新课改使用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1(必修)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太平天国”一节在分析其失败的主观原因时,从“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和“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两方面作了阐述。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起义领导者受了宗教迷信思想的严重腐蚀也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该教材第38页两幅插图中太平天国国号的变化即是此历史信息的有力表露,这在日常教学中容易被忽视。两幅插图分别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的两份土地文件。前一幅《〈天朝田亩制度〉书影》中国号是…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的命运可谓“籍宗教之力而兴,也因宗教之故而亡”,因此,从“拜上帝”教的创立、来源、教义的宗教理想等方面,客观剖析洪秀全宗教理论的特色,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理解,从而找出一条农民解放运动的真正道路。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假天父下凡“诏书”这一特殊的宗教形式,打击、压制天王洪秀全及诸将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至追逼封自己为万岁,以致爆发了天京内讧。这是太平天国作为旧式农民战争的性质和定都天京后逐渐向封建专政的蜕变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甘肃高师学报》2022,(4):29-34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假天父下凡“诏书”这一特殊的宗教形式,打击、压制天王洪秀全及诸将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至追逼封自己为万岁,以致爆发了天京内讧。这是太平天国作为旧式农民战争的性质和定都天京后逐渐向封建专政的蜕变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宗教迷信是中国旧式农民起义惯用的工具.本文通过对太平天国革命拜上帝教重要宣传形式之一的杨秀清、萧朝贵“代天父、天兄传言”的分析,阐明其对农民革命的消极作用,着重指出其危害革命的隐患.  相似文献   

17.
拜上帝教这一宗教组织形式及其教义在太平天国运动发起及上升时期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伏下了祸根。当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由盛转衰时,其消极作用逐渐占了上风,并且是导致太平天国的“天京之变”和最后彻底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八五一年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使得英国这个早已把中国作为主要掠夺对象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很敏感的紧张起来。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爆发到失败,它狡猾地采用了干涉——不干涉(即“中立”)——干涉的反革命手法,而其中的“中立”政策则是其最狡猾而又虚伪的一招,对太平天国的失败不无影响。因此,分析英国对太平天国的“中立”政策,有利于人们看清侵略者的反革命本质,吸取太平天国在对待侵略者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同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主张并重视妇女教育,在客观上对解放妇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并非是太平天国男女平等思想的体现,更不是解放妇女的一种自觉的主观措施。从太平天国妇女教育的目的、内容和用途来看,它只是太平天国宗教思想的一种体现,反映出客家妇女教育的遗风,没有摆脱传统封建女子教育的范畴,本质上仍是封建传统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的兴衰有很多因素,而洪秀全用人的得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大约以1856年为界,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前期任人唯贤,广揽人才,太平天国兴旺发达,但也包含着对待知识分子失策,用人选官过滥,实行世袭制,丧失最高宗教领导权等缺点;而在后期虽任人唯亲,猜忌贤能,但也不乏选贤用能等某些英明之举。洪秀全用人观演变的原因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痴迷于宗教和其多疑性格等原因造成的,其根本的局限在于其用人观是一种传统的帝王驭人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